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次来到新晃探寻夜郎古国的文化元素,查史料,访朋友,发现夜郎故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林林总总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最能体现古夜郎遗风的又是什么呢?时任县文化局长江月卫先生对我笑了笑说:那您就先到贡溪乡四路村的天井寨看看"咚咚推"吧。见我一脸困惑,他又正经解释说:"‘咚  相似文献   

2.
三水 《中国民族》2007,(9):65-65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水族先民总结了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独特文明,水书,便是这种文明的象征。水书(水语叫做“泐虽”)是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天文、历法、气象和宗教资料。它多用毛笔蘸墨或用竹片、木桠烧成炭写在较硬厚白绵纸上,书写时都是从上而下,从右到左。  相似文献   

3.
, 《民族论坛》2013,(4):54-55
正遗产发现地:永州市新田县表叔、表姨,听说你家来了贵客,我们兄弟几个想来帮你陪客,不知道你们喜欢不喜欢?客是来了贵客,只是没得招待,讲给我们陪客,那是巴不得的事。州田四海花朵众,一句愿双双愿心,一句愿双双愿意,大家所愿得双连。用这种耳熟能详的歌谣形式招待客人的习俗,现在湘南的永州市新田县瑶族村寨依然流传。当地人称之为瑶家坐歌堂。新田地处湖南气候温暖区,山清水秀,地灵人杰,人文蔚起。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新田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迹。瑶家坐歌堂不仅是瑶  相似文献   

4.
娄芊阁 《中国民族》2010,(11):20-21
齐齐哈尔市辖1市8县7区,人口561.1万,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共有3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22万。以城市民族工作为主的齐齐哈尔市探索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locha,满语也写成lokcha、lochan、lucha、luchan,译为罗刹,或者罗叉、老枪、罗车、罗沙、罗叉等;oros,又写成oroso,译为鄂罗斯、俄罗斯厄罗斯、阿罗斯、翰鲁思或兀鲁思等。locha和oros都是对俄罗斯、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的称呼。locha一词借自于汉语,属于民间用语,在清初的官方史籍或者地方著述中时常出现。oros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官方史籍早有记载,当俄罗斯一词代表主权国家时,使用oros。  相似文献   

6.
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17世纪中叶,达斡尔人大批迁入嫩江流域,在中游西岸建立村落。他们在这里垦殖、开发、建设,开启了梅里斯乃至嫩江流域近代文明与发展的先河,300多年来,经过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汉、满、蒙、回等各族人民的共同开发和建设,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从昔日的莽莽荒原,发展成为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乡土气息水乳交融、现代文明与淳朴的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新型民族区。  相似文献   

7.
初次来到新晃探寻夜郎古国的文化元素,查史料,访朋友,发现夜郎故地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林林总总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最能体现古夜郎遗风的又是什么呢?时任县文化局长江月卫先生对我笑了笑说:那您就先到贡溪乡四路村的天井寨看看咚咚推吧。见我一脸困惑,他又正经解释说:‘咚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流入吉林边境朝鲜族村落的外来汉族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和分析他们的生活叙事和主观感受,真实呈现人口流动背景下外来汉族农民的生计实践、与当地朝鲜族村民的交往互动、居留本地的意愿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为新时期民族关系的微观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田野资料。研究发现,在吉林边境村落,原本处于不同生活空间的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农民由于人口流动和土地流转催生的族际接触的契机,建立了生计互补、互惠互利的经济交往关系,也创造了日常交流互助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朝鲜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时空的重叠性不断增加,这为他们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基础,有助于边境社会空间新型多民族村落共同体的整合与再造。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3,(8):54-55
正遗产发现地:张家界市永定区张家界鬼谷神功,又名大庸硬气功,主要流传在张家界市永定区。永定区境内群山起伏,河谷纵横,地势北部高,向澧水倾斜;南部更高,往沅水呈梯级递降;中部低洼,中段澧水展出一片狭长形平原盆地,表现出以山地为主,兼有丘、岗、河谷平原多样地貌类型。永定土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北宋年间,土家人始开自治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和实践运动,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起构成三支基本力量,是塑造世界面貌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狂飙突起,催生了一批新国家,改绘了世界政治地图,而且酿成了许多新的民族纷争和冲突,带来了诸多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动荡不安和重新分化组合。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双创”赋能传统村落振兴,既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实现传统村落振兴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将文化“双创”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优化传统村落的生产函数,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互补共生关系的同时,共享相关生产要素协同创造的附加价值。这一模式,不仅最大可能地保留了传统村落村貌的原真性,更保留了原有的生活网络、文化脉络和社会结构,使传统村落进入良性的经济自循环中,并最终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因此,要改变一味地以物质资源投资实现振兴的旧思路,战略性优先文化投资;吸引多元主体加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强调“在地活化”,落实“一村一品”;重塑村民文化认同,激活村民内生动力。文章还对具体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科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与变迁成为村落生存的外部环境诊断意味着村落后乡土特征的呈现,这促使村落以内部结构调整与文化变迁来消解来自外部环境之不一致带来的不适。少数民族村落空间的特殊性将村落与民俗二者绑定为一体,仪式民俗的展演是集体记忆与集体认同的实践结果。"报笨"作为布依族重要的仪式民俗,面对其社会空间变迁所呈现的式微值得关注。面对布依族村落后乡土时代背景下"报笨"民俗传承的困境,"报笨"民俗在村落变迁中呈现消逝和融合之外,亦可探讨其他可能性出路。  相似文献   

