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辛亥革命中无数仁人志士为推翻封建统治作出贡献,革命后自然需要赏恤,孙中山为此提议设置临时稽勋局,专门负责开国前后的“赏生恤死”。首任局长冯自由秉持孙中山的稽勋要旨,在中央领导和地方配合之下,组建“央—地”两级机构,并制定《暂订赏恤章程草案》,成为稽勋赏恤依归,同时区分陆军部与临时稽勋局之间的赏恤权限。临时稽勋局的赏恤事业取得一定业绩,冯自由主导时期就提交了七次先烈请恤清单,但临时稽勋局深刻受制于民初政治局势,在二次革命爆发后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辛亥革命后的赏恤未得到彻底实现,可被视为辛亥革命“不成功”的后遗症之一,也是革命后“南与北”持续斗争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史著名教授彭明先生,去年底应邀来复旦大学历史系与部分师生就中华民国史诸问题进行座谈。 彭明说,中国共产党早在延安时期,就开始对中华民国史有所重视。毛泽东那时就常从蔡东藩的《民国演义》中,获得有关民国史的知识。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曾给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三项任务:一是写一部中共党史;二是写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三是写一部中华民国史。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过问此事。1956年民国史的编纂被列为中国科学院“12年科学规划”的重点项目,可是后来因为政治运动不断,编写民国史的工作只作了一些资料搜集。“文革”早期,这工作完全停止。直到1971年周总理在主持召开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之际,重提编撰出版民国史之事,《中华民国史》才得以正式列入会议所制订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二千年史》是老一辈著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的代表作。1917年邓之诚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任职国史编纂处纂辑民国史时即着手此书的写作,后在北大史学系讲授中国通史,为教学需要,更并力撰写,名为《中国通史讲义》,内中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辽金夏元四部分,于1934年列为《大学丛书》之一种,正式出版,并更名为《中华二千年史》。解放后,于1955年补纂明清部分,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5卷9册,煌煌巨制,在同类史著中特色独具。邓之诚曾说:“读史修史,皆贵有识,《中华二千年史》所具有的特色,正反映出他在史学上的才、学、识。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法制史、宪政史研究中 ,人们多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阐幽发微 ,论析详明。而对比其早近四个月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以下简称《鄂州约法》或《约法》)则鲜有论及。即有论者 ,也是一笔带过 ,人们常常以“带有宪法性质的重要的文件”、“不过是一纸空文”作为通行的历史评断。言下之意 ,其算不得真正意义的宪法 ,因而也无足深述。详读《鄂州约法》 ,揆诸史实 ,笔者认为此说过于轻谩。故不揣浅陋 ,略加探讨 ,权充引玉之砖。一“宪法者 ,一国之根本法 ,又人民权利之保障也。”① 以此为标准 ,《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堪…  相似文献   

5.
林森与台湾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晚年自署"青芝老人",福建闽侯人.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革命.民国成立后,林森曾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孙中山倡导护法,在广州建立军政府,他任非常国会议长.蒋介石当权时,1932年至1943年,林森担任了十二年的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因此,在民国史上林森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林森早年曾去过台湾,并在那里工作与从事反清抗日斗争,时间长达十余年.可惜,由  相似文献   

6.
民国元年 ,在商会的组织下 ,商界发动了一场“争复公权”运动。由于临时参议院和袁世凯政府对该运动做出了不同反应 ,影响了商界的政治倾向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初政局。该运动虽然没有成功 ,但是它不仅是商界整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而且反映出商界民主、参政意识的显著提高 ,是商界政治素质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宁灵厅志草》是宁夏流散日本的孤本方志。对它的编纂情况、体例、内容和资料价值 ,国内知之不多 ,且多有误解。本文作者以亲眼所见并结合其他资料 ,考证其编纂时间是清光绪三十四年 ,纂修人为成谦 ,在民国 2 5年至 2 8年间流散东洋文库 ;详细叙述了该志内容涉及的方面 ,探索其体例渊源 ,并从版本、方志编纂学和存史三方面论述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前记这份《提纲》原是为我自己用而拟的。开始只列章与节,后来节下补缀些要点,由少而多,由简而繁,陆续在几年中搞起来的。这是为编写“民国史”作的一点准备工作。“民国史”是一门新学问,近年来才逐步被提上日程,渐渐有更多的人想搞它。毫无疑问,它应该有人去搞,因为“民国三十七年”在已经过去的时间洪流里,有它的一段存在。‘创建民国”,在有清末年曾是无数民主志士为之向往奋斗的崇高目标。它的建立原也是  相似文献   

