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西方“人本主义”话语的实践悖论和中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情怀,继承和接续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人民”底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彰显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初心”的实践表达。其中,“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主线相互贯通,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维度互补,时间跨度涵盖,发展向度承继;“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逻辑,批判西方“物本”逻辑潜隐的发展界限、人的异化难题以及资本的基因缺陷,保障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推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间关系的真正和解。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的根本动力、人民共享的根本目标和人民评判的检验标准,贯穿于脱贫攻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以人民为管理主体、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标准、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管理目的的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管理研究 ,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鹏 《新天地》2011,(12):13-14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要以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工作判断的最高标准,要以符合人民利益作为个人行为活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价值观以人民本位思想为红线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思想。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确立价值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个“有利于”实践价值观、价值判断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民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5.
人民性是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基本特征之一.在邓小平看来,制度建设的直接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制度建设应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检验标准,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哲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多重批判,恢复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出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深刻阐释了人民主体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生成与现实意义,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现实价值和丰富内涵,也有助于从理论维度透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源。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以人民为本的人民观,阐述了邓小平同志时时处处相信人民、依靠人 民,以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人民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的光辉思想,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既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又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论证了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作用,指出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及人最终将"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定人民至上的信念,切实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挖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础,拓宽其内涵,发展其外延,有助于我们凝心聚力,更加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9.
刘永明 《南都学坛》2001,21(2):65-69
邓小平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和满意为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以充分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工作的己任。邓小平人民主体论思想是历史上“为民”思想的高度升华 ;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它为我党找到了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它对指导当前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逻辑结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它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不断应对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体现在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传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接续发展了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深刻回答"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中展现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清晰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新时期中国发展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所提出的科学认识论与实践观,并对其作简要解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蕴含"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实践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理论上的比较,揭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中的体现以及当代运用与开展。  相似文献   

12.
古代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以其重民意、保民生、得民心的倾向,与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相制衡,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精华。作为一种很强的政治理念和现实力量,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曾产生过重大和广泛的影响。如今,民本思想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依然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民本思想为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文化土壤,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文化基因,也为我党总结概括执政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认真汲取古代民本思想所内蕴的政治经验和智慧,挖掘它的当代价值,这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这个理论最重要的创新点之一,"以人为本"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以"民"为本到以"人"为本——内容含义的拓展;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地位的提升;以人为本的关键是践行——作用重心的下移。  相似文献   

14.
人本思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文思想,是贯穿中国文化历史的主要线索之一。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前人在民本方面的主张,以儒家“仁学”为基础,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与民同乐”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其历史影响深远而广泛。以人为本,是当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是当今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党新的执政理念,它作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不仅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而且是对现代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具备严密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的思想理论体系。从理论逻辑上看,它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坚持与发展,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批判与超越;从历史逻辑上看,它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之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从实践逻辑上看,它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医德教育是当代医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科学发展观成为社会主流诉求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剖析以人为本理念缺失对当前医德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探索如何用以人为本理念引领医德教育的措施,使医德教育回归到它的真正对象——"人"的主体上来。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与执政为民理念都强调对人民利益的维护,但二者在价值取向、利益取向和实践效应上却有着根本性差异。民本思想所追求的是为民作主,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实践中常常"口惠而实不至";执政为民理念所追求的是人民作主,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在实践中得以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化和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既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在制定高校校园规划时,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规划、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完整严密的三重逻辑体系: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鉴和充实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核、总结和汲取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经验;实践逻辑在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的实践经验以及中国历史实践过程的经验教训。以理论为依托,以实践为导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和超越,这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特定的价值逻辑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产生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追逐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新实践,以马克思人民主体理论为理论源泉,汲取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继承和创新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人民群众主体思想。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践行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主体力量;坚持共享发展,反映人民群众主体价值诉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新境界,有利于构筑新时代党建思想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导,同时能够凝聚强大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