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这一源自西方的概念,就其在中国的情形而言,包含了对西方现代性共时与历时双重因素的整合,并被赋予了进步理性主义的意味.现代性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矛盾性,现代性话语本身所富有的丰富性与自我反省意识,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矛盾与困境,解释百年中国文学新潮更迭而未成大观的现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后现代主义和二次现代性是西方对现代性批判的两个维度,其实质都是重构、重写现代性。这双重维度启示我们,现代性并没有终结,而是不断超越的,必须坚定中国建构后发现代性的决心;必须正确理解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代价;必须既借鉴西方,又立足中国实际,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后发现代性的任务决不是重复启蒙运动兴起时的现代性,也不是照搬工业社会的现代性,而是建构后现代性观照下的新现代性。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西方现代性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现代性重新追问的结果,它既是对我们以前的现代性发展模式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经典现代性、后现代性和二次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是一种独特的新现代性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启蒙"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其衍生与发展的基本语境源于西方社会。与西方的现代性进程相比,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源于外部压力,呈现出非自主的性质。如何将西方的启蒙话语置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中,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所要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现代性的产物,同时也是在现代性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对西方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的产物,因而具有启蒙与批判的双重特质。对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启蒙与现代性批判的双重内涵,可以为中国的现代性进程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的现代性变迁伴随着"西学东渐"而展开,无论在佛教界、学界、居士界都有明显的现代性变迁痕迹并显示出具有中国佛教自身特点的理性化与世俗化发展模式。从佛学思想观念之变与佛教发展的社会调适这两个维度来看,中国佛教的现代性向度可概述为三个层面:在观念层面,西方现代理性思维及现代性观念对中国佛教思想产生的影响,表现为中国佛学的现代诠释与融通多附会西方现代性观念以及佛教内部进行理性化的自我批判与反批判;在社会层面,近代中国佛教开始谋求自身与现代社会的契合,这在佛教界主要表现为以太虚为代表的"人生佛教"及其弟子推行的以"人间佛教"为目标的佛教改革运动,在居士界则主要表现为居士佛教世俗化教团组织的建立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等;在研究方法上,开始用西方的现代学术研究方法替代"信解行证"的传统方法,这一佛学研究方法的变迁既是中国佛教现代性的一部分,同时也促进了佛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性社会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学人的视野,对新时期20年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这期间作家走过了一个从认同到反思的过程,基于本土的特殊因素,西方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就有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结合西方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回溯中国新时期文学20年走过的里程,其目的在于建设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重铸我们的现代精神,保持我们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十余年,这场学术讨论的出现实际上是遍布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现代性焦虑的结果.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问题上,其现代性焦虑表现为:在追随西方现代理论话语以进入思想现代性殿堂与保持本土化的文化身份之间、在革故鼎新以张扬现代性的新异原则与辨析古代文论的历史原貌之间、在重构古代文论元话语以强化其阐释有效性与维持古代文论的典雅文化地位之间、在划定古代文论学科属性以赋予其现代知识类型与尊重古代文论的前学科性意义形态之间,我们难于抉择又急于抉择.我们越是接近现代性.我们就越发清晰地感受到现代性在文化功能上的两面性,所以当现代性在中国展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既渴望又恐惧的心态便日益明显,这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论题之所以提出的文化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是在西方现代性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开始自己的现代性追求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性的产物,但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超越西方现代性、吸取传统社会主义教训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现代性理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渐彰显出中国现代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文化思想激烈交锋、政治经济竞争加剧的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性”成为目前的重大理论问题。以西方现代性为唯一标准,在中劣西优的认识论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与文学做出价值判断,这样的理论思想和研究结论亟待反思。作为知识体系的西方现代性话语已经成为文化霸权,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西方现代性本身具有明显的内在缺陷,且不能准确展现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国文学“新现代性”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理念,以“人民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美学原则,通过对“人民性”的叙述和表达,把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塑造当代中国文学新现代性的有力资源,传达一种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入思考,能够体现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文化意识和文学潮流,并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而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同一时空内集中了这三种价值质态。