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如说,一定要让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当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话,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一个“忙”字。忙,已经是所有人都不可逃脱的宿命。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也无论是富豪还是穷人,更不管你做的是哪行哪业。尤其是在当下,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一个高科技化的时代,生存竞争的残酷与激烈,也就更加剧了人们的忙碌。有人曾经比喻,现代生活就像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驱赶着,让你无时无刻都不能不奔波甚至挣扎在没完没了的匆匆忙忙之中。忙,也就成了当今人们生活的惟一主调。高速度和快节奏,已经深入到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1962年第6期上《讀齐民要术札记》一文,对《齐民要术》中若干字作了精湛的解释,是无可置疑的。其中有二处似乎还可以商榷,現在写出来向任先生和讀者們請教。一、关于“勃”。勃有二义:一是粉末,一是泡沫。前一义就是卷9《餅法》篇的“勿著勃”、“簸去勃”等,均指粉末;至于《煑(米冥)》篇的“勃”字,则指后一义,字亦写作“浡”、“渤”、“餑”。馬融《广成頌》:“黄尘勃滃,闇若雾昏。”还是指尘末,但已經用含有水气的雾来形容。《汉書·揚雄传》的“不嶕嶢则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海外东经》有"■(虹)■(虹)在其北,各有两首"一句,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前人的注解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之处。根据甲骨文以及传世典籍的记载,可推知"各"字当单独作一句读,对应典籍中的"格""■"字,当训解为"来也""至也"之义。根据出土文献的行文体例,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认为,"虹虹"原本当作"虹=",是"虹虫"之合文,而非重文。《山海经》中这句话,当校读为:"虹虫在其北,格,有两首。"句意谓:虹虫隐身处在它的北方,当虹出现时,有两个头。  相似文献   

4.
<正>人学思想源远流长,历代哲学社会科学家围绕什么是人、如何做人的问题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也包含人学思想呢?答案是肯定的。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创立了科学世界观,而且创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概括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争鸣,那么这个字只能是"人"。80年代初,文艺理论界最早展开关于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庄子@寓言>篇主要发挥了<齐物论>与<外物>的意旨.庄子在论析寓言、重言、卮言等问题以后指出万事万物永远处于变化状态,新事物不断地替代旧事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齐物论>语).当人去认识去言说当前事物的时候,这事物已经成了旧事物.<寓言>篇"孰得其久”的"久”字当读若旧.庄子认为而这旧事物也不是随便就可以被认识被表达的,只有"和以天倪”的"卮言”才能对于变化中的事物进行有限的表达描述.这说明任何语言也赶不上"意".庄子关于天钧、天倪及其关系的理论,从一个方面说明言、意之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它的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的类.<老残游记>中使用 "将"字的句子共有168句,其中共有181个"将"字,可以作为"将"在近代汉语中进行断代描写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读《读易大旨》札记李之鉴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晚年避地河南辉县,讲学夏峰村,所以学者又称夏峰先生。更因由明至清十一征高卧不起,故又号征君。是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著述二十多种。《读易大旨》居其一。其始笔于清...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墓竹简》释文正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墓竹简《成之闻之》中有一个字,原释文中误释为"加",致使整段话文义不明,难以通读。今将此字改释为"耕",乃"耕"字之原始会意初文,其在简文中是当耕作讲。整段话之文义遂得以畅通无碍。  相似文献   

9.
1."从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周书》卷二七《赫连达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440页)"从复",《北史》卷六五《赫连达传》作"后复",《通志》卷一五八《赫连达传》作"后从复"。"从"繁体作"從","后"繁体作"後",二者形近易讹。前文赫连达从李虎破曹泥,据上下文,此不当用"从"字。《周书》此处文字较详,《北史》或即据《周书》删节而来。《册府》卷三八  相似文献   

10.
杨佩瑾先生是江西的文学大家,而杨尚奎同志则是建国后中共江西省委的主要负责人。以一个小说名家的手腕来写一个国内知名的领导人,这本身就隐含着一个很大的“悬念”。因为介于文史之间的人物传记,随着一个世纪、一段革命史或建设史的消失,近年来出得不少,但能够使人满意的,并不算太多。杨佩瑾先生能象写小说一样熟练来把握人物传记的写作吗?这本书能够吸引人、会有文学或史学价值吗?读完《杨尚奎传》,这些“悬念”也就释然了。用句套话,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32万字的书的。可以说,杨佩瑾先生写得很熟练,结构谨严,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公孙丑上》) 这是一条有关商业思想的重要材料,凡是研讨先秦经济思想的论著都要用它。胡寄窗以为两个廛字的意义不同,第一廛字作房舍解,廛而不征即免征商合租税之意。第二廛字是税名,与“征”字对称,应作征税或所征之税解,简言之,是指货物税。“法”即按市场规定出售其货物(参《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条注)。照此说来,法而不廛,就是按市场规定经营的免收其货物税。但是这样解释有两点不能讲通:一、若按市场规定出售其货物,便免收货物税,那末,征收货物税的必是不按市场规定出售货物的,但违反规定就要取缔、处罚,不能作为征税的对象。二、照这样解释,将是来市间做生意的免征商舍税,而按市场规定经营的不收货物税,如此将无税可征,全部免税。但孟轲并不是无税论者,他指出一般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而希望“君子用其一,缓其二”(《孟子·尽心下》),并非全免。宋朱熹的解释是,“廛,市宅也。”“廛而不征”就是“使居市之廛  相似文献   

