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6月6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伊斯兰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已故教授马坚先生诞辰9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这位知名学者,借以表达北大师生对马先生的一贯敬重之情,同时也是激励我们继承他所开创的阿拉伯伊斯兰学术研究事业,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为我国与阿拉伯各国的友好交流事业服务。 马坚先生一生从事阿拉伯语言文化教学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成就卓著。1946年,北大聘请马坚先生到校任教,请他参与北京大学东语系的创建工作,并负责组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阿拉伯语言专业。马坚先生以巨大的心血,开创性的努力,走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此后,又有数代教师在他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使北大成为中国阿拉伯语言文化教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基地,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马坚教授在教学之外,以巨大的精力从事学术研究。他在国内外发表的著作、论文等60余篇、部。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他的《古兰经》汉译本。《古兰经》汉译本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沙特阿拉伯将马坚先生的译本附同《古兰经》原文一同出版,发行到世界各地。它对操汉语的穆  相似文献   

2.
1995年6月9日,北京大学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在可容纳数百人的电教报告厅隆重召开了“中国杰出的伊斯兰学者马坚教授90诞辰纪念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的校领导、东方学系的师生代表、中央和北京市的有关部门负责人、阿拉伯各国驻华使节、北京有关传媒的新闻记者、马坚教授的夫人马存真女士及其子女、马先生的学生和生前友好,共约400人。 会上,宣读了北大校长吴树青教授致大会的信,北大郝斌副校长、中国伊协安士伟会长、北大东方学系的创始人、前系主任季羡林教授、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统战部沈仁道部长、中联部李成仁副部长、北大东方学系罗国章教授、马坚先生的老同学、北外纳忠教授、马坚先生的老同学、老同事、北大刘麟瑞教授(书面)、马坚先生的学生、上外朱威烈教授和马坚先生之子、北大亚非所教师马志学先生,相继发言。他们对马坚先生将毕生精力贡献给阿拉伯语教学和伊斯兰研究事业的精神,对马坚先生作出的非凡成就,都给予高度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我国东方学的奠基人、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着重讲述了当前纪念马坚先生学术成就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华文化是我国各个民族创造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汉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应该包括我国回族同胞对文化的贡献和建树在内。据悉,  相似文献   

3.
马坚先生是一位我始终十分敬仰的老师。他教授过的学生,分布在教育、科研、外事、文化、经贸等各条战线,其中年纪最轻的,恐怕也已年届半百,他们大都身负重任,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阿间的友好交往作出杰出成绩的佼佼者,为数甚多。我作为同一师门中的小师弟,能在母校召开的纪念马坚先生90诞辰的学术会议上发言,深感荣幸,但又不无惶恐,深怕表达不全弟子们对马坚先生的钦佩、怀念之情,怕阐述不清马坚先生学术上的成就与建树。这里,只能结合自己离开母校以来,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一些感受,描绘一下对马坚先生治学道路的认识。请各位师长、同行指正。 马坚先生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阿拉伯语教学、科研事业,他的学习道路,比我们坎坷,他的教师生涯,比我们艰难。他当过小学、中学老师,抗战胜利后才到北大执教。他终其一生,不改书生本色,目不窥园,矢志不移,潜心钻研学习,不断地教书、翻译、写作,乐于把所学所得奉献给祖国人民,乐于对同行学生给予帮助提携。就中国的阿拉伯语教学界而言,他无疑是本世纪的一代师表。他这种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精神,直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学习。 马坚先生治学,严谨踏实,一丝不苟。我曾在大学三年级时请他审校过一部译稿,也曾亲眼目睹他的《阿拉伯通  相似文献   

