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泽东的意境观是对中国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和自己诗词创作经验的正确的理论概括。意境理论是对中国诗歌创作创新的理论概括。“兴”中意象的独立性及其创造性组合,形成意象的虚实关系,是意境诞生的前提条件,是诗形成言外之意,韵味无穷的奥秘所在。毛泽东强调意境要高尚,从动态营造意象,写出事物的性格,使之“有变化”,“见出诗之波澜”。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善于营造意象,构成意境,因而意蕴丰富,意味无穷,富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而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本文旨在讨论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并由此分析古典诗歌虚实相生、意与境浑、韵味无穷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意境新探     
意境是艺术思维的高级意识活动。语义场对于意境具有自主性,意境的第一大涵义是“意义凝合”。意境的第二大涵义是,意象与意境在本质上有统一的两个中心:统一于物心、物我原理;动态地统一于生命、精神和文化。从语义场与意象关系入手,可以得出语义场、意境、意象三者相谐合的艺术通变规律,由此启示出意境的新的解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境界"、"意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十分重要的审美范畴。关于意境的称谓,常出现将意境、境界和意象混为一谈的现象。这三个概念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文章将对此做一探讨。“境界”这一概念由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使用、强调和《人间词话》的深刻影响,似乎有等同和替代意境的倾向,同时,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概念也由于没有明确的界说,而常常与意境等同。这三个概念都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且相互之间很难清晰的切分,三者既有密切的联系,有重合,但三者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范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十分重要的审美范畴。关于意境的称谓,常出现将意境、境界和意象混为一谈的现象。这三个概念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文章将对此做一探讨。“境界”这一概念由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使用、强调和《人间词话》的深刻影响,似乎有等同和替代意境的倾向,同时,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概念也由于没有明确的界说,而常常与意境等同。这三个概念都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且相互之间很难清晰的切分,三者既有密切的联.系,有重合,但三者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范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浅议意境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意境的概念及意境的创造过程。意境的创造需要有真景物、真情感,从而到达“象外之象”“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最后在读者的阅读、接受和想象中完成整个意境的创造。关于意象,比较赞成“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的定义。通过比较认为,意境的外延大于意象。意象是一个小单位,一首诗歌里的意象都是为了塑造同一个意境。  相似文献   

7.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美学术语。一般人认为诗歌创作的焦点问题在于意境的创造,对儿童诗来说,创作的焦点却是意象的组合。儿童诗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有其特殊性。儿童诗中意象与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捕捉意象。  相似文献   

8.
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诗学理论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从发展角度看,先有意象后有意境;从审美差异看,意境丰富和发展了意象的审美内涵,成为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诗学理论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从发展角度看,先有意象后有意境;从审美差异看,意境丰富和发展了意象的审美内涵,成为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擅长于“用抒情诗的笔调写创作”,这使其小说有着浓郁的抒情性.他将这主观的抒情性与生活的真实性紧密结合,潜心地把创作同时向着两个世界掘进,五彩纷呈的客观世界和幽深奥秘的情感世界,从而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浑然融彻的意境.而这“意境”因作家笔下湘西地域神秘玄妙的民风与人性、朦胧自然的优美意象、诗化的人生梦幻和含蓄隽永的思想内蕴而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1.
意境和意象是两个既独立又相联系的审美概念.意境是经过体系化的意象群落,是若干意象的有机组合.意境的内涵大而外延小,所以,意境在其所处的时空位置上,往往不如意象那么灵活.特定的语境的丧失,甚至可以导致意境的磨灭.意象偏静,它倾向"瞬间的意味";意境偏动,它反映了时空转换和情思流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情意的组合,审美主体的独特情感使得意象具有了无尽的审美意蕴。唐宋诗词中出现的夕阳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被诗人借以抒发自己的人生领悟。由夕阳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展现了一种历史的阔大,在生动明晰的夕阳图景之外,隐约呈现出诸多层次的缥缈空灵的意象情趣,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境生象外,意发其中"的广阔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3.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14.
庄子语言哲学存在着一个道、意、物、言的四元结构,在这个四元结构中,道与言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在道与言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坚持道不可言论。庄子语言哲学的四元结构和“道不可言”论对中国诗学、美学中的意境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诗学意境论对“意”的最初理解,而且也规定着意境论中“境”的原初含义,并直接导引和促生了“境生象外”的哲学、诗学命题。从诗学意境论产生的源发哲学语境看,“意境”即“道境”,“道境”是“道”开辟出来的无限精神空间,具有鲜明的宇宙本体论意义。从庄子语言哲学入手重新认识意境问题,有助于矫正把意境简单地界定为“情景交融”的偏差,而把意境的当代阐释导向更加合理的“道”、“情”、“物”、“象”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是一个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但也可以用最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一语道破,即"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或者说,意象与意境,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由意象和意境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兼及意境的营造、意境在古今中外诗歌中的表现以及意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诗学理论中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从发展角度看,先有意象后有意境;从审美差异看,意境丰富和发展了意象的审美内涵,成为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佛禅思想、观念、情感、意识和思维模式对金朝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意境营构、夸诞玄想和求真征实三个方面。金朝文学对意境营构的追求主要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以撷取"现量境"、无所执著和追求"境生象外"为基本特点。佛典禅籍夸诞玄想、高度形象化的宣教手法对于丰富金朝诗、文、小说、戏曲的艺术表现能力有深刻而显著的意义。立足于"真空"、"假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强调以直觉的方式把握真如、实相的佛家"真实"观对金朝作家主张"亲历"、"亲证"和体验生活、求真征实的创作理念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意境迁移在散文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格式塔意象和意境具有相似的美学成分,且二者都是由个体意象组成,这使得格式塔意象模型得以运用于意境传译。意境传递过程为:原文本中的意境─心理审美意境─目标文本中的意境。从意境模型中可得出结论:意境是检验个体意象翻译的标准。在不损害整体意境的前提下,个别意象的微观调整可使译文"最接近,最自然"。  相似文献   

19.
原始图画是文字最重要的源头。在文字出现以前 ,图画就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原始图画的发展为文字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书写技术、心理基础等准备因素。原始图画在刻画工具、颜料的制造和运用上的日渐成熟 ,为文字出现准备了书写工具和书写原料等必需的物质条件 ;原始绘画技巧的逐渐成熟为文字产生提供了书写技术手段。由原始岩画到彩陶纹饰 ,原始图画经历的由具体而抽象的审美认识过程 ,为抽象化、符号化的文字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