当我们的文化伦理建设还以现代性价值为核心时,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汹涌而至,后现代主义强调道德相对主义和非理性的作用,虽然极大地冲击了现代性的根基,但同时也打破了现代性伦理的僵化,为现代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导致的社会分裂,使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形成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情结.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传统理想的弘扬,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机制.从民生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展示了现代性、乌托邦与社会主义选择中的历史关系.只有在现代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文学 主持人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不管人们对现代性问题采取怎样的态度,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现实,即我们业已处身于一个现代性的文化语境之中,在某种程度上,现代性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存在方式。当然这种存在可以表现为相反相承的两种情形:一者追踪现代性,一者反思现代性。正因如此,关于现代性的研究热点在近年已从对西方现代性理论与思潮的介绍、梳理和评估,转到对中国现代性的考察、评判乃至建构上来。现代性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普世性与特殊性、超越性与局限性等等,由是构成了学术界颇具张力的研究空间;而与此同时,这一空间亦充满了更多的迷障和更多的陷阱。这样,本土现代性研究之价值,其丰富性与创造性之大小,便体现在如何进入这一空间、如何不被这一空间所迷惑并清晰地走出来,从而最终形成研究者自身关于中国现代性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曾经作为西方现代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马可·波罗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上富强的中国形象,门多萨时代强调的是制度上完善的中国形象,伏尔泰时代强调的则是一个思想上具有深刻启蒙意义的中国形象.在西方现代性经验中纵深研究中国形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跨文化空间生成的概念,正如中国现代性离不开西方的启蒙,西方现代性中也有中国灵感.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起源于西方世界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现代性就是西方的文化专利。“西方性”只是现代性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存在着诸多或隐或显的现代性因素。如何识别和发掘这些文化资源以培育和提升中国现代性 ,就成为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重大学术问题。2 0 0 4年 7月 7— 9日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波士顿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合办的“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国际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佛大学等的2 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资源与中国现代性”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文学具有与古代文学的循环时间观不同的线性时间观,具有科技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动力意识,初步具有西方现代民主政治思想,而且近代文学作品生产具有自主性和商业性的特点,近代文学在近代中国市民社会中以报刊形式出现的传播与消费方式使其具有大众性的特点,这些都表明中国近代文学具有前现代性的特点,前现代性是现代性的萌芽,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出发,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就会显得比较清楚.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现代性的研究构成了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其论争的焦点关涉到两个根本的问题:一是有关中国国情及其相应的现代性性质的判断,二是有关西方启蒙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普适性问题.反思这段时期的研究,它基本上属于借用西方的有关概念与框架来分析问题的阶段.这一情况在有关"自由主义"思想的实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的理解上显得尤为突出.现代性研究方面的困惑,说到底在于我们无法从哲学的层面上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以帮助人们从学理上将"问题语境"、"普适性"之类的难题说清楚.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特殊意义。中国的现代性和现代化虽受西方的影响与之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现代性和现代化与西方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性形成中有塑造作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指导作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与现代性--兼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认识之源、价值之源,是所有人类精神意识的最高表现与成就,是事物的现实性的标准,"理性化"因而成为现代性的标志性符号。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有必要运用理性与理性化概念来解释有关的对象与事实;要深化对现代性的理性本质的认识,而五四运动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有所不足;中国现在还不是侈谈"后现代"的时候,在现代性的进程上,无疑我们与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现代性的许多规范,我们还未建立或完善起来。而规范是需要理性来建立与完善的。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性理论受到文学研究界的普遍关注,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从现代性角度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避免了创作方法论的长期影响,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在现代性理论的观照下,现代中国文学主潮由启蒙主义文学和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构成,这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历史任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世界的普遍交往,建基于现代理性和资本逻辑之上的西方现代性发展成为占据主导权的世界景观,而内隐于西方现代性中的矛盾也日益扩展为全球性问题。面对现代性危机,西方学界展开了多元且异质的现代性批判,虽然有利于揭示出现代性的叙事逻辑,但由于其背离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因此其无法构想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世界意义和未来前景等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多维超越,为化解西方现代性危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