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然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生产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生产实践。党的关于自然科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就是这个客观规律的反映。正确地、全面地认识自然科学和生产实践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贯彻党的这一方针,具有重大意义。自然科学依赖于生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肯定的根本观点。恩格斯早就指出过:“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为人的,由人自觉处灰地展开、处理和驾驭的、开放的、全面的复杂的大关系。片面的、单纯的强调“天人合一”和“无人相分”均不能正确理解和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但人类在理解、展开处理和驾驭自己同自然界的关系时,应该注重“关系”,强调“综合”,并且要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要善于从总体上、从真善美相统一的尺度上,探索人与自然界关系和谐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硬技术”走向“软技术”──一种生态哲学技术观余正荣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生态哲学乃是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关系的哲学,也是探索对象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技术处于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中介位置,故研究技术也是生态哲学的重...  相似文献   

4.
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行为的对象。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地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改变着自然界,也改变着人类自己,从而创造和发展前进着。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17页)。恩格斯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人类活动的主体性效应和反主体性效应之间的关系问题。自从与动物揖别以来,人类就以主体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依赖只有通过对于自然界的掌握才能现实地实现,而且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由人是自然的奴仆到人与自然对抗到今日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类生态意识.加强环境管理工作,并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完善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古代,生产工具落后,逻辑思维不发达,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演化不知所措,把许多不理解的自然现象看作神灵,一切“听天由命”,被动地顺应自然界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人在…  相似文献   

7.
一大自然并没有为人类创造出艺术,正如没有创造出哲学、宗教和纺识机一样。艺术正如哲学、宗教和纺识机,也是人类“物化的智力”。但也应把它们看作是大自然的创造物,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智力是人脑的产物。尤其在今天,人类自身栖息的星球日益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已从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中醒来,使人们认识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更应该重建人与自然界一体化的思  相似文献   

8.
论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可以分解为生态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三个方面,但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更为重要的。鉴于此,本文将对哲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一)马克思把“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确定为“个人的存在”和“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他指出:“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从这些论述不难发现,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存在和发展类型,首先受制于他们对其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表现为不同的人地观。古代主张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希腊人赋于自然界以“灵魂”,相信天空星体…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视角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沿着人统治自然的方向发展,产生了威胁人和自然界的严重挑战。人类进行“文化性质的革命”必然形成一种新的形式的文化,即“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建立了以“人类和生态共同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以确保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空间是自然界。空间生产力是人类征服空间、利用空间的能力,是人类和空间自然界的关系的反映。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类对自然界的关系,就是“指人用来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人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革命的标志性范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立的奠基性范畴。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生产实践为纽带,把整个自然界、社会以及人自身都理解为实践的产物。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人本身,构成人类历史的起点。生产实践制约着人类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源自人类的生产实践。人的本质即人性是在生产实践中生成的,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的根本物质力量是生产实践。马克思把一部人类历史还原为生产劳动发展史,通过生产实践最终破译了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否定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赵汀阳先生轻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错误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正>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长期流行着“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口号,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界的征战挞伐,使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以致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等严重后果。事实上,这一口号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利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应当予以澄清和修正。(一)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口号,过高地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容易导致主观盲目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人们在说明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时,有两种错误的极端表现形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片面夸大自然界的决定作用,忽视和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和  相似文献   

13.
1 人的实践(或劳动)对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活动问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及以往全部哲学的根本差别所在。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既有共性联系,亦有根本差别。其共性在于:它们都认为,除人与自然界之外,再没有第三种本体存在;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因此“自然界”是“物质第一性范畴”的本源本体存在。但是,人类社会是怎样生成、发展的,它怎样以“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以“人化的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对社会存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范畴也是物质第一  相似文献   

14.
张载天人合一说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载的天人合一说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 ,可说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哲学。这一学说的最大特点是承认自然界有内在价值 ,而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靠人类实现的。他的“乾坤父母”、“民胞物与”以及“大其心以体天下之物”的学说 ,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 ,爱护自然界的万物。张载的学说对于保护生态平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应该说,这样一种说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处是有根据的。特别是恩格斯在多个地方这么讲过。如恩格斯说:“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规律。”“又说:“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是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一定是同样适用的。”“此外,恩格斯还有许多类似的…  相似文献   

16.
钟毓书 《江淮论坛》2022,(2):113-118
海德格尔的“在世”学说勾勒了自然存在物的因缘整体性,揭示了万物相互关联的原理,指出人类的使命不是成为存在者的主人,而是成为存在者显现自身价值的“疏明域”。海德格尔论证了人类必须为环境负责,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的不同。人类能出于自身意志以开放的方式破坏自然环境,这与动物出于生存本能而破坏自然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在世”学说意味着人类要意识到自身生存和发展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休戚与共,因而人类应以“非主宰性”的视角与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动物,乃至整个自然界相遇。  相似文献   

17.
极限化如超高压、超高温、超低压、超真空、超高速、超导、超纯、超大规模等,向自然界的各种极限逼近。设计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发现”自然界现存的事物,而是超越自然,按人们的意志去进行设计和制造,这包括新材料、新药物甚至新生物物种的设计、制造。综合集成化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多变、复杂、集成化和综合化的特征。人类的创造已经进入了一个“集成”时代,“综合就是创造”的观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军民共用随着冷战的结束,各国都相应地调整战略重点,高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军事科技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走上…  相似文献   

18.
从爱琴海出发对西方美学思想的一种梳理□徐岱1同自然界相比,人类文化领域里各种思潮的兴起和流变,似乎显得更为扑朔迷离。因而不断地作出新的梳理,也就成了我们更好地开发这份宝贵资源的必要前提。对于现代美学来讲,“美学之父”的称号究竟该属于德国人鲍姆嘉登,还...  相似文献   

19.
从事实出发,是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个方法的实质就是确认事实是第一性的,而理论原则是第二性的,只能从事实中引出原则,不能用原则去套事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一句名言是大家都熟悉的:“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之时才是正确的。”①这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科学说明。一般来说,公开否认从事实出发这一方法的人是不多的,但不能真正彻底地把这一方法贯彻于理  相似文献   

20.
吴炫在《文艺争鸣》1997年第1期撰文认为,由物质的增长和精神的下降这一停论所引发的历史乐观论和历史悲观论的争执,实际上是由历史进步论制造的割裂性思维投入历史观照的结果,其直接后果是既肢解了历史,又不可能为历史转型贡献有效的方法。用“中性”的立场去看自然、人类、文化与文明特质及其相互关系,就可能会导致一个新的历史观的提出,即“历史不同论”。“不同论”认为,自然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由于“不同”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通过“不同”双双显出对等地位。进一步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差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