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绿色技术创新伦理研究有两种方向,即"在道德体系中关注绿色技术创新"与"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关注道德".其中,绿色技术创新伦理研究的科学性是这两大致思理路得以展开的前提性元问题,即"绿色技术创新伦理何以可能".对这个伦理预设问题的回答,要立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伦理属性",即在其外部伦理支持与内在伦理倾向的双重根据上给予回应.在伦理支持上,绿色技术创新需要伦理秩序规范引导,需要伦理尺度评价判定,需要伦理智慧排忧解难;在伦理倾向上,绿色技术创新是伦理意向的特殊显现,是伦理运动的规模集结,是伦理精神的深度召唤,它们共同回答了绿色技术创新伦理研究的元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伦理实体的诸形态及其内在的伦理—道德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实体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中提出并充分阐发的重要概念。在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中,伦理实体是由家庭———市民社会———国家诸形态构成的辩证发展的体系。家庭是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实体;市民社会是过渡的和否定性的伦理实体;国家是复归的和否定之否定的伦理实体。在伦理实体的这三个结构中,都存在着由“伦理的实体”蜕变为“不道德的个体”的可能与危险。伦理实体的概念与现实中存在的伦理—道德悖论,要求进行道德哲学的转向,由对个体伦理、个体道德的关注,进展到对实体伦理、实体道德的追究,建立以个体伦理—实体伦理为二维坐标的道德哲学体系和伦理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3.
范美忠事件”曾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从伦理的视角来看,其争论及其社会影响实际上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是生命伦理还是逃生伦理?是追求功利还是讲究道德、是违背伦理抑或违反法律、是政治自由还是伦理制约?道德与美德何以必要与德性何以可能?知识、科学教育与人文、人格培育孰轻孰重?本文对这些方面作一探讨,希望达到对“范美忠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伦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伦理学》坚守“社会创造道德”和“社会需要优良道德”的朴实信念,从“人类行为事实如何”出发,提炼出“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道德目的和终极道德标准,在此基础上,吸收和整合中外伦理史上的思想成果,围绕“人类行为应该如何”,建立起了以伦理行为类型学说为核心的优良道德价值导向系统和道德规范体系,完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伦理学的创建,第一次实现了西方伦理思想家花了近四百年时间探索都未能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革命变革,就在于它通过对传统哲学形上本体的批判、消解与重构,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奠定了哲学发展新形态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一切旧形而上学,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弃关于“解释世界何以可能”问题的物质本体论寻求,而是更着力于“改变世界何以可能”,以寻求现实解放的道路。这一寻求“改变世界何以可能”的本体论诉求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6.
道德适应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何以可能?这是一个具有伦理意蕴的基础性的元问题。道德适应与现代性紧密相连,现代性的解放作为道德适应中重要的形塑力量深刻影响其叙事过程。边界意识是道德主体适应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是道德适应的朦胧表达,并以价值边界意识、话语边界意识、交流边界意识等形式呈现。而共同体是道德适应过程的理想存在,共同体在道德适应过程中具有多重属性:如共在性,共生性,共意性。共同体意识建构是道德适应的可能归宿,这体现在德性蕴藏于共同体意识之中以及道德环境的优化依赖于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刑法与道德是有内在联系的,通过分析刑法的伦理品性,可以看到"惩恶扬善"的道德理念是刑法与道德的共同价值追求,这表明了刑法与伦理学"相遇"的必然性.这为追问刑法与伦理学"相遇"何以可能,为"刑法伦理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的根本问题出在对儒家心学的本体的规定上。其实 ,只要我们正确地理解了牟宗三所敬服的王阳明的“四句教法” ,就不难正确地理解儒家心学的本体观念 :作为形上本体的良心 ,绝非作为一个伦理范畴的道德主体或者道德意识 ;道德主体或者道德意识都是形下的东西 ,而非形上的本体。  相似文献   

9.
