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记者:四川省的"藏族牧民定居工程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在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兼顾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因此有可能对于游牧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个世界级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借鉴案例。在您看来,世界范围内游牧文化的总趋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对定居还是游牧,始终存在着争论。我以为,定居是可行的,但定居与游牧并不相悖。定居必须与游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毛卡 《民族学刊》2020,11(5):74-83, 148-149
本文围绕国内外学界对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牧民定居”工程的讨论,按年代顺序对上个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藏族游牧地区“牧民定居”及游牧社会文化研究的主要著述进行了梳理、述评和比较。文章认为,老一辈研究者对藏族游牧地区社会文化的论著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极具开拓意义。最近十几年来的论著则主要围绕“草场承包”“生态移民”“牧民定居”等政策,实施以来的相关牧民社会文化变迁等,在论文数量和研究范围方面有了大幅的提高,研究人员俱增,但专门著作与反思性文章相对缺乏。就“牧民定居”研究来说,由于受调研地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调查者自身语言、时间、刻板印象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很多研究未能深入。因而进一步指出,要做好“牧民定居”研究就必须了解和结合整个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的社会文化,并进行长时期的参与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游牧民族大多分布在北方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内蒙古等自治区,主要有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裕固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这些民族逐水而居、逐草而牧,但是在一些与农业民族相邻或交往较多的地方,也有部分开始定居游牧,有的还从事一些农事活动。在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小城镇,成为游牧民族互市、交换、交流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在短短的50多年里,游牧民族的城市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次跳跃,我们把它称作“三级跳”。第一级跳是从游牧到定居游牧;第二级跳是从定居游牧到半农半牧;第三级跳是从农牧结合…  相似文献   

5.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国家对于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牧民的一项民生工程.本文对循化县岗察藏族牧业乡游牧民定居工程做了实地调查,这项工程改善了游牧民的生存状态,但同时对游牧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牧区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东部、鄂尔多斯高原和大兴安岭以西、阴山山脉南北,那里有着广阔而丰美的天然牧场。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以蒙古民族为主的各族人民,长期从事着畜牧业生产,牲畜头数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牧区的畜牧业生产,在历史上主要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虽也有半定居游牧或定居地区,但为数不多。这种游牧经济,由于主要是利用天然牧场場放牧,可以用相对少量的劳动力,经营头数众多的牲畜,进行大群管理,成本低,收效快,并且牧民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因而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由于游动放牧不能进行生产性的基本建设来抗御自然灾害和开展多种经营,因而这种畜牧业生产不能不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单纯的游牧生  相似文献   

7.
落后的游牧经济的基本改变,是我国畜牧业生产战线上的巨大胜利。改变游牧经济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实行定居游牧。我国牧业区分布很广,从大兴安岭西部往南,沿阴山、贺兰山西北的辽阔草原西上,直达祁连山东麓,包括整个青康藏高原和天山北部,基本上都是广大的游牧地带。牧业区的面积共约三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牧业人口,9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这是我国牧业区畜牧业生产中的主要特点之一。解放前,在我国辽阔的  相似文献   

