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萧红是以中篇小说《生死场》而蜚声三十年代文坛的,她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佳作。在写小说的同时,这位女作家也写散文,先后汇集出版过《商市街》(1936年8月)、《桥》(1936年11月)、《萧红散文》(1940年)等散文集子和单行本《回忆鲁迅先生》(1940年)。她的散文,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笔底波澜随老壮,晚情无限耀高丘”。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在她生命的秋天,再一次地展示出她的创作才华。尤其是后期的散文创作,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显示出她丰厚扎实的创作功力。丁玲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她对人生有了更深邃的了解和认识。凭着她对党和祖国的一片赤诚,凭着一位老作家的远见卓识,使得她后期散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理想色彩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以喜写优,苦中求乐。丁玲后期散文的代表作《“牛棚”小品》,全篇以“窗后”窥视…  相似文献   

3.
骚动不安的灵魂──石评梅散文的独特情绪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评梅的散文是“五四”女性散文作家中委有特色的一家。本文侧重解析石评梅散文中展示的作家复杂心态.包括无家可归”苦闷”、生命虚无的抗争、置身于“十字街头的塔”中的两难心态等,阐说石评梅散文的独特情绪底蕴。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青年女散文家中,王英琦颇有成就.一九七三年她发表散文处女作,以后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有散文二百余篇行世.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号的《散文选刊》就以显著地位和相当篇幅重点推荐了她的作品.王英琦写散文,艺术准备比较充分.她有自己独到的美学见解和追求目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许多关注她散文创作的同志,都注意到她“已经初步出现了”“自家特色”.综观《热土》中的作品,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回族女作家马瑞芳,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脚本都写,尤以散文见长。她的散文《煎饼花儿》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发表于《散文》1980年第10期,收入《八十年代散文选》),《祖父》获山东省1981年散文创作奖(发表于《山东文学》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选载);另外,象《女学究轶闻》(发表于《山东文学》1979年第5期,《新华月报》1979年第8期选载)、《名士风采录》(人民日报《大地》1981年第1期),亦不失为名篇佳作。她与张歧、湖涌的散文合集《香炉礁》,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数量虽不很多,但质量较高,有的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一年春天,我读到了马瑞芳的散文《煎饼花儿》,为它的思情文采所感染。马瑞芳是一位有才华的回族女作家,她的《煎饼花儿》曾荣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而她的散文《祖父》(《山东文学》1981年11月号)比较《煎饼花儿》,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艺术上说,都又上了一层楼。特别是那位回族祖父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萦绕,令人从内心深处爱戴他,敬佩他,从而产生了对他的怀念。马瑞芳是怀着敬爱和思念的真情来写这篇散文的,否则哪会有如此动人的力量?当然,散文还闪  相似文献   

7.
叶梅的小说曾多次获过全国大奖,曾被译为英、法等多种文字,曾被改编为电影,成就不凡。小说家写散文是常有的事,但写得情真意切、翻飞灵动却不多。由蒋子龙作序的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正是如此。其地域(清江)生活的风情浓郁、散文语言的精心提炼,作者叶梅“情于深,意干真,……文字流露出来的她骨子里的那种善意”都融贯其中,是一本值得...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散文和中国式的佛教--禅宗有着某种心灵契合,主要表现在她的散文追求日常生活的诗意栖息与佛教推崇的平常心即道心相契合;注重写眼前之景与心中的感动,与禅宗的顿悟相契合;解甲归田式的自由抒写与禅定式的艺术思维相契合,因而使她的散文透出一股浓浓的禅意.  相似文献   

9.
她,罗淑,名不见经传,从一九三六年发表第一个短篇《生人妻》到一九三八年逝世,其创作生涯也不过一年多.她的作品仅有《罗淑选集》收的八个短篇小说和三篇散文,以及近年发现的三篇散文(《八月十三日的早晨》、《被难者》、《在车厢里》),一篇杂文(《谁在和谁打》),一篇剧评(《〈流民三千万〉读后感》),比起现代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们,她的作品量实在太有限.然而评价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看她写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我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崭露光华的新星。她的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曾得到鲁迅、茅盾和胡风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为人们所注目的精神财富。对于她的散文,鲁迅也是很看重的,曾说她比谁都更有前途。的确,萧红称得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尽管她不同意人家称她为散文家,而偏要写小说,但她的小说还是象散文。茅盾就曾说:“《呼兰河传》不象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象’之外,  相似文献   