9.
1985年9月21日,民国史资料协作会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民国史硕士研究生陈红民的毕业论文:《论9.18事变后的胡汉民》。会上发言热烈。主要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胡汉民是旧三民主主义者,以后也没有变化,“9.18”以后,他的政治主张仍作是旧三民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胡汉民“9.18”以后的三项政治主张与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不一样,不能把它看成是旧三民主义。当天下午,李新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这个发言后来以《关于民国人物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凌轩 《文史哲》2011,(5):189-197
作为著名的中华民国史专家和中华民国史学科的奠基人,孙思白先生在推动建立中华民国史学科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就民国史研究诸专题取得了丰富的拓荒性成果。他参与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的三篇重要论文,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一页;他的民国时代是"大转变"时代的思想,对推动民国史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捍卫学术独立的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的学术著作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中铁十一局集团年鉴》(前身为《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年鉴》)是1994年开始编纂的。创办10年来,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载史存真、服务企业”的编写原则,真实记述了十一局改革开放、企业振兴发展的历史进程,全面反映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辉煌业绩。以其信息量大,借鉴性强,而成为全局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成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国史首届学术讨论会于5月5日在南京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隆重开幕,历时六天。10日在中山陵闭幕。举行这次讨论会,是1982年夏天由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倡议的,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现代史学会的积极赞同。去年春,上述六单位联合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筹委会经过民主协商,议定首届中华民国史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研讨1927年至1949年的民国史,并就如何开展民国史的研究,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3.
何炳松是本世纪上半叶风靡我国史坛几十年的“新史学派”代表人物,在史学研究中硕果累累。他对史学史提出过不少独到见解,并从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史料学等方面为中国史学史的草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来新夏 《学术界》2003,(3):82-89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末一个封建王朝 ,同时它既是中华民族的融合者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括者。过去由于辛亥革命时期反满宣传过度的影响 ,清朝历史没有得到应有的准确认识和表述。上世纪 2 0年代编纂的《清史稿》又未尽如人意。因此 ,为世界瞩目的中国正史 ,一直没有一部足以为二十五史殿后的高水平《清史》出现 ,实在是中国这样一个历来非常重视历史的国度的缺憾。新朝为旧朝编史是中国历史编纂事业中的重要传统。新中国建立后 ,即肩负着编纂清史与民国史的重任 ,而二百余年之清史的编纂 ,尤为当务之急。但数十年来由于种种人所周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认识韩复榘这个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师吕伟俊同志写了一本专著《韩复榘》,约三十万言。我有机会先读了他的书稿。作为民国史的一个项目,我觉得这是应当做和值得做的。这本稿子新近要印行。出于著者对我的信赖,他要我在书前写一篇所谓“序”。近几年我虽然也干“民国史”这一行当,但对韩复榘这个人物还不曾下过深功夫,只能从“我  相似文献   

16.
谢本书、冯祖贻主编的三卷本《西南军阀史》已出版,它弥补了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民国史研究的一项突出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民国史组成部分的西南军阀史的研究,取得较快的进展。张宪文先生在回顾民国史研究的情况时写道:“八十年代,对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成果显著,西南地区的学者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本书的作者不仅是这些有影响论著的主要参加者或主持者,而且从1981年起即开始钩沉辑佚,整理资料,潜心研究,撰写《西南军阀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直至1994年10月,《西南军阀史》三卷本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它既体现了西南军阀史研究综合性的成果,又将把西南军阀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新台阶。这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近代史上曾有过轰动一时的“倒林拥萨”事件:由孙中山先生提名、经过民选产生的省长,且代管中央行政各机关之林森被所谓“公民团”推倒,拥立了北洋政府任命的省长萨镇冰。“倒林拥萨”事件始于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八日(1922年)林森就职福建省长之时,结束于翌年二月八日林森去职萨镇冰就任之日,恰为三个月。当时,陈炯明于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叛乱,盘据广东,孙中山被迫离粤于八月十四日到沪,广东军政府解体。许崇  相似文献   

18.
年鉴是逐年编纂出版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它集纪史性、实效性、指导性于一体,是了解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今日之鉴,明日之史”,作为年鉴的发行工作者,我认为在保证年鉴编纂质量的前提下,还要重点抓好发行工作,因为发行工作是年鉴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28年5月,国会参议院中的保定派议员首先发起了关于解释黎元洪任期的“驱黎提案”,是为曹锟“政治逐黎”的发轫,导致了其后的“倒阁”和“军事逐黎”,从而铸成了曹锟贿选为总统的民国史上重大政治丑闻。那么,“驱黎提案”的发起人是谁呢?《近代稗海》载刘湘楚的《癸亥政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对史学宗旨、经与史的关系、史家著述之道、历史编纂学以及方志理论等都有过精辟的阐述,亦多创新之见.他的许多史学观点对当今史学研究和方志编纂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