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史学的功能问题是史学理论研究的永恒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史学如何适应这种时代的变化,我国史学理论界开始了对史学功能的具体讨论。学者们主要就史学功能的分类、史学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关系、历史科学的特点和史学功能的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F0002-F0002,F000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钱茂伟教授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三大块,分别称为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凡24章。传统史学的研究,有通代史与断代吏之分,有体裁之分,有官修与私修之分,有庙堂与江湖之分,没有形态之分,至今未见将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作为一个整体形态加以系统考察的专题著作。  相似文献   

3.
史学的思维方式问题,主要属于史学认识论的范畴。在近现代“科学史学”提倡科学思维的时代大潮下,部分现代史家积极探讨了史学研究中的非科学性思维问题,主要包括想象、直觉、移情等思维方式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较早地从史学思维的视角思考了史学的人文性特征,为认识史学特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史学第五次反省的代表作。第一,划清了历史资料和历史著作的界限,对历史做了全新的定义,指明了“历史的本体”;第二,提出要区分史学研究的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史学任务论体系;第三,阐明史学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系,强调史学的“铸魂”功能,完善了史学功能论。通过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和继承而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对当前史学的振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学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来,始于1920年李大钊编印并讲授《史学思想史讲义》。白寿彝先生最早将史学思想史作为史学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对其研究对象和意义、与史学史和史学史其它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作了重要论述。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的成果,它对人们进一步探寻史学思想史学科建设、揭示中国史学思想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6.
史学是否是科学,是史学史的百年论题。文艺复兴使史学摆脱经院束缚,转向“人”的研究。启蒙哲学推导人类社会规则,史学冠以理性主义与科学性。19世纪历史主义方法论提倡档案考据,主张历史具体而非普适性。20世纪之际史学借鉴社会科学方法论,趋于科学化。后现代承继人文主义,赋予史学主观性与叙事质性。后现代之后,史学界正视史学的社会科学属性,肯定其真实性、客观性和规律性。如同现代国家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合流,形成社会科学诞生的历史基础;后现代后之失序与重建,促使哲学、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回归,亦使社会科学史学研究回归。  相似文献   

7.
史学编辑在高校学报编辑活动中居于自己的重要地位。首先,由于史学自身的特殊性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目的,要求史学编辑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能够甄别出史学研究中的唯心史观及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归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其次,史学编辑还要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史学编辑“德”、“才”、“学”、“识”全面发展,以实现“编辑学者化”的目标。再次,史学编辑还必须具有一支过硬的笔,以便使史学论文既有其科学性、思想性,又有广泛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面对史学所处困境,史学界必须就史学的功能与价值作出认真回答。目前普遍认为,史学具有记性、资格、教育和娱乐等功能。本文认为,除上述“有形”功能外,史学还有一种“无形”的功能,即通过史学思维方式训练,能够给人一种特殊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有赖于对史学传统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如何估价和对待旧史学与新史学的传统成为史学理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旧史学对新史学的影响切入,揭示新史学对旧史学的突破及发展进程中的误区,略陈在新时期对待史学传统的心态问题,以求有补于史学的更新,一、旧史学传统的优劣并存旧史学是相对于近代梁启超等人所倡导和实践的新史学而言的.它格守着近代以前的治史方法和价值观念,散发着与新史学完全不同的学术气息,故一般也称传统史学.不过对“传统史学”的界定,学术界曾出现分歧.…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中国古代史学)的影响极其深刻地表现在认识论层面。这一层面的影响大致体现出三种途径:一、与中国古代思想交锋,对中国古代史学产生了连带而来的间接影响;二、与历史学结合,在由此产生的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等概念及讨论中,追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相关知识;三、转化为史学理论的相关问题,从史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这几种途径既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也在横向意义上从属于不同的层次。无论哪种途径,有关研究与认识都呈现出浅尝辄止的状况,既不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史学,也不利于中国史学在认识论层面的发展。对此,我们需要提高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史学概论没有史学理论的实质内容,而只有史学理论的外观形式,不能用史学概论冒充和代替史学理论;好的史学理论必然是史学理论多元化的真实表现,必须撇开史学概论而去建构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历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史学思想研究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邃性,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学在世界史学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古代史学思想研究,从思维方式上认识传统史学的民族特点,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掘史学的民族精神,是从深层次上理解传统史学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内涵:关心民族盛衰和人类历史的命运,以通变思想认识历史变革的必要性;在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时,特别强调重民的民本思想,在治史上突出经世史学的主张。这些都是民族史学的珍宝。我们应当从时代高度重视古代史学思想的研究,把社会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时代思潮、哲学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经、子与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微观研究与宏观考察结合起来,思考21世纪史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史学批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以来,史学批评的研究日益为学界所重视。综观前一时期史学批评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对史学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所谓史学批评就是人们对史学实践所进行的评判;它包括史学主体(史家),又包括史学实践物化成果(专著);因而史学批评的内容就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对史家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评判,一是对史著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的评判;批评的方法主要有历史的批评、逻辑的批评和比较的批评;史学批评的功用则主要表现为推动史学实践的发展和促进史学理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与近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相应的史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经世致用史学思潮出现,边疆史学开展,当代史著述兴起,注重外国史地的编纂。这一切为打破封建史学,建立资产阶级史学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学素来有“史官史学”与“史家史学”双重传统,这两种传统都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长时间中,“史官史学”都居于支配地位,“史家史学”基本上笼罩在它的根本宗旨之下。近代以来新兴的“史家史学”一旦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也常常不免演变为新的“史官史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家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真正的“史家史学”在崛起,包含官方组织的史学研究、史书编纂,也越来越倾向于建立在史家独立思考、对历史多元反省的基础上。这一重大的转折反映了中国社会本身正在以近代壁垒分明的二元化、两极化、高度政治化的结构,转变为多元化、多极化、经济与文化日益突现为社会主旋律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论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理论就是史学观的进一步体系化和逻辑化。没有史学观,当然可以有历史学;但没有史学观,却不可能有史学理论。史学理论就是史学观的理论形式和理论表现。史学观把历史学从所有那些不是历史学的东西中间寻找出来,加以规定和确认,要赋予历史学一个理想的目标。这个理想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真正的历史学的固有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以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数字史学发展迅速,颇有助推史学研究升级换代的趋势,但也引发了诸多学者的担忧和警惕:数字史学在重视技术方法引入的同时,是否有脱离人文关怀,成为“无人”的研究的危险?网络技术是否只在更方便获取多样资料上有助益,而对真正推动史学研究的作用不大?数字史学的价值与追求究竟何在,不仅成为不同立场学者辩论的焦点,更决定了今后史学界对数字史学的态度及其发展,应该引起数字史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数字史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传统史学研究并无不同,对群体的关注更不是对人的漠视或人文关怀的降低。数字史学能更为有效地从长时段和大规模群体两方面入手,切实沟通史学求实的学科本位和史学求是的学术追求,从而彰显历史学科的活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历史的含义、历史认识主体的作用、历史学的性质以及历史研究的价值等史学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哲学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史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做出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史学的角度看,孔子史学思想的特征表现为:以民本主义为核心的人文史观,以“《春秋》之义”为形式的史论结合方法,以“训诲史学”为宗旨的史学目的意识。孔子的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历史学科的基本模式,并高出了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甚至在某些方面就是整个古希腊的史学思想也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阐述王国维、陈寅恪建立中国近代史学的功绩,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何被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吸收和发展;从而说明王国维、陈寅恪的史学研究成为中国现代从传统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