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俗语词的特点民俗语词,简称俗语词。俗语是古代传下来、民间老百姓常讲常说的语词。郭庄贻先生说:“古代人的口头语词,也叫俗语词。”①关于俗语词的进一步解释,曲彦斌先生说得好:“在‘俗语’这词里,俗则是‘约定俗成、通俗、流行’的意思。”②狭义地说:俗语词只是“集中地体现着民族风俗习惯”的语词。比如:“龙抬头”、“唱白脸”、“三姑六婆”、“牛郎织女”等等。广义地说:互切具有口语特点的语词,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甚至江湖切口、隐语、行话等等,都是俗语词。我们这里讲的俗语词,就是广义的俗…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栽着不同的文化。在中、英文俗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汇,而且这些词汇在中、英文中有着或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意义。这里通过对中、英文俗语中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明确其异同,以便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跨界交流。  相似文献   

3.
俗语中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谓俗语,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固定词语,其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D头上常用的成语俗语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语句,如,百动不如一静,识时务者为俊杰,乐极生悲等等。这些俗语千百年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大道理,又能学到一般的处世智慧或生活经验,当然,也受到一些不健康因素的消极影响。考察一下儿就会发现,这类俗语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在思想上存在着一定联系,根据这种联系,不妨把这类俗语按人生哲学研究的专题进行分类,并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本文拟…  相似文献   

4.
孟谦 《社区》2023,(3):1-1
在中国人的话语中,大多数时候“合”与“联”比“分”与“独”的语意更好。词语表达是价值判断的反映,也是中国人处世态度的写照。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常常采取“合”的态度应对问题,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一个芭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俗语,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有大家的帮忙,齐心合力,事情就能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课堂如人生,精彩的人生需要细节来支撑,精彩的课堂也需要细节来构建。特级教师窦桂梅就是在一个又—个教学细节中建构了课堂教学的生命。这里仅采撷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课中的几个细节,请大家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6.
俗语,古时称谚。《礼记》记述:“谚,俗语也。”《汉书·五行志》记述:“谚,俗之善谣也。”《说文解字》记述:“谚,俗所传言也。”谚,古代就是广泛流传的俗语。探讨一下扬州民间流传的俗语,这对研究俗文学和扬州乡土风情是有所裨益的。据笔者所阅资料,扬州地方俗语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兹略举例证明。  相似文献   

7.
时到时担当     
林清玄 《可乐》2010,(8):21-21
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国语里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相似文献   

8.
亦邻真(林沉)教授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学者。他在蒙古学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成就,已有刊登在《蒙古史研究》第六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上的专文《20世纪蒙古学巨匠亦邻真教授》作了专门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里,我作为林沉老师的授业弟子,仅从个人理解和体会的角度,简要谈谈林老师对蒙古史学学术发展的两点突出贡献。林沉老师对我国蒙古史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民族史语文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大家知道,史学研究的第一个前提,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充分占有史料,正确、准确地释读和领会史文涵义。蒙元史夙称难治,这…  相似文献   

9.
王元刚 《社区》2014,(3):19-19
在南京鼓楼区美丽的秦淮河畔、在颇为喧闹的龙江区域,有这样一个社区一一蓝天园。这里坐落着58幢多层、4幢高层住宅,生活着3249户人家。这里,道路平整,绿树成荫,花开四季。这里,事情大家做,平安大家保,和谐大家建,幸福大家享。  相似文献   

10.
明清俗语辞书的释词特点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书证为主,或无释义,体现辞书编纂的“原则中心论”;二是结合民俗文化、文化史进行释词,体现了语言史与文化史相结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俗语“迅雷不及掩耳”在历史上还有其他多种变化形式,其中“疾雷不及掩耳”最常见,后者主要用于史书中的战争描写,而前者的使用更为广泛。这一俗语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句式变化和字词替换两类演变方式,但主要是字词替换。通过对其各种变化形式的比较可知,记忆规律和认知心理决定了该俗语以六字为基本模式,而意义的常用性和单一性是“迅雷不及掩耳”成为最终形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魏燕 《北京纪事》2014,(8):100-102
我在一岁时搬到东四四条85号,据说那是吴佩孚的财政总管的私人住宅,解放后改为文化部宿舍。大院儿门口有两个鼓形的石墩,儿时,我们常常坐在石墩上等候父母的归来。两扇木制的大门,厚重古朴,斑驳的油漆显示着岁月的沧桑。门上用篆书深深地刻着两行8个大字,直到以后离开时也没弄清写的是什么。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一进大门是一个长长的过道,分别列着两排座椅,足足能坐上20多人,院里的孩子们经常在这里猜谜语、讲故事。最有意思的是,大家经常在这里扯着脖子唱歌--《我们走在大路上》《红珊瑚》……引来胡同的人驻足观看,而尽情抒发后的那份惬意至今让我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13.
正大鼓书,在我冀东老家是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过去,有的人家有了喜事,比如生了个大胖小子,老人一高兴,就会甩出一沓钞票,说:"请一台书,大家乐呵乐呵。"这里的"书",指的就是大鼓书。说一台大鼓书,只备一桌一条凳即可。说书的班子也只有两  相似文献   

14.
学英语     
日积月累How是小朋友学习中常见的词汇。下面将它的几种用法介绍给大家: 要询问时间、距离、次数句首用how 要询问时间与期间时用how long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你要停留多久? How long does it take?  相似文献   

15.
王帅 《社区》2002,(11):43-44
中国有句俗语:“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在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振兴街道世纪社区里就有这样一位自愿组织居民进行文体活动的带头人,她就是世纪社区九区五号楼的楼长史淑云大姐。史大姐自2000年5月份搬进世纪社区以来,就开始组织和动员社区内的居民扭秧歌,每天都不辞辛苦地带上那台录音机,义务为大家服务。有时大家扭得还不尽兴,史大姐就带着大伙再唱两段。有人问史大姐,“到底是什么动力,使您不论什么天气都能来组织大伙扭秧歌,而且还从不间断地为大家服务呢?”史大姐微笑着说:“我从事过居委会的工作,现在家也搬到这边来了,但我还想为…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中存在众多的俗语词和方言词,不明白这些词语的词义就会造成对原文的错误理解。文章考释了5个西部俗语词和方言词,“安不离危”的“离”当是“虑”,西北方音同音。“服子”就是“肿块”。“惨面”就是“刺面”。“峻削”、“头尖”就是“聪明”。  相似文献   

17.
一鸡五菜     
菊花 《社区》2008,(33):42-42
物价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应该有勤俭持家、巧做安排的意识。这里介绍一只鸡做五个菜的吃法,让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食材来做出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省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如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里,我想在年初省委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深化改革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9.
俗语云:隔行如隔山。自古以来,各行各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行话』。区别行里行外,就以『行话』为标志。这里撷取戏曲界一些有趣的行话,聊供诸君赏析。在甲地演完戏赶到乙地演出,叫『赶包』;一个戏班子同时在两处演出,叫『分包』;因戏演得不好,观众纷纷离去,叫『起堂  相似文献   

20.
“儿化”是北京话语音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明显的小称形式。小称形式经常引申为“可爱”的意思。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儿化”还有另一种作用,就是表示轻蔑等厌恶的感情色彩。“儿化”贬义的获得主要来源干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的俗语特征,二是与“小”类词缀的对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