8.
⊙一份关于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的深度观察报告 ⊙一次对于游牧文化当代命运的深层索解 ⊙面对游牧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个世界级难题,四川省正在提供一个解决其困境的方案?一个兼顾传统延续与现代创新的可能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份关于四川藏区牧民定居工程的深度观察报告 ⊙一次对于游牧文化当代命运的深层索解 ⊙面对游牧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个世界级难题,四川省正在提供一个解决其困境的方案?一个兼顾传统延续与现代创新的可能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从绿草如茵的伊犁河谷,到白桦树茂密的阿勒泰草原,千百年来,哈萨克族牧民弹奏着冬不拉逐水草而居。他们放牧牛羊,擀制毡子烹煮奶茶,酿制玉米酒,过着完全不同于农耕民族的生活。既使是这些年,在各级政府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牧民告别游牧生活,实现定居半定居,开始种小...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其中,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投资18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亿元),通过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文明的进步 ,游牧民族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自身需求与政府行为的推动下 ,世界上很多游牧民族已经转为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实践证明 ,从游牧到定居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新疆为例 ,阐述了游牧民族的概况、生产生活方式特点 ,并从三方面对游牧民族定居的重要意义进行浅析 :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是实现游牧民族兴旺发达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在戈壁地区,起初人类并不经营游牧,也不定居,也不经营农耕.在它的周边地区由于人口的压力开始了农耕或初期的畜牧业.戈壁的人们,由于受他们的周围的影响,加上从他们周围进来的移民的带领下,开始了游牧生活.而游牧生活让他们有了食物的保障.他们便进入了游牧生活.早期的游牧生活不是在山区起源,也不是在河套地区起源,它可能就是在戈壁地区出现的.为适应有机资源非常贫瘠的干旱戈壁,牧民经过漫长干旱戈壁地区的生活历史,渐渐摸索出如何使家畜更有效地利用戈壁的植物群落,从而保持畜群的繁殖,使人类也实现了在干旱戈壁地区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种有过上千年传承史、被众多民族奉为神圣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言,其变更无疑有着惊心动魄的含义。新疆十万牧户从游牧到定居,显然对我们有着这样的冲击力———民族团结1998年第9期游牧,一种承袭了上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个在草原民族中引为神圣的字眼,却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维吾尔族主要是一个农业民族,其经济文化类型属于绿洲灌溉农业。历史上维吾尔族曾经历了狩猎、游牧等经济模式,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改变为定居的农业民族。在边疆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应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6.
普列·阿里格有很多身份:企业家、原黑龙江省政协常委、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佳木斯市主委……"我是鄂伦春族!"而我第一次见到普列·阿里格,他只用了这样一句话介绍自己。1953年9月,黑龙江省300多户、1303名鄂伦春族同胞下山定居,结束了我国鄂伦春族世代游猎和"衣靠兽皮食兽肉,‘仙人柱’内把家安"的历史。普列·阿里格家族就身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在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牧区,笔者了解到,牧民迫切恳请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牧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他们改变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方式,走上了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道路.在大力发展牧业的同时,开始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过上了半牧半农的生活. 雀仁乡的农牧民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科委的大力帮助下,试种成功了玉米、西瓜和大白菜,而且长势很好.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寄放、承放苏鲁克传统习俗小考巴布来蒙古民族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鄂尔多斯蒙古族由于处在沙漠地带,风沙大,比较干旱,因而较早地结束了游牧散居的生活方式转而开始了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实行定点放牧,在特殊情况下走敖特尔①。解放前,分布在鄂尔多...  相似文献   

19.
5月26日,由大理市下关镇兴盛居委会和19户藏族居民共同主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藏族同胞定居大理50周年庆典仪式暨座谈会在藏族新村举行。大理市委市政府领导、州市民宗局领导和大理藏族“康巴同乡会”的来宾以及藏族新村的居民近100人济济一堂,共同欢庆藏族定居大理市50周年。藏族新村有19户、80余人,50年前分别从西藏、四川和云南省迪庆州游牧或逃难而来,过着迁移不定的生活。1954年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藏族同胞相继集体加入滇藏公路马帮队和商业局马车社,逐步走向定居生活。1982年,政府又为他们建盖了藏族新村,让他们过上了安居乐…  相似文献   

20.
在近三千年(可能还会更早)期间,欧亚大陆历史中的明显特点是高地亚洲诸游牧民族无情地与栖身于附近的定居集团进行斗争。游牧部族多次依靠自己的军事组织并多次似乎取得了胜利,但最终都要失败,因为他们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经不起那些技术先进得多的文明的攻击。在那些起过非常重要作用的游牧部族中,我们西方所称为“匈人”(Huns)的那个民族集团与被中国人称为“匈奴”(公元一世纪左右)的那个族具有亲缘关系。匈人继承了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