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消费文化是在现代消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是消费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具有消费的文化化和文化的消费化双层涵义。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对各种审美对象相对稳定的主观情趣、兴味、爱好、态度和鉴赏力,在当今社会不断扩延的消费文化体系中,由于消费因素的介入,使人们的审美趣味具有功利性的特征,并呈现出多元化、时尚化和感性化等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审美经济学作为美学和经济学交融结合所产生的新兴学科,研究大工业生产条件下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些经济现象中的美学问题。在消费社会中,这些问题不仅对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审美经济学重实证研究,重对策研究,重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3.
个性的外部表现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具有动态性特点,当今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和张扬。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大众的个性不能代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本质是消费经济构建出来的伪个性。时尚和流行文化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使得大众在消费语境下将个性转变为身份认同等多种社会需要,在它们的背后是复杂的消费逻辑,只有明晰消费经济的本质才能解放个性,祛除大众受到的审美蒙蔽。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消费型社会中,人们的消费不仅是产品物质价值的使用,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也即“消费文化”。当代设计在消费文化背景下,自身在往更广更深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与其他社会文化形式一起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生活全面商品化、审美泛化等现象。认清当代社会的特性,正确把握当代设计艺术的价值取向,发展积极向上的设计文化是当今设计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社会美育的概念,并对社会美育的审美功能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划分。首先,劳动产品的审美化具有提升生活和消费大众化的审美品味的功能;其次,传媒及文化娱乐、旅游业具有对大众审美的引导功能;第三,社会公共美育机构具有社会审美活动的支持功能。还对如何发挥社会美育的功能做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的到来,改变了文化生产的逻辑,这在我国第五代导演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第五代导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有中国风格的浪漫审美主义的“文化电影”,在新世纪初,他们的国产大片迅速地转向审美消费主义,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审美主义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反思波德里亚:我们如何理解消费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已成为国内批判性理解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础,但他不是从对社会体制的合法性及其规范论证的角度去讨论消费社会,而是从符号学的经验分析和人的本真性诉求去批判消费社会。这样的思想样式注定了他对消费社会的否定是非法理性的;他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传统批判理论之审美主义批判的延续和变种。鉴于审美主义批判已在国内的思想界演变成为一种阻碍社会理性批判的文化氛围,应谨慎对待波德里亚并进而廓清他在国内思想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符号与消费的紧密联姻构成了符号消费这一全新而奇特的社会文化消费景观。跨文化符号消费行为由跨文化心理决定,跨文化心理认同是跨文化符号消费的直接动因。跨文化心理认同主要由价值观念认同、身份地位认同、审美情趣认同以及个性特质认同等复杂而多样的文化心理认同要素所组成。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其中价值观念认同是根本,具有灵魂和统帅作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身份地位认同、审美情趣认同以及个性特质认同。身份地位认同又要通过审美情趣认同以及个性特质认同来提升和表现。审美情趣本身就显示出身份地位、知识才华以及个性特质。人的个性特质是通过其身份地位以及审美情趣的独立性、自主性来确定的。正是在复杂而多样性的文化心理认同要素共同作用下,产生跨文化符号消费行为,并对传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消费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的伦理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伦理话语是消费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社会关系在文化审美上的表现.作为消费社会的价值立法文本与阐释系统,其伦理内容主要表现为:文化经验的感觉主义表情;文化审美的享乐主义崇拜;生活实践的功利主义诉求.具体来说,感觉主义表现了消费文化文本的客体伦理构成;享乐主义言说着消费文化的主体伦理反应;功利主义则揭示了消费文化的伦理实体与基本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艺术在消费社会中的表现形态,艺术在消费社会中的功能:宗教性的精神功能、审美泛化功能、创造性功能、政治文化扩张功能。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远。  相似文献   

11.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像与面具在形态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用途上又各具特色。它既可看作是浅浮雕作品,又类似于图像纹饰,似乎融合了两者之长,应是古代蜀人在审美意识方面别具特色的产物。古蜀国有举行傩仪祭祀活动的传统,玉人头像很可能就是古蜀族傩仪祭祀活动中的使用之物。它可能是一种独特的类似于头的象征,是我们探析商周时期古蜀社会生活情形的一件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古蜀族的崇巫习俗、祭祀活动、审美观念和艺术特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的表象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它在给人们带来视觉的审美享受、改变传统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现代日常生活异化的现象。本文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城市日常生活与女性写作的审美取向变化,探寻女性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在与现代日常生活的碰撞、融合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审美理想的找寻与迷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论《红楼梦》的多重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性是《红楼梦》的总体审美风貌,其体现在爱情悲剧、青春挽歌、生命祭歌、人生悲剧、文化悲剧、女性悲歌和封建社会悼歌七重悲剧中。它们呈“网”状交织,构成了《红楼梦》丰厚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4.
“闲逛者”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家本雅明在对19世纪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概念,特指那些因为现代性城市的兴起,而可以游荡在城市各个角落,观察、体验都市生活的人。文学和文化研究者经常使用本雅明的闲逛者意象来探讨城市经验、城市空间与审美现代性等问题。闲逛者意象为人们阅读和分析城市文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野。在后现代性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本雅明的闲逛者意象与消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关联性,特别在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视觉联系、视觉消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土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本民族生活习俗、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本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并体现本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因其存在方式的特殊性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审美特性:互动性的审美方式,快感式的审美体验,生命本真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欣赏的多维审美角度。网络文学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也有不可回避的审美缺陷:创作主体的缺失性动机,媚俗取宠的审美心态,低迷颓伤的审美取向。至于它的审美缺陷,还需要网络文学创作者的修正与努力,更需要假以时日与足够的宽容。  相似文献   

17.
美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确定一种“审美的态度和人生观”,从根本上协调人在现实中的情感心理,化解被物质化的生活积聚的焦躁、抑郁,而使其处于一种审美的状态,实现生命与社会的和谐。理工科院校的美育必须走向规范化、系统化阶段,为此,论述了理工科院校实施美育的现实意义,理工科院校美育的灵魂须是崇高以及理工科院校应该建立自己的美育风格和理工科学校的美育应该同大学校园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文化的繁荣,广告已成为一种促进消费的手段。广告的营销过程,从最初单纯的商业和经济行为转化为商业与文化联姻的过程,丰富的审美因素和文化内涵蕴藏于商业广告文本中,掩盖了商业色彩,具有了文化意味,传递着某种生命哲理、人文精神及张扬自我个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炎陵民歌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具体可以分为“革命民歌”“劳动民歌”“风俗民歌”“苦难民歌”“爱情民歌”和“处世民歌”6类。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歌歌词,呈现出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爱憎分明的审美特点。炎陵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由此而呈现的审美特点,是我们了解炎陵历史、社会和生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