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观念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观念更新管敏政“观念更新”似乎是现今人们的一种共识。其实,对其内涵和外延并未真正的形成共识,分歧颇大,在实践中各行其是,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行动。因此,很有必要科学地界定“观念更新”的正确含义,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观念即思想.“观念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也谈违法性     
李涛 《理论界》2010,(3):75-76
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构成了大陆法系国家递进式的犯罪论体系。从词源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违法性"这个词并非汉语,而是我国学者在翻译日本论著时,将日语中的"违法性"直接拿过来使用,因而造成了目前学者关于"违法性"含义理解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4.
计划经济由科学预见变为现实,迄今不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虽然已经开始显示出它的生命力,但是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计划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计划理论,更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发展。为了完善我国的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当前讨论计划理论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宋养琰同志的《对计划经济的再认识》(载《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5期,以下简称宋文),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读后颇受启发。但是,我们觉得文章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一、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实现计划经济吗? 宋文认为,“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职能越来越增长”,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也谈技术创新●王明学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界、经济界、学术界兴起了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而且也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但缺乏系统分析,要么从某一侧面或某一环节进行研究,要么回避或模糊最基本的概念和内容。本文根据理论界...  相似文献   

6.
也谈诚信     
诚信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诚信在今天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不仅是因为诚信的缺失,更重要的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能否应对呼唤,适应需要,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能否基础牢固的问题。本人拟就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筑诚信问题,谈点浅见。一、诚信的重要性诚信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无处不在。诸如个人、集体、企业、国家、社会、民族、市场经济,都离不开诚信,都需要诚信。首先,从个人来讲,诚信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关注诚信,把诚信作为…  相似文献   

7.
也谈嫉妒     
某些领导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掌权地位,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压抑,排斥,以至迫害有才者的现象,在我国解放后三十年的岁月中,时常出现。在十年浩劫中,情况就更为严重。可是,以前人们对此总是避而不谈。“嫉妒”二字,很少见诸我们的报刊杂志,更不要说被当作一个人才学专题来研究了。“四化”呼吁人才,人才学又把这问题尖锐地提到了社会之前。《人民日报》在题为《有真才实学才能建设四化》的社论中写道:“要做一个爱护人才的领导者,切不要做嫉妒人才、败坏人才的领导者”。看来,此问题确乎是必须而且可以谈一淡了。  相似文献   

8.
也谈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是人们均衡、协调地处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 (广义包括人与自然 )关系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其核心要义是均衡和合理 ,并以此保持社会应有的稳定、规范和秩序状态。实现公平要求人们在处理政治、法律和道德等关系时要讲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在处理人们经济物质利益关系时要做到起点、过程 (规则 )和结果的均衡和合理。公平并不意味着平等或平均 ,合理的不平等或不平均也是公平的。当前社会应当保证正确公平理念的畅通无阻 ,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它的任何一个小小波动都会引起人们的观注。近来,社会上对分配不公议论纷纷,成为热门话题。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认识。 一、关于分配公平与否的衡量标准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我们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看个人收入是否诚实劳动所得,是否按其劳动贡献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是说收入的增长与劳动贡献的增长是否大体上相适应。如若多劳少得或少劳多得即应视  相似文献   

10.
也谈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价值问题的探讨逐渐深入,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不过总的来看,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即试图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也谈垄断     
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其客观条件 ,在这些客观条件还没有消失的情况下 ,企图借助人为的力量取消它 ,都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只能适得其反。对待垄断的态度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该本着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全球的、民族的、或者不同产品不同对待的观点去看待  相似文献   

12.
也谈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一个经济范畴。在一个没有达成共性的弱势群体当中,靠一个或几个弱势个体表达整体 的利益和观点,成本很高,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因此造成了个体之间的相互依靠、推诿,结果就表现在对外部的妥协。  相似文献   

13.
也谈同一性     
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教学和宣传中,往往把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代替了对立统一。一个“分”为“两”个,重点在“分”,在“二”,在“斗争”。这就忽视了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分与合的关系,二与一的关系,似乎只有分没有合,只有对立面的斗争,没有对立面的统一。林彪、“四人帮”这伙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为了适应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干脆把唯物辩证法歪曲为“斗争哲学”。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对立统一这个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观念更新试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已有的行政法从观念到体系面临着尖锐的挑战。进行观念更新属势在必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的行政法应从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从注重“权力”行使到注重“权利”保障;从依靠“命令”到依靠“协商”;从强调实体法到强调程序法。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在农村工作过好些年。调到省委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也大约有1/3以上时间在农村。后来又参加过两期“四清”,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联系。因此,在书店翻到曹锦清著《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顺手就买了下来。回家坐下就读,边读边写下一些感想。将近800页的书,读了近十天。作者个别观点有待商榷,但这是一本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以及真实的中国农村的书。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很值得细心一读。 记者挨打事件不断,揭发真情的人被报复,都陆续见报和从别的渠道有所见闻。弄虚作假。隐瞒阴暗面,50年…  相似文献   

16.
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也形成了安土重迁、老守田园、求稳怕变的传统自然经济观念。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生发出“万事不求人”的封闭、半封闭意识,“大锅饭”、“一刀切”、平均主义的观念积淀甚深,助长了怠情心理。企业依附于政府,个人依附于企业,农民依附于集体,社会缺乏活力,个人没有主动性,等靠要思想严重……。所有这些概括起来说,就是一种被动依附的意识和观念。正是这样一种被动依附性,成为了一种从未明文确定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它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一种消极的文化性质,弥漫于我们…  相似文献   

17.
<正> 全国农机供应系统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其迫切性与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服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完善,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同时也要看到,由于长期存在的传统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经济观念、官商作风的顽固影响,不少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跟不上改革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优质服务活动只停留在一般口号的水平上,未能真正贯彻落实.所以,要深化优质服务活动,就必须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从加强企业的基础建设做起,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农机市场.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兴起,提供全面的综合性优质服务,在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企业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 任何成熟定型的文化,都有外、中、内三层。在我们谈开放的时候,决不应忽视心理价值体系这些内层文化的对外开放。而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深层开放,主要是引进新观念,调整原有价值体系的问题,因为现在的价值体系,仍有不少带有封建传统的痕迹,影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里,我想谈几个我认为跟经济活动联系最密切的观念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3期上登载杨洛、吴克烈二位同志论述商品意识的文章,读后颇受启发。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对经济——社会系统作全面的、综合的考察与研究,对于商品意识的研究应是这一系统研究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杨、吴二位同志在这方面迈出了有益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也想谈点拙见,兼与杨吴二同志商榷。一关于商品意识的定义杨文与吴文都不同程度地把商品意识理解为对商品经济的“认识”。这种倾向在吴文中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阅读英美文学或翻译一些文章的时候,常常碰到一些单词都很熟悉的词句,但百思不解其意。例如“It's all my eye.”这句话,全部是由普通单词组成的.句子结构也很简单。但是一个初学者可能会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甚至可能会荒谬地把它译成:“这是我的眼睛”,使人啼笑皆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英语里有大量的由日常生活用词组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的真实含意和词面意又往往有很大程度的偏离。由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因而常常成为我们理解和翻译上的绊脚石,也是初学英语的人感到最头痛的。英语的习语来源于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宗教和古代神话等各方面,牵涉很广。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谈谈一些由日常生活常用词组成的习语,主要是由人体各个部位以及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