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蜀中名胜记》,明曹学全撰,曾单独刊行于世,后辑入曹氏所著《蜀中广记》。《四库全书总目》称:《蜀中广记》“搜采宏富……谈蜀中掌故者,终以《全蜀艺文志》及是书为取材之渊薮也。”点校这部古籍,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四川历史、地理、文化及风俗民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蜀中名胜记》(以下称点校本),为这项工作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曹学佺《蜀中高僧记》,可谓蜀川"第一佛传"。考述《蜀中高僧记》中众多僧师的生卒行迹,可略知自晋至明1300年间巴蜀佛教的发展概况。巴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获得了近八百年的安定局面,使得经济相对发达,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扶持,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唐宋巴蜀佛教的兴盛。  相似文献   

3.
《太平广记》引用《唐摭言》一共一百三十二条,大部分条目都比较遵照原文,且更加简洁明了。但是仍有一些异文存在,需要探讨。辨明这些异文,不仅对《太平广记》和《唐摭言》的校勘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有利于史实真相的探明。  相似文献   

4.
有关唐五代笔记《唐摭言》的研究,自清代起始受重视,刘毓崧、岑仲勉、余嘉锡等先贤作出了卓越的努力。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以及新材料的发现,对《唐摭言》的全面整理和研究已经具备基本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孙季良,盛唐时期河南洛阳偃师人。他是名儒尹知章的门生,又与著名诗人张说、贺知章等人同列"开元十八学士"。孙季良的传世诗文作品极少,在整个唐代文学史上湮没无闻,但在唐诗选本史上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他编选的《正声集》是第一个唐人选唐诗的诗歌选本,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他还擅长书法,并且参与了唐代大型官修类书《唐六典》和《初学记》的修撰。  相似文献   

6.
近年通行本《唐诗三百首》若干注释商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诗三百首》的注本,从清朝乾隆年间到现在,实在难以计数。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是近20多年来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唐诗三百首全译》也较有影响。但各家注释中仍有不少错误。特别是近些年又出版了许多种新注本,辗转抄袭,以讹传讹。这里指出各家普遍存在的一些疏误,与各家商榷。  相似文献   

7.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了73首唐诗,这些唐诗在小说中具有分回的体制功能、情节上承上启下的过渡功能,以及写人、写景、咏物、场景描写等叙事功能。在章回小说史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大量唐诗,可以提高小说地位、丰富小说审美内涵;标志着章回小说体制由韵散分离走向韵散融合;显示了章回小说中韵文创作的另一种路向,即不是依赖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而是从唐诗、宋诗乃至明诗中选取主题相似的诗歌来写人、写景、咏物、描写场景,诗歌的来源由民间的说书表演及话本小说转向文人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著名的笔记小说《唐摭言》专述有唐一代之科举之人事,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但此书成书时间历来所论不一,本文试以《唐摭言》文本为据,在有关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详加考述,初步推定为南汉大有初或大有中王定保任宁远节度使期间所撰。  相似文献   

9.
元末明初人高明写就的《琵琶记》历来有“南戏中兴之祖”的称誉。谈到高明及《琵琶记》,明人张琦说:“自金、元入中国,……大江南北,渐染胡语;而东南之士,稍稍变体,别为南曲,高则诚氏赤帜一时,以后南词渐广,二家(指北曲、南戏)鼎峙”(《衡曲尘谭·作家偶评》);日人青木正儿说:“《琵琶记》实为南戏复兴之第一杰作,后日作南  相似文献   

10.
陆龟蒙,字鲁望,唐末著名文人。他熟知经籍,旁通子史,善于诗赋,亦善古文。关于他的籍贯,众说纷纭;生年、进士及第与否,存有疑问;举进士与追赐名爵当在何时,受张博之辟以及产业怎样,卒于何年等问题,都需要考辩。 关于他的籍贯,《新本传》说“姑苏”,《唐才子传》同。这里暂按不提。《唐摭言》卷十、《唐诗纪事》皆说是“三吴”,这是泛称。汉顺帝永建四年以来由会稽郡分置的吴郡与吴兴、丹阳合称三吴,故陆氏籍贯三吴说并不确切。《浙江通志》说是“吴兴”,董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入蜀,路过剑门关,写了一首七律诗,题为《题剑门——寄上西蜀司徒杜公》,见于《蜀中名胜记》的剑州卷,可能是出于石刻。诗的内容是: 峭壁横空限一隅 划开元气建洪枢 梯航百货通邦计 键闭诸蛮屏帝都 西蹙犬戎威北狄 南吞荆郢制东吴 千年锁钥谁镕范 只自先天造化炉  相似文献   

