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苗鼓是苗族人喜闻乐见的乐器,在苗族传统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苗鼓的研究历史悠久,本文拟对湘西苗鼓的称谓、源流、分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们这方山水长五谷杂粮,长辰河高腔,长美丽动听的古老传说,也生长着一个个骠悍壮实的苗家汉子和野性倔强的女人们。都说湘西女人是母亲的小背篓背出来的。从她们出世满月那天起,母亲就用小背篓背着,背出一个风情万种的俏阿妹,背出一个高山民族的希我望。当姑娘们打着红花伞在悦耳的唢呐声和热闹非凡的炮竹声里半羞半喜地迈进男人家门槛的时候,便和她的祖母母亲姑姑们年轻时一样结束了少女的无忧无虑的日子,便拥有了这个沉甸甸、掷地有声的“我家女人”称谓,便挑起了沉重如山的生活……她们与自己的丈夫或是自由恋爱或是经由父母包办而走到一…  相似文献   

3.
田琳  陈生真 《民族论坛》2013,(11):30-31
苗鼓不仅是苗家神韵所在,更是苗家文化的精髓。点点鼓声中,不仅能凸显苗族人民沉稳中透着灵气,纤细中显出坚韧的性格特点,更是苗家儿女心声的流露,情感的宣泄。历经千百年风霜岁月,湘西苗族鼓舞而今己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跟很多正在博物馆慢慢老去的非遗项目不同的是,今天的吉首,今天的湘西,还有很多热爱苗鼓的人。记者最近在吉首街头随意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的市民,他们用动人的舞姿和朴实的语言,传达着对苗鼓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以湘西为重点,追溯了苗族鼓舞的起源,阐述了鼓舞的几种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最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能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湘西苗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传统节日资源的优势和开发现状,并提出了苗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田二文 《民族论坛》2005,(10):41-41
边边场你赶过湘西苗家的墟场吗?来自坡坡岭岭、沟沟岔岔、坪坪坝坝的乡民将鸡鸭禽蛋、大米苞谷以及或新鲜或晒干的山货,随意地在沿街沿巷地一溜烟摆过去,蹲下安静地等待来人问津。那些城里进货乡下卖的小商小贩们则像模像样地搭起棚架“,服装大甩卖,有缘碰着,无缘错过”,“苹果  相似文献   

7.
覃元  郑英杰 《民族论坛》2008,(11):22-23
在社会发展迅速、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湘西地区的苗族在很大程度仍用禁忌来调节人伦关系。以"风俗的统治"的形式,规范着苗族的生产、生活。在新时期苗族道德规范建设中,对苗族禁忌进行现代审视是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8.
苗族自古以来有过"大年"的习俗。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地区把这个时间改在了春节。湘西苗族过苗年的时间一般在冬至后。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牛羊、腌制腊肉、灌香肠外,还要备足糯米酒(甜酒)、包谷酒等,使年饭桌上体现"七色皆备"、"五味俱全",还要用最好的糯米打成糍粑,互相宴请与馈赠。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进行了考究。实地考察了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方式、传承体系、传承人等因素生存状态,分析苗族鼓舞的生态样式及其成因,对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思辨。  相似文献   

10.
跳月,是湘西苗族地区古代盛行的一种自主婚恋习俗,是苗族未婚青年男女择配的盛会,也是苗族人民繁衍生息、文化娱乐与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崇尚自由生活、向往和谐与发展的民族心理模式。尽管这种婚恋习俗在今天的湘西苗族地区已经十分罕见,或者说甚至绝迹,但这种婚恋习俗的遗韵仍然渗透进民族的心灵之中,它像一首余音袅袅的民歌,将永远响彻在苗族历史的晴空之中。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湘西苗族宗教也相应地发生了现代性转型与嬗变,宗教在社会中原有的积极教育价值与社会整合功能逐渐淡化或丧失。要挖掘传统宗教中的积极文化意义,理性地认识传统宗教,正确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才可以真正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力。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认识已年近花甲的石远抛大姐,说她由一个热爱苗族鼓舞的普通市民,成为一个热心能干的吉首市老年宫心连心苗鼓队的队长,很了不起。趁国庆之假,笔者与石大姐进行了一次较长时间沟通,原来我们知晓她在艺术舞台上风光靓丽的一面,却不晓得舞台之下的她,也面临那么多无能为力的烦恼与无奈。笔者在这里实录大姐的自述,让大家了解一位民间文化工作者的喜乐与忧烦。  相似文献   

13.
“巴代”是苗语音译,意指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的主持者。以这三大仪式为载体所传承的苗族文化被称为“巴代”文化。“巴代”文化通过仪规的形式把远古的社会一环境、时代背景、生活习俗等记录和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服饰纹样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服饰作为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服饰数量、样式、种类极其繁复.苗族服饰图案纹样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与文化内涵.作者对湘西苗族服饰图案纹样的研究,并结合苗族风土民情、宗教信仰、民族服饰等相关图案,进行相关的书籍装帧应用设计,使其与书籍装帧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新颖有效的保护苗族服饰文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记得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若想知道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只要逛逛他们的图书馆与书市。中国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一般集中于城市、学校、机关等地方。然而农村图书馆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陌生,尤其是在我们湘西偏远的村寨里,几乎闻所未闻。笔者出生于湘西农村,对周边频频发生愚昧案例每每感叹万千。因此,趁假期之闲,笔者走访调查了吉首、凤凰、花垣、永顺等县市的乡镇村寨,对村民们的生存状态与方式,尤其是对他们的精神娱乐方式的匮乏与贫瘠深感忧虑。一、村民精神生活令人堪忧自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改革的春风便吹遍了大江南北,吹绿了不少…  相似文献   

16.
民国政府为了建立民族一国家,以汉族文化为标准对湘西苗族进行了文化同化策略.其内容包括:对湘西苗族进行风俗调查和开展新生活运动,改变苗族称呼,兴办国民教育等.但是文化同化的初衷却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民族-国家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文化同化策略缺乏持终性且实施不力;国家政权力量较弱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艺术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和创新发展是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面临的一项严峻的工程.本文将对湘西传统苗族鼓舞的起源、特征和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湘西传统苗族鼓舞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希望能够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傩,滋生于万物有灵观对史前先民精神信仰和生产生活的全面覆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累积形成了囊括傩仪、傩礼、傩俗等元素的庞大文化体系.傩戏脱胎于傩仪,是傩仪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孕育出的高级艺术形式,是正统仪轨的戏剧化展演.湖南湘西苗族地区傩戏盛行,是还傩愿仪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存最具生命力的傩文化载体之一,与傩仪神圣严肃的初始本质不同,当今傩戏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娱乐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熊幽 《民族论坛》2003,(6):24-25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曾经培养了宋祖英、杨曙光等一批演艺人才,如今,又一颗舞蹈新星在这里冉冉升起。她就是近年来多次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奖、两次受到江泽民同志接见的苗族女舞蹈演员麻晓玲。今年“五·四”青年节,她又获得了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相似文献   

20.
正在湘西苗族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祭祀活动应算还傩愿,敬奉傩神。祈求傩神显圣送子送财,保佑一家平安,家发人兴,几乎每家每户都做过。"还傩愿"祭祀的是传说中的人类繁衍始祖傩公傩母。苗家遇家人不安、邻里不和、五谷不丰、六畜不旺等灾祸,或有所愿求,经巫师卜知后,即举行酬傩祭典,酬傩还愿内容有消灾愿、求子愿、太平愿、求福愿等。在做法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