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的转折点。20年来,党和国家通过彻底澄清过去民族宗教问题上的错误指导思想,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民族宗教思想。在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道路中,加强了民族法制建设,进行各种民族立法,用法律保护少数民族的各种平等权利,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坚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宗教界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民族地区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通过对口支援、横向经济联系、技术合作和帮困扶贫,发展民族经济,缩小地区差别,促进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宗教工作基本经验的探讨郭清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少数民族中大部分人信仰宗教。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处理得好不好,关乎全国大局的稳定与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宗教信仰与其生活价值取向之间,无论其宗教信仰发生了如何巨大的历史变迁,深藏于民族内心的其更为本质的生存方式是该民族的特征文化.本文试图以新疆维吾尔民族历史上的佛教信仰与其现实伊斯兰教信仰为线索,对此做一试探性的梳理.这将有助于人们从更为广阔的生存背景上理解宗教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人类信仰.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世居少数民族是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在其宗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保护理念,对该地区生态保护极具助益。宗教的普遍性和世俗性使得在该地区通过宗教构建生态保护法治具有了必要性与可行性;而宗教的神圣性和组织性又为在该地区通过宗教构建生态保护法治提供了重要途径。因而,在生态保护法治化建设中应当改变盛行已久的法律与宗教过分分离的思维模式,对宗教信仰这一地方性知识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东方近现代反殖民斗争中出现了宗教民族主义文学这一民族主义文学类型.这种文学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文化为基础和依托,讴歌本民族宗教的光荣传统,表现本民族的宗教情感,体现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在近现代东方反殖民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号召、鼓舞作用,对本民族文学乃至民族国家独立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出现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文学和伊斯兰教民族主义文学是这种宗教民族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宗教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经济转轨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失范、失衡等。几十年来,我们民族、宗教工作指导思想缺乏稳定性、连贯性,影响了国家法律、政策的权威;腐败和官僚主义成为引发民族、宗教矛盾的重要因素;对当前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明初时期,统治者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宗教政策,正确处理了各种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当时情况下,对安抚民心、稳定明初时期封建统治基础和政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理论和民族宗教信仰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必须施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信仰政策现出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8.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西部中小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简介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文化 ,进而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重点阐述了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对西部中小企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是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都非常富集的一个区域,该区域有“三江并流”、“丽江古城”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藏彝走廊”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区域.多元化的宗教信仰是滇西北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翔实的资料,论述了滇西北各民族宗教及其相互影响,诸如整合多种宗教因素而形成新宗教、跨族宗教信仰、各民族圣境灵地的共同信仰、不同民族之间的活佛转世等.提出当下面对宗教的变迁,应该借鉴历史经验,促进滇西北各民族宗教关系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西部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如何克服宗教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宗教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宗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宗教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体体现在:建立与宗教界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遵循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不能用行政命令和强制的方法去消灭宗教;研究宗教,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和谐宗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追求和谐既是宗教的内在诉求,也是与其世俗化普世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和谐宗教观包括: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各宗教和睦相处,多元存在;宗教与社会良性互动,和谐一体。构建和谐宗教必须做到: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宗教,坚持宗教统一和宗教平等,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遵守法律,维护宗教和谐与社会和睦,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宗教关系的终极目标,团结是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民族宗教之间存在融入型、多元型、扩散型、疏离型等四种关系类型。宗教主要从精神性整合、神圣性监督、制度性支持、伦理性约束等方面促进民族团结。当宗教过度涵化民族、跨民族争夺信徒、受民族外部势力支配、宗教性事件引发冲突时,宗教有可能阻碍民族团结。应坚持“尊重多元、宽容差异、求同融合、兼美共赢”的原则,使宗教有益于民族团结的各项资源行动化,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国家的关系是宗教问题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核心。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国情具有"五性"的特点;宗教问题关系到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新中国的各种宗教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尊重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一律平等;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必须在法律政策范围内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宗教应辅助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上述观点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幅员辽阔而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蒙元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实行"兼容并包"和承认现状的政策,对中原地区已有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都予以承认,故在元朝形成了多种宗教与文化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由于蒙、藏的特殊关系,元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尤为尊崇,并且将藏传佛教的"领袖由国师提为帝师,建立起元代特有的帝师制度,使藏传佛教及其领袖具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1]696.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佛教特殊的关爱,作为蒙元帝国的大都(即北京地区),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在元朝统治时期都颇为兴盛.元朝政府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佛教的管理.元大都遂成为佛教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宗教生态问题发生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外来宗教与民族传统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和创新问题。当代滇南地区苗族宗教的发展及其变迁的事实表明,宗教的几度转型及传统宗教信仰的回归,以及给苗族社会和文化的稳定发展带来的动荡和冲击,实质上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如何对待和理解外来文化和宗教的传入与融合的问题。就当前苗族文化与宗教发展的趋势而言,信仰自觉的正确把握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滇南苗族地区宗教生态平衡与否反映出来的宗教问题,已远超出了宗教信仰自由与否的宗教理解。  相似文献   

18.
浅谈哈萨克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禁忌行为——禳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该民族在历史上曾信仰过多种宗教,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主,但萨满教信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至今日常生活中仍保留有较多遗俗.此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萨满教信仰中,宗教禁忌的禳解行为是如何在哈萨克人的生产、生活中表现的,并由此展现该民族丰富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20年,不少作家站在宗教文化的立场展开书写与言说。在对神圣之物心理的作用下,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还是故事的叙述人的语言,都是敬畏式的语言;在宗教精神的制导下,人们可以由形而下开始,向着形而上的终极意义发出追问;宗教徒非常相信语言的力量,总是怀着虔诚的心态面对语言并进入语言;宗教文化的神秘性很容易给小说语言涂上厚厚的神秘色彩;新老教徒之间的言语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师生式的语言;立足于宗教文化立场的作家常常在创作中由日常语言走向宗教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