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社会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近年来重点打造“社会工作”栏目,得到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社会工作”栏目特面向广大作者、读者征稿。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工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是有关它的理论基础仍然认识不清,总是面临"浅显"的质疑。显然,对"深度"社会工作的探究不仅是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以及本土理论体系建构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对西方理论流派的百年历史考察发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从早期开始就一直处于"深度"的探究中,又无法摆脱"浅显"的质疑,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从自然生活场景和历史社会场景两个维度抗争"浅显"的挑战,但仍然由于其一直站在个人的立场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无法超越个人当下实践的经验。因此,需要提倡一种从环境立场出发的"深度"社会工作,在不断变动的场景实践中实现人们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自觉,提升人们的实践理性。这对于场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工作来说,既是实践的要求,也是本土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它为中国社会工作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平等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研究:功能、路径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机构作为凝聚社会工作人才资源,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传递社会福利的平台和载体,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起步较早,领域广泛,整体呈现出"政府强力推动、社会自主运作、多方合作促进"的特征,但也面临着资金、人员、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支持与服务,以促进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既是对基本概念的诠释与辨析,尝试解决非专业人士的"入门"问题;也是对整体发展的探索与思考,试图通过基本的分析,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正在经历的社会工作",是因为我们正处于变化之中;"作为研究方法的描写",是为了更加客观地呈现实情.或换言之,以对"什么是社会工作?""什么是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发展与构建""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与美学扩张的可能性"等四个专题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尝试挖掘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原,认为只有知晓和把握了这样的本原,我们才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临终关怀"人性至上"的服务理念一致,社会工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临终关怀的"尊重生命、善终优逝"的科学生死观不谋而合,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的实践原则与临终关怀"知情同意"的生命伦理一致.因此,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性.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工作的专业方法主要有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要注重协调关系、提供服务、获取和链接资源等,帮助临终患者减轻身体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感,同时也为家属减轻压力、疏导情绪.  相似文献   

12.
聚焦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地区小学儿童,以"流动教室项目"为研究对象,是针对处于第三圈层的成都市金堂县、彭州市贫困地区四所村小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行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都市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过程呈现三个主要特征: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为学生一般性需要回应;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以小组工作为主、社区工作为辅;社会工作介入形式为轮换式接力服务。同时亦对第三圈层农村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讨论:远郊农村经济社会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内容的适配性;远郊农村教育现状与学校社会工作功能的适配性;西部社会工作资源特征与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13.
济大新秀     
<正>乔世东男,1971年生,山东日照人,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社区管理以及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乔世东老师主要讲授《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研究》《小组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等课程。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集体行动中的情绪、仪式与宗教研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城  相似文献   

14.
厘清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是构建民族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与实务技术的前提条件。依据国际社会工作实践和我国一些地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结合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以服务对象的民族特征为基准,可以对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进行新的界定。立足我国民族地区的现实,其发展问题、社会支持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是民族社会工作所面临的三个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灾后社会工作介入对于地震灾区社会重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援建服务经验为基础,从社会工作服务目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会工作方法和策略三方面对灾后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推动社会建设。深圳社会工作模式是由社会力量主办社会工作机构,政府通过向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和支持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即"民间运作,政府购买服务"。广州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在试探民政—高校—社会机构的广州模式,分别实行两种途径:一是将社区综合服务打包给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二是由政府街道出资成立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服务。广深两地致力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及其模式创新,探索和谐社会与幸福广东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甸会议"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社会工作学科的恢复与重建,是我国现代社会工作的起步.自1987年"马甸会议"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然,也依旧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比如学科地位尚未确立等.因此,在"马甸会议"召开三十周年之际,重新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重新挖掘专业内省和专业自觉,是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具备强烈的以助人为旨归的专业价值认同、广博的理论视野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比较空泛,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理论视野不够开阔,且缺乏实践能力。因此,构建具有专业价值取向、通才取向和实践能力取向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培养实务型社会工作人才,应是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选择。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服务是城市社区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手段,社会工作能更好满足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建构城市社区老人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已十分必要。以城市社区老人为服务对象,围绕心理保健与促进的目标,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指导,实践服务为基础,建立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SSEM"三维立体服务模式,探索社会工作特色的技术体系,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互联网构建异地紧急支援网络,探索智能化服务开发,实现社会服务信息共享与合作共赢——"互联网+"正在改变社会工作服务的样态。在"互联网+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中,开始呈现出从基础层进行社会服务数据收集和整理、从平台层完成社会服务资源交互转化和安全防护,从终端层实现服务资源交互共享,即以基础层为依托、平台层为核心和交互层为外显服务转化的"互联网+社会工作"信息平台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