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的概念在中外文论史及文艺作品的实际运用中早已有之。但真正使它引起人们关注并研究进而发展成为诗歌创作乃至许多别的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法,则应归功于本世纪初在英美兴起的意象派诗歌运动。意象派诗歌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纲领的诗歌运动。它已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诗歌的源头。意象派是从哪里找到“意象”这一诗歌创作的武器的呢?据意象派诗人宣称:他们得益于中国古典诗的启示。“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寻找推动力。”“中国古典诗歌整个地浸泡在意象中,是意象的典范。”“正…  相似文献   

2.
论"意象迭加"在庞德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庞德的诗歌创作中"意象迭加"手法的应用及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通过比较"意象遮加"在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中运用的异同,剖析了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及其所受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虽然存在文化误读,但对当时英美意象诗派的发展和繁荣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创造上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等意象方法。在东学西渐视角的关照下,分析中国文化对美国诗歌的渗透,考察意象派代表诗人庞德与中国诗歌的联系,可以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相通的契合点,从而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诗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诗的意象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诸如意象的并列、递进、展开等聚散组合手法也时见有所研究。但对意象叠加问津者却较少。实际上,意象叠加乃是所有意象技巧中较高层次的艺术,现在青年诗人中也运用得较为广泛。因此,分析和归纳这方面的经验是有必要的。按照意象派的理论,诗的意象叠加,即指在一个意象上再叠映另一个意象,两个意象互相渗透交溶,形成为一种既区别于两个意象而又保持它们一定特征的新的意象。这两个意象更富于暗示、象征等表现力。正如早期意象派理论家赫尔姆所说:“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  相似文献   

5.
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古代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的不同意象,阐释了在不同文化中意象有不同的概念和体现;从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意象两个主要的美学特征:隐和秀;并介绍了庞德等英美意象派诗人从事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活动以及对中国诗歌英译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英美意象派诗歌现在正愈益受到中国诗坛的注意,一方面是由于当代诗歌受到其他文学样式的冲击,急于摆脱危机,进行更新,因而希望在西方现代诗歌中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意象派也被引为一种参照陈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人们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古典诗歌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如旋风般在美国大地上席卷了一番,并对意象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催化甚至母乳的作用。意象派创史人之一的艾兹拉·庞德曾这样介绍他自己的这个流派:“读中国诗即可明白什么是意象派。”但是,在中国诗对意象派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认识是并不一致的。我觉得,要了解中国诗在意象派形成中的地位,以及两者的区分,根本的一条是要抓住使两者发生联系的基因——“意象”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及英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根本上提高译者的诗学修养、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诗人译诗”或“以诗译诗”。  相似文献   

10.
埃兹拉.庞德作为一个现代派的诗人,与意象主义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既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导者,但又似乎是它最早的背弃者,加上他对中国古典诗歌令人瞠目结舌的误译,更引起了欧洲及中国的学者和评论家们褒贬不一的评价。文章旨在以意象主义思潮的兴起、高潮、衰落为基本背景,对诗人庞德在这一思潮中对理论发展、诗歌意象与形式的创新及自我超越性作一次粗略的回顾和简评,并力图通过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确认诗人现代派美学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意象图式以及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所蕴含的意象、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旨在揭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首诗中所隐含的隐喻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也为古典诗词的赏析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和表现手段.西方意象派诗歌虽然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与之有诸多相通之处,但却夸张地运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用来表现主观情绪的意象手段并融入西欧象征主义成分,把对意象的刻画演化为诗歌的终极目的.而中西方在自然观、哲学思想和文字系统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西方意象派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意象存在着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3.
意象派是20世纪初形成于英国并很快传入美、俄的一个诗歌流派,旨在以鲜明、准确、凝练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事物,并同时将诗人瞬间的思想情感溶化在诗行之中,借以反拨当时诗歌的伪饰、晦涩与拖沓.艾米·洛威尔既是意象派诗歌最主要的写手,更是这个流派的中心由英国转到美国后的领军人物.她以中国古典诗词为“营养”,不仅发展了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而且还运用自由诗体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无韵之韵”.意象派诗歌运动尽管很快就在欧美诗坛上消失了,但“艾米主义”意象派的辉煌瞬间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对现代诗坛的深远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第一位意象派女诗人,被称为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诗人终生与诗为伴,凭借超凡的头脑和想象力,把对生命的感悟幻化为神奇的意象。诗人始终保有本真的天性,讴歌自然、咏叹爱情、感念人生,抒发爱、生命、自然的情怀。1775首充满奇丽意象的小诗,彰显出诗人孤寂生命深处的柔美情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诗歌的主要存在形态。意象派诗歌强调意象,这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点,却忽视了意象的意蕴场和意象系统的形成。同时,它主要是在模仿和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时中国的古典诗歌已是昨日黄花,新诗正在取代古体诗。何况,意象派诗歌的艺术追求与西方文学传统不符,也与西方人一贯的欣赏趣味不符。  相似文献   

16.
西方意象派是在吸收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统一,即意念之象。诗的"意象"对审美与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其独特的创制方法和各种意象类型。  相似文献   

17.
《山居》一诗中,朱英诞将中国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契合在一起。从内容上来看,诗歌古今意象发生碰撞,增添了古典意象的现代审美内涵;在意象运思方式上,诗人运用现代诗歌中注重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组织传统意象,使诗歌笼罩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朱英诞的诗歌有三种结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廊庑式结构,呈现出较完整的建筑之美。诗歌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关于永恒与瞬间、无常与恒常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英美现代派诗歌滥觞于英美意象派诗歌,而中国古典诗歌对于英美新诗运动尤其是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意象派诗歌借鉴并采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策略即意象直呈和叠加的策略.最后,就有关周桂君先生对意象主义误读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种精炼而感人的文学形式,十分讲求形象思维,长于用简洁的语言和新颖生动的形象来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意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意象(imase)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主观的意(情感)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结合。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一首诗的意象往往可以分为两种,即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象,狭义的意象则指诗中的个别语词意象,而这些个别语词意象多是为总意象服务的。 诗人的情思,要通过意象的选取和组合才能实现。古代诗人王昌龄《诗格中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是说意象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产物。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强调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在创造鲜明新颖的艺术形象上,无不精心推敲,孜孜以求,以期达到“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的境界。在西方,意象派主帅,诗人庞德说:“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理智和感情的复合体的东西”,他强调:“一个人与其写万卷书,还不如一生只呈现一种意象”。克罗齐也认为“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开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成立。”可见,“意象”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留学美国,直接置身于美国意象派营造的新诗运动的文化氛围之中,引燃了诗歌创作的激情;他深受意象主义诗学理论和弗莱契、罗厄尔等意象派诗人的直接影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意象诗;他注重以意象主义诗歌为摹本,努力创造出浓丽、繁密、含蓄、典型的诗歌意象,逐步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