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去向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档案》1985年第二期,刊载了崔之清同志的《太平军进军桂林决策的形成与实践考略》一文(以下简称《考略》),认为太平军1852年从永安突围北上时,并没有攻取金陵为都的计 相似文献
2.
3.
一八六○年以后,太平军曾两次进攻上海。从战略角度应该怎样评价这个历史事件呢?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太战》)断言:“攻打上海”“是太平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和对外关系上又一重大失策”。事实果真是这样么?否。 首先,从政治上看。 相似文献
4.
<正> 《南开大学学报》1981年第三期发表邹身城同志《太平军北伐主帅辨疑》(以下简称《辨疑》)一文认为,太平军北伐主帅是李开芳而不是林凤祥。理由之一是“李开芳参军后大部分时间职位都比林凤祥高”,并引《李秀成供词》为证。理由之二是说“在北伐途次,由于屡战屡胜而加封侯爵……依旧看出定胡候李开芳是最高统帅。”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辨疑》所用不是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所证事实与此相反。其次,《李秀成供词》之所以把李开芳排在林凤祥之前,列为首位,根据的是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清同治二年)追封北伐牺牲功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四人帮”出于他们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打着“毛主席的学生和战友”、“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正确路线代表”的旗号,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大造反革命舆论,所谓“阶级关系大变化”论,就是一例。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阶级关系及其变化是需要认真加以分析研究的,这是革命斗争的需要。我们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就要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伟大 相似文献
6.
7.
改革的浪潮,正以其不可遏止的势头滚滚而来。在这场伟大的历史潮流中,听到这样一种议论,似乎“改革就是承包,承包就是赚钱”;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宣称:“千改万改,围着钱改。”这样,就提出一个重要问题,改革的内在根据是什么?改革的动力就是“一切为了钱”吗? 相似文献
8.
呤唎在太平军中度过了四年的从军生活,给太平军做了不少工作。一八六四年,他回到了英国,仍深切地怀念着他曾为之奋斗的事业,并继续“做着他所应该做的事情”。在1866年2月,写成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目的是想使英国人民了解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这次革命的真相。可是,对于这位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友的生平,我们过去却知道得不多,包括他的生卒年月也付阙如。前一时期,英国著名的太平天国史研究者柯文南博士在访问中国的时候,谈到了呤唎的一些情况:呤唎出身于英国一个普通的家庭,十三岁开始在船上当学徒,十七岁时通过统一考试,成为“二副”。1859年到中国后,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考察研究,使他认 相似文献
9.
10.
潘旭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这篇短文,要说的是林则徐与太平军。林则徐在广州,禁止鸦片、虎门销烟、抗击英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称颂的。他为官40年,除在广州的禁烟、抗英之外,值得赞美的作为还很多,如大力兴修水利,比较明智地处理民族矛盾,积极安定边境,率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在他生活的时代都很罕有。纵观19世纪上叶,他是非常突出的伟大爱国者。然而,这位伟大爱国者却长期受到莫名其妙的贬损。原因是,他临终前受命去消弭洪秀全等人的造反。“镇压农民起义”,是一项所谓原则问题的大罪名。不少历史人物,因此被一笔抹煞,甚至被丑化、鬼化。其实,… 相似文献
11.
我厂过去实行的是集体负责制。但名为集体负责实际上是无人负责,结果企业年年亏损,到八四年五月,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这年五月我们厂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短短几个月,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消耗下降,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并提前一个月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我认为,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目的在于搞活企业。所谓搞活企业,就是在国家计划和管理的前提下,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生产管理与销售,发挥企业从市场预测到生产销售整个良性循环的增殖能力。其标志有五个方面:一是效益增长的幅度(特别要注意社会效益);二是技术进步的速度(人才、质量、新产品、新工芝);三是市场占有的广度; 相似文献
12.
13.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把黑手伸进历史领域,利用批儒评法,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为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对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一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四人帮”假借批儒评法对历史唯物论发起猖狂进攻。野心家江青摆出一副史学“权威”的架式,东奔西窜,胡说什么“从历史到现在都贯串着儒法斗争”,“前期一定有儒,后期一定有儒,现在一定有儒。”不仅有“中国儒”,还有“外国 相似文献
14.
李泰善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7,(4)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一切为了读者”,就是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并把这一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为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一所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唯一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本末倒置,不可有丝毫的动摇。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怎样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读者”的观念呢?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要牢固地树立起“读者第一”的观点。世界著名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于1876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在费赞成立时宣布了“用最低的成本,以最好的书刊,为最好的读者服务”的“三最原则”。还提出了“在适当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一位年轻的艺术家,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患了肠癌,不得不告别他心爱的观众和舞台。他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望的亲朋好友,一边含泪反省自己过去任意挥霍健康的种种“劣行”,一边痛心疾首地说:“人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了这个一,就什么都等于零……” 一位职高权重的首长,当他徘徊在阴阳界上,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他不由得羡慕起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一条规律:生产力的发展,势必要促进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则带动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所以,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前进的。 人们的改革设想,来自对生活实践的认识。采取的制度措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其发展,必将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厂的前身名叫“开封市鼓楼区烈军属冶炼麻刀自救生产组”。二十年前,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在一家国营大厂里,我们挖坑、扫地,替他们清理炉前垃圾,弄了一堆铜炉灰渣,准备运回来进行土法冶炼,不料在开票付款时,竟然有人说:“我们国营工厂的下脚料,怎么能卖给生产自救?”而且还非要追究是谁答应卖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还是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如果离开了这个总目的,来研究民族关系,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建国以来,历史学界、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学界,关于我国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消除了分歧,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如我国各民族的祖先自古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并开拓了祖国的边疆;我国自古代就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很早就逐渐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局面;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方面等等。这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写作?》是法国哲学家,小说家萨特写作的理论文章,属于他的专著《什么是写作》中的一章。为萨特的最高写作纲领。文章主要从有关作者与读者、写作与阅读、美与审美的各对关系,阐明了个人写作活动的社会性和严肃性。他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论述,带有明显的思辩性质。 作者为什么要写作呢?萨特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理由。但他认为“在作者的各种意图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深的、更直接的、为大家共有的抉择”。这个抉择就是:任何人从事写作都不是为了自我。为什么呢?首先,写作完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鞋匠可以穿上他自己刚做得的鞋,如果这双鞋的尺码符合他的脚,建筑师可以住在他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然而作家却不能阅读他自己写下的东西”。作者能揭示或描写客观事物,却不能揭示自己创造的产品——文章或作品。一个写作者,不可能对他自己劳动的成果一作品表示相当的冷漠,认为它是与己无关的纯客观事物。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自己决定生产规则,衡量尺度和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