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根据第一手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处在彝、汉杂居区的云南通海县里山乡的彝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里山彝族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彝语是彝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之一,仍具有较强的语言活力;(2)彝、汉双语竞争是彝族语言生活的客观存在,但双语和谐是主流.(3)彝语的使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4)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从民族分布、民族内部凝聚力、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汉族的认同度、族际婚姻、语言接触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里山彝族语言生活的因素,并预测了今后里山彝语和彝汉双语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进行八年教学实验,在全国首创彝汉双语大学数学(相对中、小学教学而言)教学模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彝文、数学、哲学、中文、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研究,开创彝汉语数学专业,多专业人才联合攻关的交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先进的。十余所高校联合研制,创建了彝汉语大学数学,丰富了国际数学教育的内容,结束了彝文数学不能进入大专院校的历史,是彝族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我校彝文系开创设置汉彝数学翻译课,在近六年来的具体实践中,教学效果显著。本文阐述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探讨有关汉彝数学翻译问题,寻求汉彝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律,加强了双语和数学的联姻,促进了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数学和传授彝语数学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规范彝文实施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彝语文教学发展较快,彝语文在双语教学中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或措施不力等许多问题,因此,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彝语文教学受到影响而波动不定。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解决和克服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彝汉双语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彝语和汉语虽然都是汉藏语系的语言,其语言亲属关系比较密切,彝文和汉文都是本民族自己原创的方块文字,彝族和汉族交往的历史从没间断,彝汉双语相互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自成体系的两种语言,其相异成分比相同的成分要多得多,特别是语音系统差异较大,在彝汉双语语音教学中,采用对比而非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依据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对新时期我国彝汉杂居区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里山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都保留并熟练使用母语;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彝语外,还兼用汉语;三是在彝语能力、语言习得和双语关系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处于滇西地区的某彝族自治县的农村青年个案访谈,深层次地了解彝族青年的彝文和彝族语言使用的断层的原因:各民族杂居区被强势语言压抑,彝族语言和文字的不规范,当地政府不重视彝文和彝语,青年与外界交往频繁等.要使当代彝族青年具有民族认同感,当务之急是要培养青年人的民族意识,努力保护他们的语言、文化以及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成立于五十年代初期。三十多年来,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的藏、彝语文高级专门人才。 该系下设藏语言文学和彝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是国家民委所属的重点学科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该系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以本科为主,同时举办藏汉双语文干部专修科、夜大接受进修生、委托生和外国留学生,并将招收藏语康方言、藏语修辞学、彝语、彝族文学、彝汉双语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年,根据《共同纲要》的要求,有关部门为发展凉山彝区社会文化事业,特创制了拼音化的彝文(简称新彝文),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对彝族原有文字(老彝文)则重视不够。本文认为彝文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新彝文创制过于紧促,与彝族生产、生活脱节,由此产生新老彝文使用之争。经彝族民众的努力,借用拼音等方式,对老彝文加以规范,使之科学,从而促进彝区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彝族文字是本民族的自源文字,它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史。彝文字由于其本身笔画、结构等构字特点艺术造型,使其在彝文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有可为。在古代彝族毕摩文献上的“变字”现象应是古彝文最早的书法创作,只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书法概念,后人继承的节奏也缓慢。随着小学到高校一类模式使用《彝文规范方案》以来,近年来的彝文书法发展和创新都很快。如今彝文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彝文书法也越来越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彝汉双语研究概况及发展前景马锦卫一、彝汉双语研究的历史回顾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始,双语研究已在彝区展开。这个时期,一些法国传教士,西方旅行家、考察者到彝区调查研究,编写了一些双语词典和语汇集,如《法课词典》等。这里说的双语是外国语与彝语。这个时期对双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度冷落了的民族语文事业又蓬勃发展起来了,随着全国民族语文事业的发展,彝语文事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从1979年以来,中央民院、西南民院、云南民院和贵州民院相继恢复或新开设了彝文专业;创办了四川省彝文学校,西昌师范校、凉山民族师范学校等中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彝语文专业;彝族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开设了彝语文课,西昌师专开办了彝语系,计划在1989年开始招生;农村扫盲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与此同时,各级各类彝语文工作机构重新恢复或成立了。彝语文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师范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建设属于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专门从事高校师范彝汉双语教育教学的西昌学院彝文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将双语教育的民族性、师范性和现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彝汉双语素质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示范性、创新性的重要成果,推动了高校师范彝汉双语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彝语词典的编撰,彝语文人机对译的实现,四省区彝文的统一和规范,彝语文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彝文化的传承都要求我们详细研究每个彝字的语义和词法功能。特别应该重视彝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的mu、da、go、su 等彝字的研究,本文较详细、全面地研究了凉山彝语mu的语义与词法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彝文系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昌学院彝文系筹建于1988年,1989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十九年的办学历程中,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强系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学分制”、“导师制”,注重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巩固彝族母语、强化彝汉双语、拓展彝英汉三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6.
喜德彝语和米易彝语都属于彝语北部方言,喜德彝语属于彝语北部方言的什扎土语,米易彝语属于北部方言的所地土语。喜德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米易县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辖县,位于攀枝花市北部,米易彝语是彝语所地土语的语言代表点。喜德彝语和米易彝语虽同属于彝语北部方言,但是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辅音、元音、声调进行对比,发现彝语土语间的语音对应整齐有规律。本文总结归纳了其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更加科学的认识彝语方言点,有助于更加便捷地学习和使用《彝文规范方案》。  相似文献   

17.
四川彝族地区双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民族语文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1992年5月,我们“四川民族地区‘双语制’问题研究”课题组彝汉双语研究小组部分同志,经云南昆明、宁蒗到四川的攀枝花、盐源、西昌、喜德、甘洛、峨边等市县,对双语教育和双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历时近四十天,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彝族地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主)双语教育情况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彝族青年作家贾瓦盘加是一位首先以母语创作起步,然后逐渐走向同时运用彝汉双语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于1991年7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文小说集《情系山寨》是彝族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母语小说集。最近即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推出其汉语小说集《滚动的情韵》,收入作家近年的主要汉文小说作品,从中可以把握其小说创作基本的艺术脉络、思想情趣和审美追求。本文以这两部小说集为文本依据,从叙述学的理论视角,就叙述主体、叙述对象及叙述指归三方面着重对其双语小说基本一致的叙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曲靖地区的彝族近年约有二十余万人,约占地区总人口的4%,占云南省彝族人口的6%;曲靖地区的八县一市均有分布,多数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同汉族杂处。主要支系有白彝、黑彝、干彝、阿乌和撒尼数种,以白彝人数居多;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的东部和东南方言。不少地区彝语业已消失,绝大多数通用汉语汉文。 曲靖地区彝族自清朝雍正年间大规模“改土归流”以来,同汉族的融合更为普遍、迅速,其文化习俗经过约一个半世纪的变迁,吸收了许多汉文化的内容,同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本民族及其支系的文化特点。50年代以来,学界缺乏对这一地区彝族的民族志调查,唯此,笔者近年做的田野工作试图略加弥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团结思想,彝、藏、汉渊源关系,各民族忌讳习俗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在民族院校学生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