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争与晚清灾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争与晚清灾荒康沛竹晚清,战争频繁,兵连祸结。帝国主义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与此同时,国内也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破坏也较为严重的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晚清重大灾荒大多也都是发生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清代吏治之腐败进行了分析.认为总督、巡抚由监察官员而地方官化,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地方监察工作,是导致清代地方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石天 《唐都学刊》2002,18(2):34-37
利用政治权力 ,谋取非法的经济利益 ,这是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主要表现。造成吏治腐败的原因有三 :一是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二是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合流 ;三是专制君主对腐败现象的放纵。各种政治制度均不能解决吏治腐败问题 ,最后只好将其交给道德伦理来解决了 ,而道德伦理是无法解决应由法律制度来解决的腐败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晚清女子教育多边关系探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宏标  顾晓红 《浙江学刊》2000,1(4):133-137
晚清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人们的文化心态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晚清政治、经济及社会风俗三个方面,探讨了晚清女子教育与三者的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一本政治倾向非常浓厚的小说,书中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以蔡京为首的官员的贪贿、吏治的腐败,甚至直接把矛头了指向皇帝--谩骂皇帝,这一切与晚明万历时期的"非君"思想有关.<金瓶梅>对的政治的书写主要集中在吏治的腐败上,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官商勾结、买官卖官这类的内容.但是,这类的吏治腐败并不是此书写政治最为主要的内容,还有更为深刻的内容在此书中隐藏而未被揭示,这就是官商勾结在经济上倒买倒卖,而此类勾结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危害极大,动摇了国之根本.这件事主要表现在<金瓶梅>第48回蔡京所提出的"盐引"之事上,而在54回到57回,理应写的就是西门庆和蔡京的门徒蔡蕴勾结贩卖"私盐",但是这几回却不翼而飞.因这几回的丢失,<金瓶梅>对晚明政治批判的力度没有彻底地显示出来,由此,我们对这部小说的政治目的也感到朦胧.  相似文献   

6.
《学问》2010,(3)
本文运用大量的档案资料,对民国时期的吉林社会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此时吉林社会的突出特点是动荡与混乱,其主要问题是土匪攻占县城、军队哗变、监狱暴动、烟赌娼泛滥、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7.
燕秦 《社会》1999,(10)
人类进步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越是使人感到烦恼的东西,越是真实和残酷地存在。正是如此,腐败是令人烦恼的,但它的存在却是真实而残酷的。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应当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的理性。第一,万变不离其宗。腐败,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大的概念,它包括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经济腐败、社会腐败、文化腐败等等等等。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群体中,腐败的表现形式又各不一样。要具体地罗列它的表现,是难以穷尽的。因此,在认识腐败和出台反腐败措施时,有时好像是进入了一座巨…  相似文献   

8.
晚清的永定河患与顺、直水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清一代,自鸦片战争到清王朝最后复亡的七十一年,即所谓晚清时期,是社会矛盾最尖锐、社会震荡最剧烈、社会变动最深刻的历史阶段.政治上多种力量的殊死搏斗,经济上新旧成分的兴衰消长,思想上相互对立观念的碰撞冲突,构成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图景.由于封建统治已到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王朝末日,政治腐败日趋严重,人祸不可避免地加深了天灾.于是,在这一时期中频繁发生的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又为那社会生活画面添上了几笔特殊的浓重色彩. 晚清时期,中国大地上存在着若干个多灾区域,以京师为中心的顺天府和直隶地区,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政治地位,在这里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他地区之上.因此,研究顺直地区的灾荒状况,自然会引起我们更多一点的兴趣.限于篇幅,本文叙述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与永定河有关的几次重大的水灾情况.  相似文献   

9.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祖国大地上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广大农村更是灾荒频乃、生产凋敝。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中国将怎么办”的问题,焦虑祖国的前途。为此,当时一些社会工作者陈翰笙、张锡昌、钱俊瑞、王寅生等人进行了一系列农村调查,以证实中国共产党对于当时中国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科学分析,反驳反动派对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诬蔑。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1):100-103
近代河南灾荒有着复杂的社会成因,立足于整个近代历程而言,这些社会原因包括人口的增长、政府的失责、战争的频繁以及经济的转型。正是在这些社会因素的综合促使之下,每遇自然灾害,势必造成饥民无数。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乞留     
<正> 在封建社会,官吏任满当调离升迁,百姓们到上司或中央吁请继续留任,是谓乞留。在金、明、清等各代史书上,都有乞留的记载。乞留曲折地表达了百姓爱憎的心声,它是对官吏清贪的鉴定,对于惩贪褒廉、澄清吏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乞留作为一项不成文的制度而实行,首推明朝前期。以布衣提三尺剑建立大明帝国的朱元璋,汲取元季吏治腐败的教训,一方面重惩贪官污吏,一方面大力奖掖清官廉吏。鼓励和倡导乞留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从明初到洪熙、宣德、正统百余年间,都实行允许乞留的政策,“吏治淳厚,  相似文献   

