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金文看周代媵妾婚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文中,作器者分别以7种名义为出嫁女铸媵器.有些铭文虽无“媵”字,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推定其为媵器.两女同时被媵送时,其中一女是作为异姓他国来媵的媵妾.两个出嫁女的称谓可能铸于同一媵器之中,也可能分别铸于不同的媵器之中.周代这种异姓嫡媵婚制,使周代女性地位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2.
叹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小类,甲骨文中是否已有叹词出现,各家尚有不同意见.两周金文中可以肯定为叹词的有"叔"、"鸟瘴"、"繇"、"巳"四词,虽个体数量有限,总体出现频率不高,但却颇有意义.特别是四词均能与传世文献中的相应词对应上,显示了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佐证和补充的语料功能.  相似文献   

3.
两周金文中能肯定用为并列连词者有“暨、及、雩、以、与、[虘又](且)、而、兼、又、唯”十词。从用法看,这些词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又”,主要连接整数和零数,多用于计时的场合;一类是“[虘又](且)”,主要连接形容词,基本只见于四字韵文中;其余各词主要连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表现出用法上的一致性。从出现频率看,除了“又”用例很多,“暨”略多见外,其他各词都很少见,表明两周金文中的并列连词尚处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时间上,“暨、雩、以、又、唯”只见于或主要见于西周时期,“及”主要见于春秋时期,“且、而、与、兼”只见于东周时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及"是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兼类词,它兼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词性,探讨其词义演变规律对了解汉语实词虚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而探明其早期应用情况尤其如此.两周金文所代表的正是古代汉语早期的情况,其中"及" 字的应用很具代表性:一是其三种词性并现,二是在出现时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5.
战争是西周金文中的重要内容,战争发生的原因很多,总体看来,可分为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其中又可分为夺权建国、平叛拓疆、御敌入侵等多个方面,西周早、中期战事爆发原因以夺权建国、平叛拓疆为主,御敌入侵的战事主要集中在西周晚期。经济上争夺贡赋和劳力也是发生战事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 ,它表现的是周人对拆除隔绝人群的氏族关系的古老壁垒的重视。总之 ,《诗经》婚恋诗写出了周代婚烟的多元性 ,表现了周礼张弛有序、刚柔相济、丰富而灵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两周军事铭文中的同义动词,有些是从殷商甲骨卜辞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有一部分是两周时期新产生的,这使得该系统呈现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面貌:同义动词的来源千差万别,其抽象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是在词义发展引申的过程中,在某一个语义枝上相同或者相近,有些同义词概念意义反映的是同一个动作行为的不同阶段或者属于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造词时的深层语义差异、词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变化二者对同义词的发展、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同义词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春秋金文用字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集中反映已有的用字资料和用字规律,对全面认识春秋金文的阶段性特征,进而理清汉字字形字用的发展轨迹,为正确描写汉字发展史提供依据有重要意义。春秋金文用字问题表现为字形与表义功能的关系问题,就现有认识,有异写字、异构字、据音借用字、同源通用字和同形字五类。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商代金文中含有量词的21篇铭文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朋、具、珏、年、品等5个量词,词序以“名词+数词+量词”为常态。含有量词的铭文绝大多数是赏赐类铭文,赏赐物不仅有贝,还有玉、璋、积等。  相似文献   

10.
商周金文量词特点略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研究了金文量词的特点,认为金文量词有如下特点:1.商周金文见证了原身量词的发展、转化与衰落的过程;2.商周金文存在不同事物共享一个量词而所代表的数量不同的情形;3.商周金文数量组合形式仍在规范过程中;4.名词的量词已开始由名词后向名词前移动;5.名词性较强的量词向典型性量词发展的趋势.此外,论文还讨论了与量洲有关的"再"、"两"、"铃"等字的用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吸取和借鉴前人说法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实物资料,从形音义方面对西周金文中传统释读为"彤欮"、"厚必"的二物进行了讨论。将前者改释为"彤杆",即"涂红漆的箭杆";对释后者为"緱必"的观点加以补证说明。  相似文献   

13.
西周金文赏赐物品确认的前提之一是对表赏赐义动词的正确解读;而且不同动词的使用,往往隐含着赏赐行为中不同的授受关系.西周金文中有十几个赏赐动词,对其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铭辞,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赏赐制度.在广泛吸取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和结合传世文献参证,对其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14.
楚系铭文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字形等为标准将楚系铭文分为四期五段,并分析归纳每期每段的时代特征,以期于器物形制、纹饰、铸造工艺及礼器组合以外为迄今或日后发现的有铭铜器断代提供新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5.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语书面语之一,它保持着当时的语言原貌,是探索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最真实、最宝贵的语料。汉语虚词的广泛应用,是促使语法变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商周出土文献中“来”、“于”、“即”、“以”、“及”、“眔”的意义与功能的梳理,确认西周金文动词语法化过程导源于连动结构,证明上古汉语动词虚化始于商周之际。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上古楚人的官书,楚金文的出现是楚人以自己地域文化的审美眼光对宗周金文进行“楚化”的结果。金文的“楚化”不仅表现在用笔、结体及构字法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楚人对大篆字体的变形、草化和装饰美化方面。“楚化”使金文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装饰性、抒情性等特点,也强化了书法的书写意趣和笔致韵味,极大地丰富了金文的表现形态和审美趣味,为汉字走上艺术化道路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 说文》 释“单”字形义音皆误。依据共时性造字符码破译“单”字甲骨文形体,认伪“单”即描兽索具。以此出发,甲骨文金文中一系列从单之字都可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上古汉语中词义的演变往往表现在文字上的假借和分化,西周金文动词字与词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假借关系、同源关系和异体关系。对西周金文动词用字中孳乳和分化现象的考索,既是对西周语言中字与词关系梳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上古汉语动词词义演变脉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吸取前人说法的基础上,结合古文献的记载,从文字学角度对西周铜器铭文中的"(O)"(目木)、"( )"二字重新进行考释;认为"(O)"(目木)仍释为"雍",但应指枲麻,是明确古代服饰"市"的质地之词;"( )"即古文献中的"裼"字,指裼衣.后者在金文记载的服饰中为首见.此外,本文还对这些服饰所涉及的西周社会制度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