德—法整合的法哲学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方法论和价值观难题 ,只有在以有机性、整体性为方法论 ,以社会文明的生态合理性为价值观的法哲学的辩证体系中 ,才可能获得理论解决。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人的行为的正当性和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由此展开为“必须”—“应当”合一的逻辑结构、“家”—“国”一体的历史结构、伦理—政治生态的现实结构。三者的统一 ,就是法哲学的辩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道德与法律 ,德治与法治 ,得到了逻辑、历史、现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期待"问题意识的革命",其要义是由精神世界中"道德的独舞",进入对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的哲学诊断及其精神形态的追究。三次持续调查的海量数据显示,当今中国社会呈现"道德问题—社会信任危机—伦理上的两极分化"的"问题轨迹",个体道德问题向群体道德问题的积聚,群体道德问题演化为伦理存在和伦理认同危机,伦理存在和伦理认同危机演化为伦理上的两极分化,是"问题轨迹"的精神节点。人的精神世界中逻辑与历史地内在分裂为伦理上两极分化的可能性:"单一物"与"普遍物"的"伦"的两极;"高贵意识"与"卑贱意识"的"理"的两极;"贪民"与"贱民"的人格的两极。一旦现实条件具备,可能便转化为现实。现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不是西方式的伦理形态或道德形态,而是伦理与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伦理—道德形态",它是与传统一脉相承的"中国形态"。在伦理上两极分化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发生的背景下,必须将"道德问题意识"推进为"伦理问题意识",建立"伦理—道德问题意识",达到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伊斯兰教德育的基础是信仰真主。它形成了善恶报酬、服从、平等等德育原则。其主要的德育方法是学而后德、追求至善、力行戒律等。中国伊斯兰教德育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三大禁忌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禁肖像、禁酒、禁出家修行这三大禁忌的原因。认为:禁肖像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伊斯兰教与多神教偶像崇拜者斗争的需要,其二是由安拉无形无象这一属性所决定。禁酒的原因亦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饮酒后易惹是生非、酿出祸乱,不利于社会的和平稳定,二是饮酒误事,妨碍穆斯林正常履行念功和拜功等宗教义务。禁出家修行的根源在于,一是出家制与伊斯兰教积极进取的宗旨相矛盾,二是出家制与穆斯林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相背驰,三是体现伊斯兰教“正教”地位的需要,四是阿拉伯半岛不具备出家修行的社会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时期阿拉伯民族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宗教哲学的本体论是其美学观念的逻辑起点。真主安拉是绝对的本体 ,也是美的本原。安拉有目的、有规律地创造万物 ,赋予万物活力和美 ;安拉创造的世界是和谐有序的 ,因而和谐的形式是美的。这种赞赏自然天成之美 ,尊崇自然的生命之美的观念 ,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有天壤之别。同时 ,在对美与丑的判断中 ,不仅突出了形式的因素 ,也融入了伦理道德价值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对道德的嬗变与道德对经济的支撑和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不是一个封闭孤立并能自我调节和自我满足的自在体,任何企图摆脱伦理道德规约的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都会扭曲或偏离经济的本义。经济系统“嵌入”于伦理关系之中,经济运行体制在本质上体现着一科伦理秩序;伦理道德对经济行为具有支撑和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古兰经》中的伦理道德观作一粗浅的分析,简单地评析了《古兰经》伦理观的具体内容、价值及对伊斯兰教社会伦理道德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这是我国步入新时期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 ,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德治国 ,是对我国以德治国传统和人类一切道德成就的批判继承 ,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德治国 ,就要大力开展道德建设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深入开展道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的舆论文化氛围。要切实加强党对以德治国的领导 ,做到从严治党 ,从严治政 ,德治与法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伟大理想和善的伦理行动,“中国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历史性概念。它既是一种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时代伦理精神,也是一项中国人民实现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当代社会,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行动的理论构想,蕴含了社会善治和个体道德完善双重努力的伦理学涵义。“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与合理安排,为之提供必要的制度伦理保障;另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每一个体德性品质的提升与完善,并为之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持。“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理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相统一的伟大伦理行动。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现代主义者穆罕默德·阿布杜认为伊斯兰教将理性提高到了首要地位,从而使人的理性与宾主的启示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对这一思想的诠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道德层次论的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伦理、道德的层次论,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以往讲伦理道德没有区分出层次来,要求人们一步到位,效果不佳。我们以传统伦理为镜,研究今日伦理道德层次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清真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礼拜真主、举行宗教仪式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因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也因伊斯兰教传入时间、地域以及信仰者文化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清真寺建造时间、发展阶段、建筑特色、建筑形制、数量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新疆清真寺与内地清真寺分属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不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