12.
李观是北宋中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家境寒微,两试不中,一生以教书为业,晚年被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他从青年开始就关心时政,虽然未能步入官场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在教学、著述中处处以“康国济民为意”,对当时腐败的社会政治进行了漓淋尽致的揭露和深入的批判,并阐发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思想。他针对世人瞩目的吏治腐败问题,提出了一套以廉政为核心的改革吏治主张,这些主张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致力进行的廉政建设有一定意义上的启迪。一、李观生活的年代基本上是宋仁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冗官冗兵愈加严重带来的官俸兵饷激增和屈辱…  相似文献   

13.
民主视角下的印度腐败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焕 《南亚研究》2012,(4):104-116
印度是世界上腐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学术界对印度腐败原因的已有分析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强调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和印度教的文化传统对印度腐败的影响。实际上,印度的腐败还与不完善的民主制度紧密相关;缺乏权力制约和规范的政党制度、以社会公平为取向的民众参与和不健全的司法体制都是印度腐败盛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终清之世,吉林、黑龙江旗籍官兵是清廷侍卫挑补的重要来源。清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部分吉黑旗籍官兵已通过一些渠道送京备选侍卫。然而,清廷正式辟设吉黑地区三音哈哈送京备选侍卫制度是在道光十五年。晚清吉黑旗籍官兵整体上对三音哈哈送京以及在京充任侍卫兴趣不强,主要原因有四:赴京当差路上川资数额巨大,在京当差饮食起居成本更是高于在原籍生活,这是经济因素;吉黑旗籍官兵因上无法赡养父母、下无法与妻子团聚的家庭困难,经年饱受亲人离散之苦,这是家庭因素;个人仕途升转与家庭利益得失的综合考虑是吉黑旗籍侍卫等热衷回籍当差的又一主要原因;晚清吉黑旗人群体谋生渠道多元化也是侍卫等选择返回原籍的一个重要原因。晚清之际,清廷先前在吉黑地区建构起来的“首重军事”统治体系日趋解体则是出现上述现象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神机营是在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之后,清政府为改造久已腐败的八旗而进行的近代化尝试。它的产生、发展、变化、衰落,无时无刻不随着时代的脉搏起伏跳动。了解神机营的兴衰史,不仅使我们对晚清八旗军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会加深我们对清末政局的认识,并可从中吸取到一定的经验教训。一、神机营的建立 八旗在清开国史上,可谓战绩赫赫,功载册籍,但到康熙年间,开 始出现衰落的征兆,进入近代社会,则已腐败不堪。部队中老弱充斥,武 器原始,操演落后,缺乏训练,富有者雇人当差,贫者兼从他业,往日 生龙活虎的气象一去不返。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5):33-39
权力腐败是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不良现象。寻找权力腐败的根源,不可仅仅归因于权力本身,也不应抽象地归因于人的自私性。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通过深入考察人的本质和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认识到权力腐败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和剥削观念。因此,消除剥削制度及其观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消除权力腐败的治本之道,但同时不可忽视腐败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残余与外来渗透,因此需要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韩国曾经是亚洲的经济明星 ,现今却面临着许多经济难题 ,并且深受腐败的毒害。经济难题表现在家庭债务沉重、信用卡坏账多、国内需求不振、罢工损失巨大、失业率居高不下。腐败严重则使历届总统难有善终 ,政企勾结致使非法资金堵而不绝 ,腐败之风愈益泛滥。  相似文献   

18.
晚清谴责小说《老残游记》通过老残的种种经历,抒写了作者的身世、家国、社会等各方面的感触和体会,塑造了晚清社会上层一系列封建官僚的群像和一些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并通过他们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情况。《老残游记》语言明朗、生动、干净、流利,但中间也还有些方言或不合口语的地方。其中也夹杂着关中方言的一些词语,这反映了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共同语也受着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元626年8月,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登基,年号贞观,史称唐太宗。李世民面对经过严重战乱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不堪的局面,励精图治,在不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国家逐步强盛的景象,使贞观时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历史把他当皇帝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盛世"出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李  相似文献   

20.
朱新屋 《唐都学刊》2013,29(2):85-91
晚清民初的地方自治热潮,不完全是政治变革和社会变动影响下的新事物,而实与明清以来士绅的“化乡”观念和实践有关.以晚清温州士绅王毓英的学与行为例,通过考察其时代意识和世界知识、乡绅意识与化乡实践以及地方自治与国家认同三者之间的交织互动,可以看到晚清民初地方自治背后的传统因素.王毓英通过修水利、移风俗、兴教育和办实业等四个方面的自治理念与实践,展现了这种地方自治背后“由爱乡而爱国”的文化逻辑.这种“由爱乡而爱国”的文化逻辑,与明清以来主张化乡的乡绅意识一脉相承.以王毓英为个案,或可将之视为晚清士绅处理地方与国家关系的普遍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