4.
女士们,先生们: 故去的马坚先生是现代回族中有卓越成就的学者。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忘我工作的一生,他译作甚丰,并为国家培养了不少大学生。作为一个回族穆斯林和阿语工作者,我感到马坚先生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马坚先生诞辰90周年,我愿借此机会就马先生的优良品格谈几句。 马坚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翻译伊斯兰教著作,使回族穆斯林了解伊斯兰教的真谛。他刻苦学习阿拉伯语和宗教著作,造诣颇深。后来译经工作方面也表现得非常顽强。这种坚强精神,与马坚先生的名字“坚”是一致的。此外,马先生在处世为人方面的一大优点,是正直、坦率。他敢于提出个人看法,不作违心之论。在逆境中,不肯屈从,很有骨气。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与马先生的名字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马坚先生去世后3年,1981年4月,他的《古兰经》中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回族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白寿彝在评价这个译本时说:“这个本子的出版,是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中国伊斯兰研究工作上、中国翻译工作上的一件大事。”他还说:“子实在序文里说到他在翻译的时候‘力求忠实,明白,流利’,我相信他的这句话。在‘忠实、明白,流利’三者并举的要求下,我相信这个译本是超过以前所有译本的。”可以认为,在汉译《古兰经》中,马坚教授的通译本,是孕育过程长。准备久、公开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一部。 1983年,我参加伊协朝觐团在麦加朝觐期间,世界伊斯兰联盟的负责人曾与中国朝觐团商量过关于出版中阿文对照的《古兰经》问题,主要是中译本的选择。一位主管东方穆斯林事务的负责人向我征求意见,我就向他详细介绍了马坚先生的知识水平、治学精神和对信仰的虔诚,我认为马坚先生的中译本最合适。他说他们听到了一些不同看法。我说这是正常的,对《古兰经》阿拉伯经文尚有不同的理解,何况是把它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在用词选字方面肯定会有不同意见,但不能因此而废。1986年(伊历1407年),马坚先生的《古兰经》中译本,经中国伊协认可与世界伊斯兰教联盟同意,山伊斯兰世界最高权威出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介绍沈从文生平、生活和思想,评价他作品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学者,现为美国纽约圣诺望大学历史系教授。作者从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他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搜集资料,多次到中国湘西,多次访问了沈从文先生,坚持不懈写下了这部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他第一个给沈从文以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本文节选自其中的片断。  相似文献   

7.
一、<中阿五十年外交风云>序:是纪念文集,更是历史文献 由<解放日报>国际部发起并支持、外交笔会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组织并完成的这本文集,旨在纪念中国-阿拉伯国家关系最近半个世纪(1956~2006)所跨越的光辉历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中阿合作论坛外长会议结束后不久付梓问世了,真正是可喜可贺.这本文集的作者,是一批我国长期驻阿拉伯国家的资深大使,以及几位多年从事阿拉伯国家研究的成名学者.他们中,大都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不但德高望重,而且经验学识都远非我所能企及.因不敢有违文集主持方之托,遂不揣冒昧,在这里稍谈几句对中阿关系五十年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国回族知名人士马坚先生(1906.6.9——1978.8.16)离开我们已三年了。他的逝世,对我国教育界和宗教界是一个大损失,对我来说,也失去了一位良朋益友。每忆及我与他在开罗的五年聚会,心中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9.
大约六七年前,听傅高义先生说他在写邓小平的传记,我是深感怀疑的.甚至担心德高望重的他,会写出一本失真的作品而使中国学者感到尴尬.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有不少外国学者、作家、记者写的毛泽东传记,在我们国内学者看来,就好比一个穿上了西服的外国演员在扮演毛泽东.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不能不鼓励,对其作品又不好多加批评.同样,写好邓小平,即便对中国学者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何况万里之外没有长期生活在邓时代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译《古兰经》中,马坚教授的通译本,是孕育过程甚长、准备阶段很久、公开发行量最多、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一部.这是海内外知名的穆斯林权威学者、毕生从事阿拉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大师、传播中、阿文化而成果丰硕的翻译家所奉献的心血结晶. 它虽然出版较迟,按问世顺序为第七位译者翻译的第九种版本,但从198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初版于北京以来,已传遍全球各大洲.广大穆斯林群众,多引用它的译文.学术界有关论著或正式出版书刊,介绍《古兰经》内容,也多以此译本为主要依据.在伊斯兰教发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阿拉伯文学讨论会于1987年8月25日在京隆重开幕.会议历时4天,于1987年8月28日胜利闭幕. 会长刘麟瑞教授致开幕词.他说:“成立阿拉伯文学研究会是我国阿语界和其他有关同志多年的愿望,今天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值得我们热烈祝贺的大事!”他对我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者对阿拉伯哲学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明末清初,曾有王岱舆(约1570~1660)、马注(1640~1711)和刘智(1660~1730)等回族学者,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以儒家思想和佛道教义,来理解或解释伊斯兰教,主要著述涉及教义较多,涉及哲学方面较少.由于他们对伊儒释道进行比较,论述中难免与伊斯兰教一神教义有相悖之处.到了20世纪,我国著名回族学者马坚(1906~1978)教授,先于1934年翻译了穆罕默德·阿布杜(1849~1905)的《一神论  相似文献   