13.
14.
此次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灾区是城市。相比较而言,乡村的疫情轻,出现后也容易控制,没有出现广泛的传播。于是,关于城乡的老话题又被重新提起。对于疫情的城乡差异,一般人只是从疾病传播和控制的角度去看待,这是不够的,笔者认为疫情的城乡差异还与传统的村落—家园形制存在逻辑关系。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31日,创下4个“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吉首市矮寨奇观旅游区开工建设。这天,与矮寨大桥仅一山之隔的家庭村一片欢跃。人们意识到,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高寒山区台地即将发生改变。家庭村是吉首市矮寨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地势险拔、多峻岭险峰的高山台地,与矮寨公路奇观隔山相望,是吉首市典型的高寒山村。与山外相比,到目前为止,该村村民还得靠两条腿进出山村,是吉首市至今唯一一个还没有修通公路的村落。我们前往家庭村采访时正值中午,盛夏的烈日当顶,沿着曲折的山路往上爬,没多久就已是汗流浃背。一路眼中风光无限,但脚下路却难行。这条路只是铺好了路基,车子还不能开进山村。经过近2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山顶的家庭村。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村寨,村民淳朴,民居传统,田园青青,我们忍不住想,假如不是山路难行,这个与矮寨大桥毗邻的传统村落会是怎样的一番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16.
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横跨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茶马古道,它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的劳作者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作为汉藏交往与团结的象征,茶马古道原西康省所辖雅安(现四川省雅安市)至康定一线的“背子”,也许就是诠释康巴人文背景映衬下的古道最为真实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正>山如平翰水如弓,得住其间亦自雄。好把眼前风景写,写来都付锦囊中。构地非同仅一弓,山团水聚气偏雄。天然一幅丹青里,楼台烟云万木中。此诗正是对如诗如画、风光秀丽的高椅古村的真实写照。走进高椅古村,游人都会被它独特的民居建筑、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陶醉和折服。高椅古村,位于湘西南会同县城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2010,(2):1-1
去年,曾于20世纪80年代以《大趋势》一书深刻影响过许多中国人的约翰·奈斯比特的最新著作《中国大趋势》在中国出版并热销。正在访华的这位80岁美国老人与中国官员交谈时,常常感叹:“你们有很了不起的故事,但是你们没有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极度的贫穷到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这是个令人惊异的故事。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9.
嘉日姆几 《民族研究》2012,(1):40-50,109
杜赞奇"权力的文化网络"概念因失去对地理环境、人的生物本能、社会分层等因素的关注而很难解释国家、村落和权力彼此塑造的历史关系。本文的研究恰恰揭示了村落文化空间的生成是国家政权建设、地理环境、生物本能、社会分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与这些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20.
新民 《中国民族》2014,(10):23-23
20世纪60年代初,24岁的布茹玛汗成为新疆乌恰县吉根乡千里边防线上的首批义务护边员。她和丈夫开始在冬古拉玛山口巡边,并在沟口的许多石头上用柯尔克孜文刻下了"中国"字样。她视边防军如子女,自己生活十分贫困,却竭尽自己所有给战士们吃住,年年把仅有的羊肉送给战士们吃,把最暖的铺盖留给战士盖,历届守边官兵们都亲切地叫她"冬古拉玛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