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学流变与元杂剧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学流变与元杂剧兴衰佟德真历来戏曲研究者们在探讨元杂剧缘何兴盛时,认为元代统治者对戏曲的特殊喜好,元代废止科举制度,元代“以曲取士”等是政治原因;论其经济原因,则指出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和群众基础;在考察其社会原因时,则以元代知...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的商业化、元杂剧作家地位出路才情等社会的角度,观众对历史题材的欣赏偏爱的观众接受角度,以及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本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元杂剧历史剧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元代,理学与杂剧的发展、兴盛、衰微几乎是同步的;元杂剧兴盛的中心也是理学发展的基地;元杂剧中成就最突出的清官戏、婚爱戏与宋元理学的影响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因此,那种认为宋元理学是元杂剧发展的桎梏、是导致后期元杂剧衰落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4.
常芳芳 《阴山学刊》2005,18(1):18-23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中和之美"的艺术批评标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以冲突为本质特征的戏剧长期受到压抑,直到元代才出现戏剧大繁荣。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制约戏剧发展的重要原因。元统治者对文学艺术客观上的放任态度为元杂剧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元代大都市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是元杂剧兴盛的土壤;元代知识阶层思想意识转变,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专业作家群,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5.
元代艺妓对元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说没有关汉卿等一大批优秀的杂剧作家,元杂剧很难兴盛的话,那么,如果没有作为杂剧主要演员的元代艺妓的努力,元杂剧的兴盛同样也是很难想象的。但我们说,仅仅从杂剧演出这一点上评价元代艺妓在元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很不够的。元代艺妓除了直接参与杂剧的舞台演出、和杂剧作家相结合推动了杂剧艺术的发展外,元代艺妓还参与了诗词和散曲的创作、并丰富和发展了歌舞和说唱伎艺,而且其精湛的歌舞和说唱伎艺对杂剧的舞蹈和歌唱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这种高度成熟的综合艺术,当它以“一代之文学”的面貌遽然出现在十三世纪的文艺舞台,并以其磅礴的声势压倒传统的诗,词、文,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形象慑服千百万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观众而呈现其兴盛繁荣时,其意义是不待言喻的。近年来,人们从社会历史、经济地理、文学艺术发展史等等不同方面、方位,不同角度、视点对杂剧在元代的勃起和繁盛原因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透视,所以呈现这一时代现象的真实原因也日渐为人们感受与认知。但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论与分歧:杂剧的繁盛与元代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元杂剧研究更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关于元杂剧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元杂剧进行研究,如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元杂剧中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元杂剧所体现的语法、元代文人与杂剧兴盛相互关系等。总体看来,研究者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视角的多维性是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略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的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北方地区干戈不息,兵连祸结,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原发达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更是受到极大的摧残。但是,在西北边陲的凉州地区,这一时期却儒学发达,名家辈出,人才济济,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兴盛时期。本文谨对这一时期凉州地区发达的文化教育及其出现的原因作些探讨,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一从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的17年中,元杂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稳步发展、巩固提高的过程。建国之初,元杂剧研究领域曾有过一个短时期的沉寂,几年的时间里报刊上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文章,直到1954年情况才得到改变。《剧本》月刊1954年第4至第10期连载了阿英的《元人杂剧史》,这是建国后第一部系统论述元杂剧的研究专著。从全篇看,作者将元杂剧成长的原因放到金元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加以考察,并把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联系起来,同时也没有忽略戏曲本身的发展规律,这就比较全面地肯定了元杂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确表现出不少新的特色。严敦易的《论元杂剧》(《光明日报》1955年11月6日)一文,阐述了元杂剧产生的一些历史条件及其所反映的元代政治经济情况,从较大的角度对元杂剧加以把握,其用意也是积极的。这些研究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它们的论述中,却又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即作者虽然主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奚海在整理、编纂元曲史料的基础上 ,对元杂剧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元杂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元杂剧的艺术特色以及元杂剧作者群的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把元杂剧研究从文学艺术评论领域向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延伸 ,完成了《元杂剧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出版)这部学术专著。一、资料丰富 ,观点鲜明 ,赋予创新。作者不仅掌握了元杂剧艺术本身丰富的资料 ,而且对世界文化史、中国封建社会史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在这部专著中 ,作者充分借鉴了我国数百…  相似文献   

