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未定稿     
协调社会阶层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学专家陆学艺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两个问题应解决好:一是构建合理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阶层;二是要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要继续深化改革,制定和创新社会政策,调整社会结构,通过引导、调控,逐步形成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体的呈橄榄形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儒家文化与官场腐败费英秋认为,历史上的官场是知识分子云集之处,也是功利主义最发达之处。事实表明,只要儒家秉承“学而优则仕”,倡导官本位,就必然会蜕化为一…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如何保障,无疑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促进城市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要保障好失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一是要使农地的征用有足额的补偿;二是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失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保障基金;三是失地农民生产与生活保障基金的合理运作,以保障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所,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它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体中,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和谐环境的有利因素;既要培养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整体社会的有序运作;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发展。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无论是个体或集体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从根本上说,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实现组织的目标。就领导者责任的具体内容来说,它主要涉及职位责任和非职位责任两个方面。从职位责任来说它主要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远景规划;处理各种关系;配置相关人员;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化解各种突发性危机;推动组织变革。从非职位责任来讲主要包括:为自己的追随者提供一种希望;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一种组织的价值和精神;处理好各种非工作关系.满足下属和成员的非工作需求。可以看出,从领导学角度讲领导者的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蕴涵着缔造和谐的使命,应该讲一个好的领导者就是一个好的和谐因素。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宏观的组织目标下,对于行政领导者的责任诉求应具有更丰富的“和谐”内涵。  相似文献   

4.
用爱心来构建和谐社会 要建成一个和谐社会,离不开很多方面.抛开“物资”,单说“精神”,也有不少.比如尊老爱幼、语言融洽、助人为乐、心地善良等。比如这心地善良,也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和谐社会毕竟是人的社会.因此大多数人能有一颗爱心就显得特别宝贵。  相似文献   

5.
杨勇 《决策探索》2011,(8):40-41
一、和谐社会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换言之,和谐社会即是实现整个社会的高度团结与整合,使得社会秩序井然、社会结构均衡、社会发展可持续。追求社会的有序、实现社会的整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建设,尤其是基层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列社会的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在备阶段教育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我国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对中职教育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也臻益关注。通过站这些不公平问题的分析,提出需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制度安排和各项政策的调整来增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和谐企业,是指一个充满活力有序的的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定位;构建和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内容;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方法;构建和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确的导向作为第一使命,促进干部职工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反映了13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最终是平等、透明社会,不是“特权”的社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振伟 《经理人》2009,(10):142-142
企业社会责任必须跟企业的业务模式息息相关。如何构建可持续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模式?应该怎么做? 要与社区形成良性互动 李萌:什么是CSR?它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担负责任的同时,对员工、消费者、客户,对环境有一定的责任。CSR不是企业的一种品牌公关活动,它是一种管理工具、管理方法,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每个员工的事。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和谐、法律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与生活和谐的国家。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干预,而破产救济将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干预的理性选择。破产的社会涉及面甚广,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决不是单独一部破产法就能全部解决的,这需要多个法律部门相互配合、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完成的社会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失序失衡”是和谐社会的死穴,“平安中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一个安全感严重缺失的社会难以“平安”;一个“失序失衡”社会与和谐无缘。一部和谐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治“乱”史。远去的中国历史动荡乱离的呻吟,近来发生在法国巴黎的骚乱,从远近中外都在提醒人们“把人当人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对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领导者》2006,(11):62-62
以人为本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要坚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要更加关爱生命。发展经济是政绩,搞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而且是人民群众更需要、更难得的政绩。评价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是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陈震 《领导文萃》2009,(14):142-145
人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如果不算唯一尺度的话。任何形态的社会,其主要的产品是人不是物。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生产出何种高科技产品,而应当首先看它培养和造就了什么样的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先是知识分子理想的道德人格范本,然后才成为理想的和谐社会“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建设,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同时,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有效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办公室业务》2011,(10):12-12
时下,“不信”,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语:做好事,不信,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不信,认为有企图;甚至有人遇险去解难也不信。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要和谐,诚为先。诚,不仅是和谐的润滑剂,而且是和谐的奠基石。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可以说,我国社会当前现状赋予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空前艰巨的事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位。鉴于此,本丈对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发展问题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评判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个基本的社会事实是:无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抑或是江泽民时代、胡锦涛时代;无论是建国时期,还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抑或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国家的名称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社会意识”并非简单等同于或就是“社会存在”;社会事实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社会认识,更不是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