13.
硕果累累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马坚一生中相对稳定的时期。他在授课,编写教材和辅导青年教师的同时,还从事研究工作,成果显著。 1950年10月,马坚编译了《回历纲要》一书,1951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小册子,全书约3万字,共有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伊斯兰教历纲要,叙述了伊历纪元的起源与确立,太阳年与太阴年的主要特点与换算方法及公式,以及伊斯兰教历对于中国历法的影响等。第二部分是伊历与公历对照表,列出了伊历元年至1470年,即相当于公元622~2047年的详细对照表。这一部分比较容易看懂,因为马坚对该表的使用方法作了详细的说明。第三部分是伊历、公历和中国农历3种历法的月首对照表,时间是伊历1370年元月至1421年12月,共52年。相应的公历是1950年10月至2001年3月,共50年零6个月左右。 我在北大东语系工作期间,曾经问起马先生为什么编译这本小册子。他说有3个目的:第一、说明穆斯林是有科学的,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是有贡献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穆斯林都比较穷,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大多数人开饭馆、卖牛羊肉、做小生意谋生,加上反动统治者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影响,给人的印象好像穆斯林没有文化没有科学,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也没有什么作用。马坚  相似文献   

14.
8月22日下午1时半,突然接到北京大学谢秩荣老师的长途电话,称“刘麟瑞先生已不幸病故”,乍一听到,如遭雷击,简直不敢相信。前些时候,即6月上旬我应北大之邀,去参加“马坚教授90诞辰纪念会”。刘先生因为腿脚不便,没有到会发言。会议结束后的下午,我便去他家拜访,他的独生女儿小慧也在,大家一起畅谈了约3个小时,他的音容笑貌,都还历历在目。刘先生比我早受聘为约旦皇家伊斯兰文明研究院的通讯院士,当他知道我7月初要去开  相似文献   

15.
1979年,美国著名中东学者希提教授的<阿拉伯通史>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填补了当时国内相关学术领域的一个空白.事隔近三十年后,新世界出版社在对北大已故马坚教授的这个译本进行适当编辑加工的基础上,于2008年7月又重新推出这部长达75万字的阿拉伯历史鸿篇巨著.这无论对于相关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还是对于帮助国内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阿拉伯民族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本刊汪钦总编辑收到了台湾世新大学教授,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张依依寄来她写的一本公关专著《新世纪营销——公关·趋势·行销》。汪钦总编认为这本书写的很好。对张依依教授,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上以“活跃在海峡两岸的公关博士张依依”为题发表过专访,读者会记忆犹新。张依依是一位“好学深思,文笔犀利、笔耕不停的学者”,她在这本著作里,以深入浅出的笔法,情理兼具的行文方式,介绍了公共关系的起缘、意义、性质、功能,辅以许多鲜活的例证,读来意趣盎然,又深具启发性。此书不仅对公关爱好者,对广大读者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为了便于让更多的读者看到这本好书,本刊将选取部分重要篇章予以连载。本期选取的是该书第一部(共3部)中的首篇文章“利己利人的胡雪岩因何败落?——兼论公共关系之缘起”。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本专著出版的重要意义和写作特点,我们在连载正文之前,还转发了台湾淡江大学著名学者张京育教授为该书写的序言:“公关在求政通人和”。我们相信,这本专著的连载和张京育教授的序言的刊出,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七、艰难的岁月1939年夏,马坚乘轮船离开埃及,经香港回国,一项重要的工作正等待着他.马坚在其所译《古兰经》译者序中说:“1939年我从埃及回国,杨福洲先生在香港听见这个消息,就写信给哈德成阿衡和资助我出国的马晋卿先生说:‘我们中国回教学会选送出国专攻阿拉伯文的人快要回国了,我们多年的译经志愿,大概可以实现了.’哈德成阿衡便代表回教学会亲自到香港去欢迎我,并且和我谈谈译经的事.他告诉我学会已拟定译经的工作计划,马晋卿先生自愿捐出房产一份,作译经的经费.他说:‘伍特公先生担任申报总主笔,在申报上拼命的抨击日本人和南京伪政府,屡次警告,都置之不理,伪政府通辑令上的一百零八人中有他的姓名,现在他隐匿在沙善余先生家里,路透社的工作,由沙先生一人负责.他们两位听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本文是李振中教授承担的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课题<当代阿拉伯哲学思想研究>中之一章,该课题已获专家评审通过,本章又应利比亚驻华大使米夫塔赫·马迪先生要求译成阿文后审阅.现分期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张雷,浙江工业大学广告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这位长期活跃在公共关系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学者还有另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注意力经济。这也许出自一位公关专家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学术敏感性。自98年以来他就开始关注、研究注意力经济,是中国较早涉及该领域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ANNA 《职业》2003,(5):34
据本书的主编——清华大学教授张德老师的自序所述,这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案例精选》源于他主编的另一本MBA教材。2001年,由他主编的MBA教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短短半年即发行了24000册,可谓大受欢迎。不过,很多买了教材的人都询问:“有没有配套的案例集?”经过张教授及其团队一年的紧张工作,这本《案例精选》面世。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管理教育特别是MBA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MBA教学对案例的要求是:内容典型;涵义深刻;适合讨论;种类齐全。作为21世纪清华MBA系列教材之一,这本《案例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