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家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把家庭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他们扬弃了摩尔根等人的家庭理论,深入批判唯心主义的家庭历史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家庭新历史观。其主要内容有:在古代社会中,家庭与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家庭是亲属制度的基础,家庭是生产力,家族关系支配着社会制度、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挑战传统的婚姻家庭关系等。研究及阐发这一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将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家庭新历史观再现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之中,修正其唯物史观的“经济决定论”倾向;指导家庭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建设;有助于对“和谐家庭”的认知与把握,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有助于通过“全面建成小康家庭”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对“劳动价值论”的哲学思考凌道明关键词哲学,社会关系,使用价值质变,价值量的扩张,软商品生产,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F045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在物质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在谈到资本的本质时指出:"资本也是一种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命题,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人的本质。劳动实践是人的最根本的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深层次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劳动实践本质论”、“人的需要本质论”、“社会关系本质论”这三个命题是辩证统一的。探讨这三个命题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存在抽象、静止不变的人性,这一论点深刻揭示了人作为关系存在物其本质在动态中不断生成的事实。移民既是原有社会关系网络的中断,移民造成的移置感不可避免;同时,移民又是新的社会关系的生成过程,移民在新的时空境域中不断拓展其生存度向,形成新的认同感。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对于正确认识移民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的观点,值得商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面,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面,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新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其中:“实践是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一般(类)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群体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揭示了人的个体本质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思想家们从人相对于动物的尊严出发,区分了人具有的需要和人的需要。马克思则从人与动物不同的存在方式出发,指出了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需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使人的这一本质需要被遮蔽,使人囿于占有的、粗陋的实际需要,人的本质需要沦为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又使人类形成新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由此形成新的能力、新的感觉和新的需要。它内在地包含着使劳动成为人们乐生需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理想社会不仅是合规律的,也是合目的的,它将满足人的真正需要。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是通过人的对象化活动的发展实现的。人的对象化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它以人对超越自身的不懈追求为原动力 ,又要受到对象化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关注和促进人的发展 ,必须改革和调整制约人的“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发展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规定,这是目前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和马哲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有些同志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规定提出了异议。一种观点认为它没有对个体的人进行任何抽象,没有反映出人的能动性,人的本质应是他“自由自觉的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关系和劳动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所以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其实,这些规定是马克思在1844年、1845年、1846年从不同角度、不同关系上提出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别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并非完全相悖。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提出和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的本质”概念及其理论框架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三个递进关系的命题:“生产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学家或徵之以文化典籍,或验之以出土实物,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古代婚姻家庭的图卷。其中不少人还从古老的中国文字入手,来探求家庭产生的端倪。尤其是当清朝末年殷墟甲骨出土以后,他们更是利用中国文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字来分析论证中国古代社会,在古代婚姻家庭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筚路蓝缕工作。那么,文字与古代的婚姻家庭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不妨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从文字所反映的有关家庭居处、家庭观念、家庭人员、家庭关系诸方面来略作分析。首先让我们回溯到祖先的居住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的本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本质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抽象的人的本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具体的人的本质把人和人区别开来。社会关系“总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因而人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运动过程。人的社会关系“总和”后变成了人的社会意识,主要表现为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入手考察和分析人的本质,同时注意把握人的本质的历史性、阶级性、多样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今中国社会,人们惯用“哥们”、“兄弟”等“家庭语言”,这是社会关系“家族化”现象。作为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社会关系“家族化”与现代化发展背道而驰,阻碍着公民社会的产生。其文化根源在于传统的家族观念。传统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并延伸到政治领域,形成了传统社会的政治关系网,反过来又加深了家族观念的深远影响。寻求社会关系“家族化”的破解途径,需要在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培育公民意识、遏制政治腐败和完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前人对人的本质的论述。通过分析人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及其所处的周围环境,马克思正确指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第一次从劳动出发去说明社会历史。从社会关系出发,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性论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现象的基础上,指出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为研究具体的人确定了科学方法。在马克思那里,无论人的对象性活动,还是社会关系,都统一于人的实践,实践才是把握人的本质的关键。这一思路改变了传统哲学对人的抽象,使人的问题的研究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为现实的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5.
旧唯物主义乃至一切旧哲学,既不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不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这既是它们唯心主义社会历史观产生的原因,也是它们在人性论问题上的根本麦误之所在。本文通过对旧哲学在人性问题上的理论考察和分析.指出,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实践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们只有在实践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获得他的本质规定性。离开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就不可能科学地揭示人性,把握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内涵,其形成与发展以不同民族存在为前提,以民族交往为纽带,而任何民族关系都必须以一定地理空间为场域依托。国家中的村落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节点,家庭是组成这一社会节点的基本单元。家庭作为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民族关系形成的重要场域,是个体与民族群体延伸内外社会空间的基础。以民族志方法考察“一村七族”的大理郑家庄婚姻家庭中的民族关系,这在理论上是对“接近从局部到整体”工具的有效尝试,在实践上可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观思路与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内涵,其形成与发展以不同民族存在为前提,以民族交往为纽带,而任何民族关系都必须以一定地理空间为场域依托。国家中的村落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节点,家庭是组成这一社会节点的基本单元。家庭作为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民族关系形成的重要场域,是个体与民族群体延伸内外社会空间的基础。以民族志方法考察“一村七族”的大理郑家庄婚姻家庭中的民族关系,这在理论上是对“接近从局部到整体”工具的有效尝试,在实践上可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观思路与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路径。  相似文献   

18.
著名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有五种家庭形态,其中三种各产生一种亲属制类型。他的基本观点和体系,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赞许和转述。恩格斯还指出:“他从亲属制度出发,恢复了与它相应的家庭形式,于是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及进一步窥探人类史前史的可能。”正因为研究亲属制度对家庭史和原始社会史有如此重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才这样重视他的研究成果。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解放前各民族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婚姻家庭形态有许多差  相似文献   

19.
论苗族家庭的类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在形成婚姻家庭之前有一个杂交的阶段。唯有动物的两性关系才称杂交,所以不属于婚姻家庭之列。正如马克思在叙述血缘婚姻时指出的,远古时候的原始游群“实行杂乱的性交,没有任何家庭”。杂交时代以后,产生了以母权制为基础的家庭,继而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父权制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和所有的其他民族一样,苗族家庭也是遵循这一轨迹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人基本关系的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数次给人的本质下定义,都说是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解释社会关系的含义时说,社会关系就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具体说,就是个人间的相互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33和520页,以下简称《形态》)这些论述,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关系问题的重视。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就必须对人的关系加以系统研究,而要研究人的关系,则必须从研究个人的基本关系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