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经济理论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科技和制度创新的动态互动发挥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了经济发展。自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后,西方经济学界对创新经济的研究分野为科技和制度创新两个支脉,各有侧重又各有不足。弗里曼和拉佐尼克等学者逐步将二者融为一体,集中于经济发展中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创新型企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创新经济理论的主要渊源之一,它强调科技作为经济发展内生驱动力的重要作用,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融合了科技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科技和制度创新互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分析创新经济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渊源,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克服国内资源环境的强约束,必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主要内容,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创新驱动会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需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3.
以制度创新为杠杆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一)技术与制度:经济增长的两大内源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只考虑生产中的两个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而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模型的外生变量。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这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其中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的新增长理论便是其主要代表之一。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认为,好的想法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的传播以及它的变化和提炼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好的想法和技…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有四个重要的基础,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制度假设作为理论出发点以及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借鉴,这是理论基础;需要有中国自己的经济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对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践的再认识是现实基础;中国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准确界定是体系基础。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新古典理论的"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包括制度和技术在内的"创新"引起的经济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制度经济学派承认,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样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既可以选择单独一种创新,也可以两种创新同时使用。面对经济下滑的风险,我国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概念作了历史考察,比较深入地讨论了三者之间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而深刻的矛盾运动,认为科技创新导致知识经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导致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强调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制度资源的稀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的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制度规则的转变和创新。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就不能仅局限于体制外增量的改革或局限于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改革 ,而是要重视市场对制度的发现与选择 ,并分析了国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本文谨从一般的理论层面上对制度安排差异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一、交易、制度交易与制度变迁在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科学回答。这个过程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肯定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立场和基本原则;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紧密结合,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拓展哲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增强哲学研究的作用和功效;改变哲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与经济需求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目前我国县域科技创新存在十大趋势性变化,但总体上县域经济与科技创新间的关系符合一般科技创新与经济需求之间关系的规律性。应该通过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努力,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与广东产业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它们遵循着不同的轨迹。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基础 ,技术创新则是科学创新的发展结果。科技创新是影响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根据广东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自身优势 ,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广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是 :金融业、电子信息产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重化工业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一书以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题,以作为"大写的逻辑"的《资本论》为突破口,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法、科学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以及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等做出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从而大大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它启示我们,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根本在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自觉;重点在于对经典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伟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全面发展",将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的崭新格局,创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准确定位了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创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四个层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创新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三方面论述了这一命题。一是创新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从二产为主型发展方式向一、二、三产业相协同的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创新发展是抢占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在孕育着的新突破,依靠科技创新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才能把握发展的先机,实现快速的崛起。三是创新发展是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必须努力提高我国关键技术的自我供给率,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贡献率,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邓龙奎 《学术探索》2014,(12):42-4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的论和社会发展动力论有机统一起来。在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和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合力。“五位一体”的各部分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各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共同形成一个合力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正确理解和把握胡锦涛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论是指导主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其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方法论的根本意义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突出问题而丰富自身理论体系,其根本价值取向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人们的理论需要和现实利益诉求。方法论科学性集中体现在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结合”前提下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整体性研究和创新方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文本文献研究而提炼的经典方法等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法的主体框架。党和学界,对理论创新方法论基本内涵、根本特征、实践意义、价值诉求、历史经验以及体系建构和经典理论家理论创新方法论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当前,理论创新方法论建构仍然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的思维话语权威支持,其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一是方法论主体的层级界定和分类培养: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经典理论中的经典方法论学习和研究;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历史经验总结和当代方法论建构;四是理论创新主体的方法论自觉性和自信心培养和树立;五是方法论主体的责任意识养成;六是方法论知识构成和实践逻辑的大众化推进;最后是方法论体系建构以及推进方法论实际效果检验和自身体系拓展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 ,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对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学自主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按照现代宇宙观对西方演化经济学诸流派进行创造性综合并建设中国崛起的国民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的两项重要工作,这种工作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经济思想史中的许多重要流派。德国历史学派的宗旨与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战略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不仅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重要先驱,而且在19世纪下半叶对推动德国崛起并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和谐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马克思经济学在主体上与德国历史学派都是同一种哲学传统和经济学传统的产物,而这种传统与中国哲学传统之间又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和开创中国经济学研究传统都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冠军 《文史哲》2002,46(1):162-164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技价值的源泉是科技劳动。理论科技成果的价值转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科学价值库”,它是所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是由基础性研究人员的劳动所创造的,并通过历代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不断进行而得到累加,其价值的转移是借助于技术成果这一中介来完成的,并通过技术成果并入社会生产过程,最终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0.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