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尽管每一种民主形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内核仍然延续下来,并形成了鲜明的特征。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冲突和对立,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种民主模式,其哲学基础、价值追求和实现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能够证明,经济发展较快时期既存在于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时期,也存在于非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时期.因此,不能把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神圣化.民主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做不到复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群主义、共和主义思潮的相继出现,参与式民主理论在当代西方国家重新兴起,在参与式民主理论复兴的热潮中,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令人瞩目,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巴伯区分了弱势民主和强势民主,批判性地分析了代议制的弱势民主的缺陷和弊端,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参与型的强势民主理论,倡导以参与型的强势民主来修正、补充自由主义的弱势民主.  相似文献   

4.
杨立峰 《浙江学刊》2007,48(6):144-149
在商议民主理想的当代复兴背景下,存在三种相互对立的公民教育观。本文批判考察的结果是,主张培养二阶自主性的弱完备性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观才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5.
刘训练 《浙江学刊》2006,9(4):28-32
在共和主义的当代复兴中,自由和民主这两个议题占据显著地位,共和主义自由观的重构产生了无支配的自由,而参与民主和审议民主则成为共和主义民主的新范式。然而,它们以及新共和主义本身都属于“后自由主义”的范畴,亦即作为自由主义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相似文献   

6.
"大民主"心态下的民主实践:过去的教训与未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峻 《浙江学刊》2003,(4):21-27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大民主”观。文章分析了“大民主”观的形成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当代民主理论的最新成果 ,继续破除“大民主”观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民主在场性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生命线,因此,公共政策的民主化与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对公共权力的正当性论证.程序主义民主吸收了自由主义民主与共和主义民主的合理部分,解决了公共权力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两个重大问题,能够达到实现权力与权利契合的目标,表达民主的持续在场.  相似文献   

8.
"民主和平论"是冷战后西方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对世界秩序的一种话语表述,它从民主制与和平的逻辑联结上为我们描述了实现世界和平的进路:民主国家间彼此没有战争,因而普遍的民主能够带来普遍的和平。这一推论的依据是民主制国家更具有制度和道德上的优势,然而面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民主和平论"在理论和逻辑上仍是一个不能完全得到验证的命题。不过,作为对世界和平问题的探索,我们在对这一理论进行质疑和批判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其中所包含的建设性观点。  相似文献   

9.
产业民主课题因涉及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近一个世纪始终是西方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的经济民主或产业民主观念是政治民主的延续,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理论和社会基础,产业民主的观念与实践是十分有意义的历史进步,对 20 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发展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中国学界应高度关注西方社会在这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的劳资关系发展与社会和谐,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中叶,随着社会主义的出现,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或者说探求和确认被称之为社会主义民主或马克思主义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概念也随之诞生了。时至今日,有关这种政治制度的理论都反映了资产阶级思想与初期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冲突和区别。这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反对者和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家发展和拓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使资产阶级的民主被理解为现代社会民主组织的唯一模式。有利于说明这种观点的证据来自资产阶级民主的理论观、实践观及形式。与首批伟大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及其对民主的认识不同,在稳定和自由民主占优势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的理论家的著作中,民主被确定为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政党多元论在政治与法律方面的体现。据此,凡不包含这些社会政治思想的社会都被排斥在有实现和享有民主化的可能性之外。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democratic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of localism by drawing on insights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n a conceptual level, the ideas embedded in localism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hare much in common, particularly the democratic goal of engaging citizens in decisions that affect them. Despite such commonalitie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mited conversation between relevant literatures. The article considers four democratic challenges facing localism and offers a response from a systems perspectiv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t argues that, for localism to realise its democratic potential, new participatory spaces are required and the design of these spaces matters. Beyond structured participatory forums, local democracy also needs an active and vibrant public sphere that promotes multiple forms of democratic expression. This requires taking seriously the democratic contributions of local associa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 Finall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o fulfil its democratic potential, localism needs to encourage greater democratic and political connectivity between participatory forums and the broader public sphere.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使人口的自由流动成为一股不可抑制的潮流和趋势。自由迁移和选择居所的权利是国际法承认和保障的基本人权。参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决策是外侨应有的民主权利 ,也应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但现代民主理论和民主制度的框架无法容纳外侨的民主要求 ,因为民主作为以公民为参与单位的公民民主 ,有内在的排他性和封闭性。全球化与现存的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13.
巴林顿·摩尔的“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使得民主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今天这个专利演变为亨廷顿的“中产阶级带来民主”。从社会主义运动史与比较制度变迁的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民主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演变过程,从原初旨在实现人人平等的多数人统治,演变为保护少数人即资产阶级财产权的工具,再发展到今天作为实现大众平等权的工具。在民主的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的主要贡献在于宪政建设和精英民主,而大众民主的到来,则要归功于以下层阶级为主体的工人运动和其他非资产阶级阶层的斗争。在考察民主历程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民主的社会主义属性,有助于质疑形成于特定经验的社会科学的普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志江 《阅江学刊》2011,3(6):41-46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特殊的公共领域。为应对气候变化,民族国家和国际政治都已经悄然发生并将继续发生调适性变化,这就是共治民主的形成。在这一人类活动领域,无论聚合民主还是协商民主,抑或一种局限于二者之中的参与民主概念,都不敷使用。共治民主是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合作或自主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它是共治定向的而非共识定向的;它是合作的,而非博弈的;它是社会的,而非政治的。  相似文献   

