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竞争激励的环境下,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研发强度密不可分。本文以84家创业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研发强度与董事会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工作背景、男性董事比例与研发强度正相关,而董事会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薪酬与研发强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股权研究中,每一股份的影响力是均衡的,随着持股比例的提升,影响力渐进提升.但公司法、证券法针对某些特殊持股节点的规定,使其影响力不是渐进提升型,而是跃升型的影响.基于上述理解,本文首先利用专家打分对法理造成的部分持股点的影响力进行重新赋值,得出相应的持股影响力,进而选取2012-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53家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股权影响力集中度、制衡度、高管持股影响力以及机构持股影响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影响力集中度、高管持股影响力以及机构持股影响力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影响力方面,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的企业,股权影响力集中度、高管持股影响力以及机构持股影响力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而股权影响力制衡度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发展的今天,其能否改善支持企业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中小板92家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企业为样本,研究了这一问题,结果发现在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企业中,董事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董事会开会频率及杠杆水平与经营绩效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领导结构和董事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异常突出的高IPO抑价率问题,本文以2009年至2015年在中小板上市的214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的数据为样本,探讨了股权结构与中介机构声誉对IPO抑价率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与抑价率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主承销商声誉与抑价率显著负相关,而会计事务所声誉、律师事务所声誉、第一私募机构声誉及持股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流通股持股比例与抑价率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251家新三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对政府、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员工、客户、社会大众负责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投资企业的PE个数与企业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企业对供应商负责、PE总投资额与盈利能力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作为公司;台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会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董事会规模和盈余管理的程度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成反比,但t检验不具有显著性;董事会持股和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大小都呈反比。根据以上结论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量中小企业需要其资金和管理支持成为近几年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2012年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18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讨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自身特征与其支持企业关系,结果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声誉指数、注册资本与企业成长显著正相关;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家数、进驻企业时间、资产规模与企业成长显著负相关;而企业成长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验、持股比例、净利润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股权结构下的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鉴于在以往的研究文献中,只单纯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没有考虑股权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的1202家上市公司为对象,综合研究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领导结构、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持股比例和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考虑不同股权结构下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的差异,以及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差异,由此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09至2012年为研究区间,选取沪深A股主板137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347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基于董事会特征调节效应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董事持股比例和关键董事年龄都是同质调节变量,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形态和方向进行调节,董事持股比例越高或关键董事年龄越低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越强;董事会会议强度不是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1.
私募股权基金(PE)作出投资决策是与被投企业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不仅建立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建立投资人与企业家之间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性、未来发展不确定性,正式契约难以完备,信任是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这种脆弱性的信念,是合作的前提。西方对PE与被投企业关系的研究以正式控制作为治理形式,中国对"情、理、法"的排序与西方文化不同,过分强调正式控制反而会削弱信任,影响投资合作。PE引导企业正确认识未来的合作价值、PE的社会网络、重视社会声誉,形成共享价值观,从而建立非正式控制,是决定信任与投资合作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2.
股权特征与董事会成员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比较独特,而且不同公司之间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的形成既有历史和制度背景等方面的外部因素,也有上市公司股权特征和公司规模等方面的内部因素。股权特征包含股权性质、股权结构和股东类型三个变量因素,股权特征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管控模式,具体表现为董事委派方式和数量差异,因而导致董事会成员结构差异。不同的股权特征变量对董事会成员结构影响是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和股权结构这两个变量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微观数据,利用拓展的Nicholas Bloom等 [1]的模型分析了研发强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地区集聚经济因素后发现,马歇尔集聚经济较强地区的企业,研发强度对其生产率有正向影响较大;雅格布斯及克鲁格曼集聚经济较强地区的企业,研发强度对其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较小,这些地区的企业研发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此外,研发强度对集聚经济差异地区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还受企业规模及企业所有制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高新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逐渐提升。大量的高新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形式促进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以2010-2017年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285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管持股激励、高管股权配置以及企业研发投入同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对股权激励方式、股权激励强度以及股权激励期限与研发投入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在运用相关性以及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后,可知股权激励可促进研发投入,可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同企业绩效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高管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人员,其辞职行为对公司长远发展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PE(私募股权基金)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是否会影响高管的离职行为。通过实证发现,在控制其它影响高管离职的因素下, PE(私募股权基金)股东对高管离职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当PE(私募股权基金)基金投资的项目数越多,投资经验越丰富,目标公司高管离职的概率就越低,这表明PE基金的价值增值效应可以减少高管离职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二项式回归证明了企业绩效与研发强度之间呈倒U型曲线式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到了企业的“最优”研发强度;第二部分以该“最优”研发强度为被解释变量,以透明国际发布的CPI指数为解释变量,考察了经济体清廉程度与企业最优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治清廉度与企业最优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对提升我国企业的研发强度和研发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存在独立性不强、运作效率低、缺乏有效的制约和考评激励机制等诸多问题。在董事会的监督效率和董事会决策绩效的约束条件下,通过构建模型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和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性股权结构对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影响。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使董事会成员间相互制衡,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监督效率和决策绩效,是中国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年—2019年我国大数据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了财产性资源特征与技术性资源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研发人员投入与当期、滞后期企业经营绩效均呈正相关,且在滞后期影响更为显著;研发经费投入与当期企业经营绩效呈负相关,与滞后期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资产流动性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起着正向调节效应,技术积累程度在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起着负向调节效应。因此,大数据企业应提高研发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重视资产流动性与研发投入、技术积累程度与研发投入的合理匹配。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增长活力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基于新三板企业2011—201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进入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显著地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获利能力的增强和收益质量的提高,将企业在新三板的挂牌年限作为工具变量再次估计时,该影响更加明显。当考虑到进入轮次时,私募股权基金从A轮进入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规模增长,且对企业收益质量的提高同样影响显著,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B轮进入对企业的规模和收益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多轮次进入则对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应重视并发挥私募股权基金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作用,完善相应的政策规范,进一步确保私募投资过程中的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20.
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技术更迭要求企业进行双元创新,资源约束下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的双元平衡并非最优策略,更多企业转向于周期双元创新策略。结合企业研发阶段特征,不断在探索性与开发性之间进行周期性循环。本研究基于双元创新理论,以企业研发规模和行业研发强度为情境因素,探索周期双元性的循环速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以2008—2017年广东省1 219家制造业企业的5 317条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层次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1)周期双元性创新对企业绩效在1%水平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企业绩效不仅取决于企业是否实施周期双元性创新策略,还取决于企业在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之间循环的速度,因为企业在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活动之间快速循环致使经验学习被压缩,无法转化为有益的结果和有效的组织惯例;(3)行业研发强度正向调节周期双元性创新循环速度在10%水平下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为企业需要实施快速转变以减少知识过时,研发规模大的企业无法很好地应对快速变化,周期双元性创新循环速度对企业绩效的负向效应更强。本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绩效差异的内在机理,同时为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