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履历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协会会员英国伯明翰大学戏剧系荣誉研究员英国国立电影学院毕业协会会员1976年,锡林浩特歌舞团任舞蹈演员,同年出演第一部电影《战地黄花》1978年,演出电影《乳燕飞》,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相似文献   

2.
西方人类学电影史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江 《民族研究》2001,(2):86-96
在人类学理论史和纪录电影史背景下,本文对西方人类学电影的历史作了梳理。着重评价自活动摄影机诞生以来出现的人类学电影主要潮流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并且对摄影机技术的发展对影片制作和作品风格的影响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评委顾问:任英:国家民委赵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联评委主任:金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委副主任:珠兰其其柯: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李德隆: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 (兼秘书长)评委:夏川:八一电影制片厂林辰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汪小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郑伯农:中国文联;果青: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马析夫:国家民委文化司宣传处许家骏:文化部民文司宝向新:国家民委文化司文艺处王云漫:中国电影家协会金敏捷:中央电视台辛智:民族团结杂志社张晶轩:湖北省广播电视厅章力挥:上海艺术研究所林文启:云南省广播电视厅乌布力哈斯木:新疆维…  相似文献   

4.
新疆塔城柯尔克孜社会内部信仰藏传佛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成员之间虽然存在因宗教实践差异形成的界限,但经过双方成员持续接触、博弈、协商,民族内部成员跨越了不同宗教信仰,实现了社会整合与民族认同,当然,也并不是说这条界限便可消失,它仍然在某些方面结构双方成员的关系。研究发现,若将族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界限的维持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可能会为研究族群认同与社会整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优势及代理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结构及其代理权问题学界存在着许多的认识误区,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确证。作者认为中国家族企业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优势,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并无本质的区别,是治理企业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家族成员代理与非家族成员代理无显著差异,甚至家族成员代理的效率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非家族成员的代理。  相似文献   

6.
聂伟 《中国民族》2012,(Z1):146-150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不断走向开放,更多元的资本流入与更多样的电影制作需求,促进了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在眼下红红火火的原生态民族电影制作中,"抢第一、填空白"亦成为新的流行嘉奖令。"第一部某某民族原生态电影"如同商标被抢注,影片自身的本体美学诉求,让位于各民族影像展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决定:杨健强、吴仕民同志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免去江家福同志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职务,免去李晋有同志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职务,免去塔瓦库勒同志党组成员职务。此前,图道多吉同志已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已免去他担任的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职务。  相似文献   

8.
梁夏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225-226
在电影艺术的长河里,蒙太奇作为电影理论的概念之一和核心名词,承接着电影的叙事及表意功能。在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无声电影发展时期,前苏联诸如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艺术大师作为苏联电影理论的先锋,都为电影史册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电影商品的商业价值要依托艺术价值来实现.一部优秀的影片,应该是艺术美学的成功导致商业利益的获得.结合内蒙古电影现状探讨了内蒙古电影商业运作问题,提出以下思考:地方政府应对电影文化产业进行政策性扶持和财政支持,刺激电影的生产力发展;内蒙古电影要发扬民族电影优良传统,艺术性与商业性融合、本土性与国际性结合,开创本土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创作具有鲜明市场定位的影片;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多方设法保证内蒙古题材影片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民族电影作品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牛颂 《中国民族》2014,(12):76-76
北京民族电影展从第三届起,特邀著名电影艺术家娜仁花作为形象大使。从那时起,我们就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推广,多次进行了长谈。正是在对娜仁花有更多了解后,我们决定推出"娜仁花电影周"。题目是突然出现在我脑海中的:守望生命的草原。这个题目娜仁花很喜欢。  相似文献   

11.
华锐松多位于中国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这个村里有8个措哇.文章通过对该措哇中亲属称谓的分析,认为松多村的亲属称谓制度与非洲南部苏丹民族的描述制(或称苏丹制)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地方,即既有性别上的差异,也有代际和系谱上的差异;亲属称谓与其相依附的居住形式以及背后的继嗣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措哇内部的主要成分由哈奇——父系的血亲成员和哈尼——通过与父系血亲成员通婚而进入父系的成员这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内部均不能通婚,其成员必须与措哇外部的成员联结婚姻.  相似文献   

12.
牛颂 《中国民族》2013,(11):74-74
在中国电影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民族题材电影显得落后了。通过四届北京民族电影展,我们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当前民族题材电影的主要问题一是现代性不强,二是类型化不够。为推动民族题材电影的提升发展,国家民委、中国作家协会已决定设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并于今年10月13日启动。将以北京民族电影展为平台,建立制片机制,从剧本创作开始,准备埋头苦干,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3.
辉煌与梦想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有一部电影具有特殊意义:它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49年、完成于1950年,日理万机的开国领袖们不仅十分关心而且亲身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创作。毛泽东主席为这部电影改定了片名,并同朱德等中央领导一起审定了影片;周恩来总理具体组织了对这部电影剧本的反复修改完善直至上映;影片创作中的研究讨论和审片工作不少是在中南海里进行的。这部与新中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怀柔召开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高峰论坛。来自全国的电影制作人、导演、电影研究学者济济一堂,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与未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原内蒙电影制片厂厂长、著名演员和导演宁才在会上现身说法,向与会代表大声疾呼:重  相似文献   

15.
刘宾 《中国民族》2012,(Z1):68-71
当代中国的电影生产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色彩斑斓的奇葩。它们在我国当代电影屏幕上不时展示新的主题、题材和人物形象,不断拓展异常丰富多彩的电影美学表现空间。从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算起,这一类电影的创作和生产已经走过了62年硕果累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历史中,留东清真教育会的组建及其刊物《醒回篇》的发行,以及其爱国爱教的思想颇受后世关注,但其成员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本文考订留东清真教育会主要成员事迹,探析其与同盟会的关系,发掘其成员归国后在各省光复运动中的表现,揭示晚清回族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关联,认为该会是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创立的一个革命团体。留东清真教育会成员的行动,体现了近代回族的文化自觉和国家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主共和观念对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月20日,国家民委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在 京召开,这标志着国家民委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 启动。会议由国家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牟本理主持。中央 督导组成员、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委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部 分离退休干部及机关全体党员参加会议。 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民委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泸沽湖旅游区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本文拟以云南片区的落水、里格、小落水的家庭走访为基础,分析摩梭族家庭在旅游参与中的状况。旅游地区的家庭经济变化除了受到当地政策的影响,同时受制于家庭自身的诸多特点,例如家庭观念、成员自身特点以及家庭成员的性别结构。得出传统型的母系氏族家庭、存在见识多文化高成员的家庭、男性成员较多的家庭在旅游参与中可能具有更多优势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9.
李二任 《中国民族》2012,(Z1):104-105
是他,首次将爱情作为主题展现在新中国的银幕是他,使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首部纯母语电影早在1934年就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方法创作出了"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奇葩"——《神女》的吴永刚,在1950年导演了一部由袁文殊编剧、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辽远的乡村》,但反响平平。  相似文献   

20.
人名,作为社会成员的符号,如同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信仰、心理、审美情趣,也必然地反映出社会现象、历史特征、时代风云、民族关系、文化过程等等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