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中发现: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缺乏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匮乏;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上的培训不多等;并提出:转变高校领导、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以提升现代教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考察等方法,以全国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体育师资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有许多不完善因素影响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的发展。提出了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体育教师的培养,减少体育教师教学任务以提高科研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监管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福利待遇稳定教师团队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的个性培养主要是个体主体性培养,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创造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认识,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育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王丽萍 《阴山学刊》2001,16(6):111-112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搞好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师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进行逐一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如何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明建设?笔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对校园文明建设作用的认识 1.校园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改善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有着不同于社会、相对独立的文化氛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可见,校园文明是实实在在的德育,是对德育主渠道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院长寄语     
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涂艳国教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伟大教育家孔子对教师的要求。在当代社会,一个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学什么呢?根据“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研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重点有四个方面:(1)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3)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参与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4)学会生存,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这四个方…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如何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明建设?笔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对校园文明建设作用的认识 1.校园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改善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有着不同于社会、相对独立的文化氛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可见,校园文明是实实在在的德育,是对德育主渠道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测量,发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分与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显著相关,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不因定期参加活动而更高,也不随参加志愿活动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但被试者如果了解志愿者活动的性质、内容,则其社会责任感显著提高。因此,在组织大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目的,以此来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当前,体育教师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健全和完善。高校绩效评价下实现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应完善教师教育制度,重视教师的自我内在激励,强化外部环境的支持,构建体育教师专业教育体系,完善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成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与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对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概括了四个特点,继而从外部和内部学习动机两个层面,剖析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根源.全面阐述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其形成有效的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肤觉—躯体经验是人类自身创造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一切创造的原点。人类工具创造中包含着肤觉—躯体经验的审美创造因素,这些因素通过视觉化间接表现出来。甚至在思维领域的创造中,也潜在着一定的肤觉—躯体经验的象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成功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出发,提出学生物理课堂最佳学习心态的概念,阐述学习心态在学生物理课堂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构筑学生物理课堂最佳学习心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诗经》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初步形成。这种素朴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心理 ,可分为两部分 ,即忧患意识与自然意识。忧患意识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源泉 ,自然意识是道家思想的源泉。忧患意识与自然意识又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儒道哲学的对立统一发展构成中华文化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历史感和现实感构成了思想发展的内驱力与生命力。历史感是思想演进的内在过程与历史前进必然规律的一致性,思想的行进要融入深幽的历史中;现实感则指哲学研究当以现实的生活世界为归宿,使哲学承担起改造现实的固有使命。达到历史感与现实感的统一,是研究者所要追求的更高目标。  相似文献   

16.
音乐形象再现过程中的“联觉” ,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人们审美心理结构的三种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的一种基础能力 ,又与传统观念中的“通感”有着明显的区别。在音乐教学中 ,要把能够增强“联觉”能力的教学内容在相当范围内设置为专业基础课 ,强化“联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的内容不等于艺术教育,它包括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体验在内。凡是立足于感性对象和个人趣味,又能实现对个人欲望的超越,使人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的内容,都属于审美教育所要培养的情感。它是由美(优美)感和崇高感两方面所构成的。所以,要造就健全的人格,除了美的教育外,还需要崇高的教育。只有同时兼顾这两者,我们对美育的理解才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8.
语感在朗读表达中十分重要 ,它直接影响朗读者的语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大学生档案意识不足的现状 ,就如何改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档案教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美丽总是愁人的--论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忧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悲剧视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形式由来以久,但现在来看事情并非如此.悲感现象里的哀怨表现是审美文化中的下品,作为对生命力的肯定的英雄悲剧也并不能达到审美体验的颠峰.只有与幽默感相通的忧郁体验,才能凭藉其生命深度达到审美意识的极限.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有助于人们在审美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审美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