11.
许艳文 《江汉论坛》2001,(12):69-72
明清传奇是继元杂剧高度繁荣之后的又一艺术高峰,一大批优秀的戏曲作家和传奇作品,数百年来一直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这一艺术现象与明清时期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以及各种各样的观念形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发展繁荣,与文学和商业的密切结合息息相关。杂剧演出市场的兴盛,是杂剧创作繁荣的显性结果,也是促进其大力发展的强劲动因。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政治、经济三者的关系,改变了文学家与统治集团之间的关系。当杂剧创作成为艺术演出市场链条中最重要环节时,杂剧作家有了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空间,他们在赢得经济自由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心灵解放与人格独立,这些在他们的作品中得以凸显。杂剧作家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全新面貌,对作家地位和文学功能都具有革命性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文学发展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兴盛地,呈现出东京、临安--金陵、苏州、杭州--上海的变迁轨迹,而这几地都是当朝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兴盛地的转移情况清晰地显示出,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所受到的地域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经济的发达,为其兴盛提供了读者保证、印刷支持,并不断丰富其创作题材;文化的发达,为其兴盛提供了作者保证,并创造了作者之间交流的便利和创作技巧提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通过对科学技术、科技理性与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分析,提出了艺术与社会物质基础一般发展不平衡理论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艺术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个独特的历史过程,虽然时而处于不发达阶段,时而又处于发达阶段,但艺术永远不会停止其脚步,它不断地对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进行反映.艺术通过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引导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贺付开 《船山学刊》2009,(4):181-184
唐代传奇小说兴盛的原因,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来考察,是与史传文学,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这在前人文学史论著中多有涉及。本文则着重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科举制度等原因.来论证唐传奇小说得以在唐代繁荣兴盛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的祭祖乐舞和民间歌舞,经过两汉百戏、六朝傀儡戏和唐代参军戏的缓慢发展,至宋金时期的杂剧才告初步形成;而元杂剧(即北戏)和温州杂剧(即南戏)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戏剧的走向成熟。在元代,北杂剧得到兴盛和繁荣;元末,北杂剧逐渐衰落,而南戏逐渐兴盛和繁荣起来。明代是传奇剧繁荣发展的时期。传奇剧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取元杂剧的长处而发展起来的,是比南戏和杂剧更为成熟、更为完美的一种戏曲形式。清朝前期,传奇剧仍很繁荣,杂剧也很兴盛;至清中叶及整个近代,传奇和杂剧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7.
赵晓红 《东岳论丛》2000,21(3):120-124
女性形象社会地位的下层化,思想性格的平民化,语言的本色性,体现了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审美情趣。元代统治阶级不注重封建教化,客观上有助于异端思想的滋长;市民队伍的壮大、市民思想意识的发展,加上作家思想状况、生活态度的改变,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产生元杂剧女性形象平民化审美情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有元一代是中国戏剧姹紫嫣红、婀娜多姿的鼎盛时期,这是文学界公认的事实.但是,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者们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虽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仍有商兑之必要.一、生活安定是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原因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元杂剧作家分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方今才人”三类,文学史上习惯于把“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算作前期,“方今已亡名公才人”、“方今才人”算作后期,而元杂剧  相似文献   

19.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需要,是才智创造的产物.艺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并不意味着社会越发达,艺术就越进步.因为艺术是人性的体现,是人本的需要,具有强烈的感性、感情表现的成分.当我们走出艺术院校、走出艺术沙龙、走入社会时便会发现,在主流艺术之外还有流行时尚、大众消费文化和前卫艺术的同台演出.这是一种没有明确分界的混合演出,其对民众的实际影响超乎意料.  相似文献   

20.
龚德全 《天府新论》2012,(4):142-149
元杂剧叙事僭越的合法性焦虑,暗含了对元杂剧艺术体制自律过程的较少关注,以及自己民族思想之元叙事艺术传统的忽略。元杂剧叙事主体的三种存身方式:行当的超故事层叙述、人物与行当的复合叙述、人物的跨层叙述,以及叙事场域的三组交互关系:时代背景与叙述主体、叙事主体与观众、观众与演述传统,共同建构了元杂剧叙事僭越背后的价值基础、价值准则。由此,判断元杂剧叙事僭越的价值,不能以西方戏剧结构的评价标准为准绳,而应该深入到元杂剧剧本和当时中国戏剧表演的实际场域中,方能做出一个全面而又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