12.
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上有好多令人百思难得其解的谜,寒山及寒山诗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寒山,无庸讳言,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似乎对它淡漠了多年。这毫不奇怪。他是谁?是个诗人么?关于他的生平,史无记载,我们所知甚少;关于他的诗作及其品评,在《唐诗纪事》、《唐音》、《唐诗品(夂冖果)》、《唐人万首绝句选》、《唐诗别裁》等记唐代诗人、唐诗甚详的典册中一概不见踪影,所能见的只是《全唐诗》收录的三百余首,后人所辑的《寒山子诗集》较《全唐诗》所收录者所增无几,此外再也找不到什么完整的资料了。如果说他只有在“五四”提倡白话诗文之后的一  相似文献   

13.
《宋史·陆游传》云:“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机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有先见之明焉”。又论曰:“陆游学广而望隆,晚为韩侂胄著堂记,君子惜之,抑《春秋》责贤者备也”。  相似文献   

14.
陈贻焮教授继《唐诗论丛》、《杜甫评传》后又一部新作《论诗杂著》问世了,我有幸较早地拜读全书,深感受益非浅。本书汇集了贻焮先生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论文二十余篇,仍以唐诗研究为中心,兼及六朝重要诗人与其他有关古典文学的研究,范围比《唐诗论丛》更广。要全面评价这部内容丰富的学术专著,实非我学力所能及,这里,我想谈几点初步的读后体会。一是识见宏卓。袁行霈先生在本书序中说得好:“其文气盛言宣,每能于人皆以为无可置论之处,发挥其宏见卓识,浩浩翰翰,不能自已。”贻焮先生的文章,不论是对诗生平人思想的探索考订,还是对诗歌思想艺术的评论分析,都有与众不同的宏见卓识。《评曹孟德  相似文献   

15.
韦君靖碑,凿于大足北山之崖,正文凡一千四百余字,后有约一百五十名节级将校题名,系为韦君靖纪功而作。由于碑文涉及唐末川中若干重要史实,多为史书所阙,又是有关北山造象的最早文字记载,因而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然而,人们对碑文的理解迄今还有不少含糊乃至失真之处,因此,本文拟在前人基础上对《韦君靖碑》再作考辨,重点在于探究旧说言之未尽的地方,或者澄清旧说所误解的问题。但所言难免失当,谨请识者指教。 韦君靖碑行世甚早,代有著录,始见于南宋玉象之《舆地纪胜》,然有目无文。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则不仅据王象之书录目,而且收录正文,但文字与他书所载者有出入。民国《大足县志》据《广记》所记而“疑韦君靖碑曾经重刻,不免讹误”。其实,删省原文,本是明人通病.不独《蜀  相似文献   

16.
西湖《方舆胜览》崇庆府山川:“西湖在郡圃,盖皂江之水,皆道城中,环守之居,因潴其余,以为湖云。”(《蜀中名胜记》引文同,题作《纪胜》康熙《州志》州城图有西湖而山川类未列,乾隆志始据《名胜记》补录。)宋时导水入城,潴为西湖,又过治所入东湖,所谓“环守之居”指此,近世犹是,然所导为文井江,而非皂水。湖本郡圃,详《吴船录》:“十里至蜀州,郡圃内西湖极广袤,荷花正盛,呼湖船泛之。系缆古木修竹间,景物甚野,为西州胜处。湖中多小菱可食,蜀无菱,至此始见之。”距今五十年前,尚有平湖桑  相似文献   

17.
王世兴是我区土生土长的回族作家。一九三○年二月出生在宁夏银川市郊区。一九四四年,考入宁夏师范简师读书。一九四八年考入兰州师范高师读书。他在学生时代就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作了较为广泛的涉猎,并背诵了近百首唐诗、几十篇古文。如《长恨歌》、《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滕王阁序》、《游褒禅山记》等等。养成了他  相似文献   

18.
清代蜀中显赫人物──张鹏翮──兼与《辞海》《张鹏翮》条商榷吴次名张鹏翮是清代蜀中作官地位最显赫的人侧,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赐宰辅。为时人所重。《清史稿》、《国朝名臣传》、《清代七百名人传》、《遂宁县志》等均为他立传。《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中国...  相似文献   

19.
明人曹学佺编撰的《蜀中名胜记》保存了大量巴蜀文献,但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他对于一些材料的审核不够精细,故书中存在一些讹误之处。本文就其中四则比较典型的讹误辨正于此:卷八误将崔公辅诗句为李渭作,卷十五误以岑参嵩阳南溪别业为叙州南溪县别业,卷十七误以为白居易诗《涂山寺独游》中的"涂山寺"在巴县涂山,卷二十九误以李峤父李镇恶梓州事迹为苏味道父苏荣事迹。  相似文献   

20.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除《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唐诗别裁》收录了它之外,《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读》等普及读物也都选录了它。它是一首流传较广、影响很深的诗。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得到历代文学界的赞誉。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