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因果观念是人们从事翻译活动最基本的逻辑前提,翻译要以事件的因果分析为中心,才能使原文的因果结构在译文语言中得到准确再现。事件参与者之间的语义结构是分析事件因果结构的关键,人和事物都可以作为事件的参与者。研究事件参与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是分析子句主语、宾语和介词强制成分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哲学界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由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因果性”札记中的思想有所误解,导致了仅从现象层面、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来规定因果关系等诸多缺陷。通过重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因果性”札记,结合恩格斯其它经典论述,笔者概括出不同于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因果观:(1)探讨因果关系的客观前提是物质世界中“事物”之间的普遍的相互作用;(2)只有从"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出发,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才能揭示出因果关系的本质;(3)因果关系在本质上是原因系统向结果系统的转化,即因果的系统转化;(4)因果关系的系统转化是客观的,有规律的;(5)因果的同一性是这种因果系统转化的必然体现,只有从因果的系统转化观出发才能科学合理地解释因果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由来假言判断是一种复合判断,它是由两个有依赖关系的直言判断构成的。传统逻辑中常以“如果 p,那么 q”作为它的通式。这种判断形式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理由与推断的关系、条件关系以及蕴涵关系的思维形式。正确地运用和分析这种思维形式的特点,对于人们在社会实践、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恰当阐明和精确理解客观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某种联系是有帮助的。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现象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形式逻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因此,我们认识客观事物,不仅要把握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且要把握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即性质和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反映到人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正> 信息作为物质的普遍属性,它反映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及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一般是滞后的。但人们掌握了大量的昔时信息和现实信息,系统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客观事物的因果关系、对立统一关系、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趋向性、可控性等因素,预测未来,获取“超前信息”,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正> 前因后果,即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这是因果联系的一个特点。对此,陈昌曙同志的《前因后果说质疑》一文(见1981年4月23日《光明日报》。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异议。陈文认为,“前因后果的观点在理论上是有困难的。”有哪些困难呢?陈文讲了三点。我想仅就这三点谈点不同的看法。第一、陈文认为,“因果关系是表示相互作用的范畴。既是事物之间的作用,总有相互间的某种‘接触’。如果只讲引起者(原因)与被引起者(结果)分为一前一后,不讲二者的接触,怎么谈得到相互作用?……承认因果关系表示相互作用,又不承认作用的发生要以作用者和被作用者同时存在为条件,是讲不通的。”这里,首先应指出,这段话前后偷换了论题。先说是“事物之间的作用”,因果关系是表示(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范畴,紧接着又说,引起者(原因)与被引起者(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悄悄地把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偷换为因果之间的相互作用了。把因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一回事,由此才导出所谓“承认因果关系表示相互作用,又不承认作用的发生要以作用者和被作用者同时存在为条件,是  相似文献   

7.
联想,这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活动。人们往往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由想起某一事物而联想起另一事物,这就是联想。联想是人脑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客观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它们被反映到头脑中时也就能相互联系起来。心理学依据所反映的事物间的关系的不同,把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联想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记忆、进行举一反三的推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因果关系是现代科学建立的基石,而科学研究则以探寻事物的因果关系为根本任务。在实践中,无论是获取因果关系还是用因果关系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相关关系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虽然对一些领域的探索只止步于相关关系,而没有去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但这些探索却能使我们更全面、更迅速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原因——结果”这一对哲学范畴进行了考察,指出了“前因后果说”和“因果相互依存说”之间的相互矛盾。为了消除它们之间的逻辑矛盾,作者把因果关系和因果关系的载体作了区分。最后运用超循环理论解释了因果关系史上“鸡蛋因果”之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古汉语的处动与拜动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异关系是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最普遍的关系。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看到它们相互联系的一面,而且要看到彼此区别的一面。事物的特殊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区别事物。学习语言,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既要看到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为现象之间的联系所迷惑而分不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文言文中,有些动宾词组的含义都是“以+宾语+为+动词”,可以简化为“以…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休谟推翻了传统观念中的因果关系,创立了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上的因果观。黑格尔批评休谟重视经验而看不到现实事物的本质,重视主观而否定了事物的普遍必然性,指出了休谟的怀疑论倾向的问题所在,并认为休谟过于夸大理性与欲望的界限而忽视了二者的辩证统一。黑格尔的因果观实现了对休谟因果问题的扬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实证研究确定了旅游业(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用于测度它们之间量化关系的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到国际旅游存在单项因果关系。运用VAR模型预测2006年和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追寻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一直是人类不倦探求自然奥秘的基本心理动因之一。通过分析石里克关于经典物理学中的因果原理,统计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新物理学(量子理论)中的因果性的论述,最后得出现代科学必须放弃因果原理的绝对真实性而只能满足于概率性的预测这一结论,然后给予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4.
重庆FDI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经济计量方法,对重庆1985~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是金融发展规模增大的重要原因,金融发展规模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而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显著,重庆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之间缺乏协调互促机制应值得重视。最后,文章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索科学规律常常是从两种变量的共变关系入手。认定一事件的变化为倚变量,看它如何随另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后一事件即作为自变量。这样的共变关系就是这两种事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函数关系表明事物如何在相互联系下发展变化。以此为根据,才可以进一步探索因果规律,查明事物为什么有如此相互联系下的发展变化。 确定函数关系必须对自变量和倚变量进行测量。否则既不知自变量有若干增减,也不知倚变量有若干增减,那就没法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变关系。而进行测量首先必须确定量具的单位,任何测量的结果都须以一定数量的单位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6.
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观”,分析了电机过载或短路故障时电机产生的热量与电机故障间的因果关系;运用“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关系探索了检测电机短路故障的传感器发展;电机与电器信息系统的虚拟数字平台突破了线性因果必然的思维方式,变革了非此即被的两极思维方式;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历程映照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哲学思维能够帮助电机与电器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把电机与电器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教育通过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进一步支持教育的发展,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在此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本文以江苏省作为样本利用因果检验来考察教育投资与农业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教育的外溢作用是否渗透到农业部门.通过分析得出,江苏省教育投资与农业发展之间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并对其中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围绕因果问题曾经进行了并且还会继续进行激烈的斗争。唯心主义哲学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近代唯心主义者休谟,认为因果联系是人类的一种心理习惯,认为因果联系不是事物间本来存在的,而是人们经常看到两类现象在一起出现时,由于人们的心理倾向就由其中的一个出现必然地想到另一个的出现。康德认为因果联系只是思维本身先验地具有的范畴,是人用来整理杂乱无章的世界的一种先天形式,他认为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把思维规律投射到客观事物上去的结果。马赫则认  相似文献   

19.
因果句式是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认知和识解在语言中的投射。在表达因果关系时英语和汉语有着迥然不同的句式,主要体现在句法构造、表现方式、句式信息焦点分布等几个方面。从认识论的认知差异、宗教文化的差异、汉字与西方文字体系差异等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的阐释是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解释的四种模型:演绎模型、因果图示、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都涉及因果关系的寻求.人们从对因果性的发生进行研究,试图解释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生理层面的发生机制.科学解释中各种解释模型在因果性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难,没有一种解释模型能为因果性理解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案,因果性的理解仍是科学解释中的艰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