12.
1."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中大夫。"(《周书》卷三二《唐瑾传》,第565页)"纳言中大夫",《北史》卷六七、《通志》卷一五八《唐瑾传》作"纳言、内史中大夫"。按:《周书》本传系后人据《北史》所补,此当脱"内史"二字。2."天和中,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周书》卷三二《唐瑾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565页)"天和中",《北史》卷六七《唐瑾传》作"天和初"。按  相似文献   

13.
刘泰然 《船山学刊》2007,(4):131-132
陶渊明诗中的屋宇意象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存观和对世界的诗意把握.屋宇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而是一个引发的空间,一个接引大千世界的场所.通过屋字,个体契入无限的宇宙而获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明志 《北方论丛》2002,(3):126-127
刘勰在谈到<文心雕龙>命名的含义时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说明"文心"是指探索作文的用心,指写文章时对心思的运用.刘勰在这里极其赞赏"心"字的内涵.陆机<文赋>也写道:"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他们都共同注意到"为文之用心"这个问题,这实际涉及到作家的创作心态问题.文学作品是作家心态借助语言而外化的一种形态,作家的情志、心态倾注在作品中,形成作品的丰富意蕴和不同风格,因此,探究"为文之用心",探讨作家的心态内涵,或者从"文心"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意蕴,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会开启一个新的研究境界.关四平博士的<中国古代文学丛论>(大连出版社,1999年出版)就是他近十年来细细寻绎"文心"之作.他的勤奋、用力,加之敏悟和精鉴,使他的探讨深刻、透辟,往往发人所未发,新意迭出,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15.
《圆音正考》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团音"原本是指满文的尖头字母和圆头字母,分别对应汉语的见组字和精组字.《圆音正考》为了区别业已合流的见精组细音字,对满汉对音规则作出调整,利用满文字头形状的不同将汉语的见组细音字和精组细音字分开,由此"尖团音"内涵变为见精组细音字.《圆音正考》"纠正"了前期满汉对音中见组细音字混乱的局面,即所谓"正考",这一作法适应了满汉对音的需要,因此影响深远取得尊位.  相似文献   

16.
《雪浪花》中有个“咬”字用得不同凡响。一个“咬”字就把雪浪花写、“活”了,把老泰山写“神”了,把这篇散文诗化了。文章开始,作者写海景,赞浪花。写景状物,千恣百态。可以说,杨朔同志把浪花的性格、脾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有如烟海的明清笔记文中,清代后期毛祥麟撰写的《墨余录》,是较为优秀的一种,很值得一读。祥麟字瑞文,号对山,监生,官浙江候补盐大使。毛氏生卒年史无明文记载。《墨余录》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刻印出版,他的甥婿李曾珂为该书写了一篇跋,说是年“先生五十余”,又,《墨余录》卷七《梦证去来》篇,毛氏说其长子北居生于道光甲午年(1834年),由此推断,毛氏当生于清嘉庆乙亥年(1815年)前  相似文献   

18.
金春梅 《阴山学刊》2004,17(5):60-63
把《说文解字》衣部117个字作为一个以形旁"衣"为义类的离心性字族进行分层系联,可以得出33个义类组.衣部字内能系联的字约为总字数的84%.《说文解字》的编排确实是"同条牵属,共理相贯"义类组内的字相互关联,排列紧密,这是段玉裁整理《说文解字》时的一个重要依据;义类组之间的排列也有一定的意义联系,体现一种整体的构思.另一方面,衣部字是一个横向的义类聚合,因此要把117个字安排妥帖也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庚辰本第22回,在贾政的“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下小双批云:“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俞平伯先生在《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中将它标点为:“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俞先生的标点不对。我认为批书人是说贾政的谜语包藏了“贾府祖宗自身”,而不是讲“必”字“隐”  相似文献   

20.
徐广才 《北方论丛》2020,(2):115-121
根据出土文献用字情况,"憎愠惀之脩美兮"中的"脩"古本当作"攸""■"或"卣",今本作"脩"或"修"乃是后人改动所致;"愿荪美之可完"中的"完"不必从一本作"光",古代元阳二部关系较近;"蹇吾願兮"中的"願"当读为"前",前行之义;"易初本迪"之"本"当为"不"字之误,"不"读为"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