11.
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都表现出一种悲哀的色彩,展示了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但是,由于各自经历、心态的差异,她们的这种悲剧性体验的具体内涵又有差别,石评梅主要表现为爱的苦闷和迷惘,萧红的悲哀更具世俗化、民族情绪化的特点,张爱玲的悲哀则来源于人性的丑恶和世纪末情调.石评梅的散文属于抑郁美,萧红的散文属于悲壮美,张爱玲的散文属于苍凉美.  相似文献   

12.
冰心从1923年发表第一篇《寄小读者》的通讯开始,距今已70年了。这期间,她有三本专为少年儿童而作的散文集出版,这就是写于1923—1926年间的《寄小读者》,写于1958—1959年间的《再寄小读者》,写于1978—1980年间的《三寄小读者》。冰心的这些散文创作不仅表现了她对少年儿童持久性  相似文献   

13.
<正>《果园压枝低》一书,是宜昌果园文学读书社社员作品选集第二季,是献给果园文学读书社成立十周年(2013——2023)的一份厚礼。承蒙该社副会长徐梅女士关照,我幸得此书。徐梅女士辑录书中的散文、杂文十五章,均是她2018年以来的力作,现谈点粗浅读后感。喜见梅绽放“我经历的人生苦寒正是我12岁时,母亲突发重病,终生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她不能说话,后来稍有恢复,居然是可以清晰地叫我一声‘梅’,当年的惊喜之情我今天依然记得!”(《雪舞的梅花》)  相似文献   

14.
一准确地说,每一种文学样式都同时有“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而且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包容,很难截然分开。但某一文学类别或在其某一时期内,对这两个问题的侧重会有所不同。以小说和散文相比较,人们对小说的“写什么”和“怎么写”大体给予了等量的关注;而散文,则往往漠视“怎么写”。新时期以来,关于小说“怎么写”的研究已十分深入,论题遍及小说艺术的各个层面;小说作者不断琢磨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艺术风格,并不断作出新的实验,表现了强烈的自觉的文体意识。散文则不同,长期以来,有关散文的话题主要还是在“写什么”的…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散文一反传统知识分子对脱俗的形而上的追求而走向世俗,以一种执着的现世精神来肯定人生。同时,她为自己散文定下的审美高度又使她超越了对俗美层次的展示与认同,成为她与一般描写生活情趣、走向世俗的作家的根本分界。张爱玲的散文以其内容与艺术上的独特个性为现代散文吟唱了一首华美别致的乐章。  相似文献   

16.
她写过诗,写过散文,但她的名字却因小说而流传于世,辉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的拂不去的一生的孤独与寂寞,她的坎坷而艰难的身世,她的女性细赋而丰富的感情,她的文笔的清新……使她的小说别具一格,在蓊郁的现代小说之林中独秀而立。  相似文献   

17.
苏青走红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沦陷区文坛,写小说使她成名,但数量众多、不太为人关注的散文则更能表现苏青的思想。苏青散文极具条理,论说过程中不乏逻辑严谨处,她认真地探究日常生活的内里,向着深刻努力,向着改善现实生存状态努力,其散文取材和内容都具有忠实于日常生活的特点。小说的虚构和散文的忠实自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人苏青,她也因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忽略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我写风花雪月的散文:如今,我转型写恐怖故事。很多年过去了,读者遍天下。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考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趋势,但同时要求写好基本的文体,写作时严格遵守文体的限制,严禁写成“四不像”的文体。从学生写作的情况来看,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为主,学生对散文更是“情有独钟”。那么如何写好一篇散文呢?  相似文献   

20.
爱上女主播     
天涯 《可乐》2011,(1):32-33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法国美女主播梅莉萨清新可人的面孔和大方得体的报道,让全球网友疯狂,称之为世界杯最美女主播。前不久,梅莉萨和丈夫加梅勒晨跑的照片在网上曝光,她丈夫竟是一位其貌不扬、失去右手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