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战前期苏德经贸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二战中苏德关系论述颇多,但对其经贸关系却很少问津,本文则着重论述了二战前期苏德经贸关系。文章认为,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准备趋于完成,由于英法等国执行祸水东引的政策,致使苏联倡导的集体安全努力失败。处于资本主义总体包围之中的苏联为了拖延战争的爆发,调整了其外交战略,走上了与德国握手言和的道路上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双方建立友好关系的标志,而经贸的交往则成为维持双方政治友好的重要手段和双方关系发展的晴雨表。就是在德苏友好这面耀眼大旗的遮蔽下,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梦魇,并从苏联及其第三国取得了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和粮食,从而决定性地削弱了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而苏联大量的战略物资运往德国,不但削弱了自身的战争力量,而且由于两个经贸协议的执行,麻痹了斯大林对大战即将爆发的警惕性,从而使苏联在战争前期遭受了本可以避免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研究日趋深入,一大批专著、讨文脱频而出。但是,对于曾经对中国抗日战争以极大影响的中苏关系,却着墨甚少。鉴于此,笔者试图作一点探索,望同仁不吝赐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世界舆论同情中国抗战,但是,给予中国抗战以实际帮助的,在相当一个时期,只有苏联。只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无暇东顾,援助才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下面就苏联政府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支援了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和中国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1935年10月,追随德国的法西斯国家意大利不宣而战,出动20万大军入侵东非的埃塞俄比亚。1934年9月才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常任理事国的苏联,强烈谴责了意大利的侵略行径,积极要求国际联盟对  相似文献   

4.
6月24日,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和上海社科院世界史研究中心联合召开了“纪念苏德战争爆发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与会的50余名专家、学者就战前苏联的外交政策、战争初期苏军失利原因、苏联迅速扭转战局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苏德石油备战上的反差,是苏军在卫国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遏制与反遏制,是贯穿苏德石油之争的一条主线。苏德石油发展空间的差异,对战争进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垒 《广东社会科学》2005,12(4):152-158
本文从中日战争和日本问题、欧战全面爆发初欧洲各国关系、苏德战争、日美苏关系四个层面,梳理和阐述陷落前香港进步报刊的国际述评,一方面说明这些以军事为论述中心的述评就时局的焦点和症结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另一方面也如实指出其中的两个失误。  相似文献   

7.
成都军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23日至25日在成都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苏德条约》评价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苏德条约》的签订既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条约的签订推迟了苏德战争的爆发,赢得了战争准备时间,使苏联得以建立“东方防线”,从而避免了西线作战的危险。(二)打击了英、法等国怂恿德国进攻苏联的绥靖政策,粉碎了德、意、日反共集团的包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苏德条约》不是真正的互不侵犯条约,而是一种战略结盟,它反映了苏联对外政策中的沙文主义,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势力。苏联虽然利用条约争取的时间做了一定的战争准备,而德国则利用同一时间结束了西线战事,完成了东线作战的战略布势,使反法西斯国家和苏联战略上更加被动。军事上,苏联“东方防线”的建立,使苏军临战前夕彻底变更部署,脱离经营十数年的国防工事和筑垒地域,开赴缺乏坚固阵地依托的新边界仓促组织防御,更加丧失了战争初期的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外交的真正开端,应始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的合作。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政策,加强与美国政府的联系与接触,促成了中外记者团的出访和美军观察组的派遣。作为与国民党政府保持有正式外交关系的美国政府派遣一个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等于在事实上确立了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一种准官方关系,由此开辟了“从延安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一种意见认为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它援助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以前以大量作战物资、军事顾问和航空队援助中国;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出兵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加速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抗日初期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就是同共产国际、斯大林的错误指示和支持分不开的,而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带有损害中国主权的政治因素,签定雅尔塔秘  相似文献   

10.
二战爆发初期的苏德关系历来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一个耐人寻味的主题,本文考察了1940年纳粹德国与苏联在柏林谈判的经过,并力图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实质进行历史的解释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法西斯迅速占领了苏联大片土地,气焰不可一世。乌克兰首府基辅的占领军,完全以征服者的姿态统治当地人民。他们在一阵恣意欢乐之后,“邀请”基辅市“狄纳莫”足球队与德军“康多尔”足球队进行一场“比赛”。基辅足球队毅然应战。他们明知自己的体力不能与“康多尔”相比,更知道比赛结束之后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但是,苏联人民不可屈侮的精神高于一切。一九四二年六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东方战线"得失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对前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评价不一,应予以重新思考。(1)前苏联政府从积极防御德帝国主义侵略的实际出发,建立一条战争防线是必要的,但实施的手段和方式不妥。(2)战争防线的建立,由于发生苏芬战争,削弱了苏军的军事力量。加之短时期内战争防线建造不力,是苏德战争初期苏军迅速溃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与国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与国共关系孙宅巍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处在国家统一和国共关系的关键时刻.战争历时3年,国共双方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这场地区性的多国战争。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共间的政治、军事态势,对两党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数百年来,对于战争根源的问题,中外学者做了深入的探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引起战争的原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观点对战争的根源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对战争根源的进一步挖掘和探讨成为了当前学术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重点尝试从全新的历史视角,逐一分析20世纪各种不同类型战争爆发的原因,总结其中的普遍规律,从而探寻战争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邹宇雷一、支持中国抗战,对日实行绥靖“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日美谈判这段时间,一方面,美国对中国抗战给予了一定的援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却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继续卖战争物资给日本,大发...  相似文献   

16.
1939年,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了整个欧洲.各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在外交方面都在积极活动.8月23日,本世纪最大的“外交炸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欧洲上空爆炸了.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大概没有哪个国际条约能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那样长期地引起史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如何评价这个条约,国内史学界长期以来都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至今仍无定论.但综合而言,这些观点又不外乎以下三类.现分别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7.
张辉 《理论界》2012,(7):173-176
从2005年8月伊朗重新启动铀浓缩活动以来,美伊关系不断紧张,美国在坚持通过谈判方式解决问题的同时,已多次威胁要对伊进行武力打击,那么美伊战争能否爆发?战争如爆发,双方将采取何种战法打击对方?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些都是世人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8.
日美矛盾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詹方瑶,景厉剑1941年12月8日爆发的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它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日美矛盾的演变和发展。太平洋战争爆发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多,它已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9.
胶澳战争前夕袁世凯政府的外交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澳战争前夕袁世凯政府的外交政策述评黄尊严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远东的日本借机发难,为出兵攫取山东,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和军事准备,致使中国一开始便面临战争的威胁。为消弭日本参战的借口,袁世凯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但由于外交...  相似文献   

20.
张吉 《快乐青春》2009,(5):39-39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主席决定出兵。开始,他和周恩来总理商量,决定用‘支援军’的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