15.
The most widely used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cept of democracy – normative, procedural and institutional – focus on its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democracy needs also to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its substantive implications. Democratic rights include not only the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ssociated with liberal democracy, but als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 promoted in industrially developed countries. Liberal principles promote democra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rights have developed, not just through state action, but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establishment of solidarities facilitated by the exercise of democratic rights. Every established democracy has a system of social welfare provision. This is not coincidental. Democr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tection are intimately linked.  相似文献   

16.
陈云云 《创新》2010,4(6):26-29
协商民主与党内民主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内协商民主对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协商民主并非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惟一路径,但党内民主的推进无疑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若干合理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从协商民主中汲取符合国情和党情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益的元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樊凡 《唐都学刊》2011,27(3):73-77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人们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定义民主:一种是以公共利益为基本导向的民主理论;另一种民主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实质性的共同利益的消失和单一的群体性意志的不可能,民主不可能在以公共利益为基本导向的模式上建立起来,所以,它们认为"多元"和"竞争"才是民主的本质性特征。在这两种民主理论中,前者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压迫性的、独裁性的民主理论;而后者则往往被认为有着重陷霍布斯状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寻求民主发展和公民参与的统一是现代民主理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代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中,更多强调的是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的矛盾和对立。而参与式民主理论从个体、共同体、国家三个层面对民主的内涵进行了重构,突出了公民参与的教育、整合和制约功能。通过在地方事务、社会团体和公共领域中的公民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民主发展和公民参与的统一。本文描述了这种参与式民主的进路,为中国民主的发展提供另一个可资借鉴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Many in the mainstream see the rise of populism and the victory of Donald J. Trump as a minor, transient, disturbance of the balance between stability and pluralism in liberal democracy, caused by a temporary economic setback promoting a cultural backlash in the shape of an emotionally driven nativism, traditionalism and anti-politics. For them, it will disappear again as soon as the economy recovers and progressive, reasonable and multicultural, post-materialist values take charge of democracy again. In contrast, I argue that populism constitutes a serious threat to, perhaps the end of, American democracy as we know it, with its dream of creating a viable coupling between outward-looking progressivists and inward-looking traditionalists. The situation calls for the young to intervene and reinvigorate democracy. They have been nudged by neoliberals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seek success above all else, and they feel in their everyday life the kind of anxiety and fear of failures that this can create. Consequently, they have invented new, flatter, less organized and more personalized ways of engaging, identifying and pursuing common concerns online and offline. This carries the germ of a new connective democracy breaking with both neoliberalism and populism in order to reboot the American dr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