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移民成为新疆少数民族的俄罗斯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察新疆俄罗斯族的移民历史、人口分布、变动轨迹及政治经济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回回民族是现在可辨认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人口为七百二十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二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回族人口数字待查)。有一个省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自治州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有六个回族自治县:甘肃省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省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和门源回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乌耆回  相似文献   

3.
清朝中期,由于新疆人口,特别是维吾尔族人口迅速增加(70年间增加了2.5倍以上),从而造成新疆尤其是南疆耕地的严重不足,人口与耕地比例的失调造成社会矛盾尖锐对立。对此局面,清政府推出了放慢内地移民垦种步伐,鼓励本地农民私垦私种和统一组织垦荒、招民私种等措施。由于新疆各地官府的组织领导得法,加之重视水利建设,以召集当地贫苦农民耕种、集中安置等措施得当,由此兴起了新疆垦荒种地的新高潮,垦荒成效显著,一度缓解了新疆人口与耕地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度新疆区域发展不均衡水平及动态分解研究,可以发现2000年-2015年新疆区域发展不均衡水平呈"缩小—扩大—缩小"的变动趋势;新疆五大子区域中,除天山南坡产业带外,其他区域不均衡水平均呈现整体下降态势,新疆15个地州市不均衡水平也均呈下降态势;新疆区域发展不均衡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聚集度的变化,而人口聚集度变化在缩小新疆区域发展不均衡上的作用在不断增强。要实现在核心区建设中的区域均衡发展,新疆应实施"人口向北聚集、产业向南聚集"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原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俄罗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满族等十三个主要民族。解放后,随着国家和兄弟省区对新疆建设的支援,新疆又增加了东乡族、壮族、藏族、撒拉族、苗族、朝鲜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兄弟民族。目前已有四十多个民族共同聚居在天山南北。至一九八二年底,新疆人口总数为1315.9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783.56万人,占全疆人口总数的59.55%。其中维吾尔族人口为598.68万人,哈萨克  相似文献   

6.
受泛突厥主义的影响,导致我国新疆一些民族的少数知识精英认为维吾尔族与土耳其都是古代突厥人的后裔,甚至同属于一个民族——突厥族。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回顾历史,从维吾尔族的形成过程、人口与种族特征以及语言文字特征,古代突厥与当代突厥语族语言各民族的关系,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所谓维吾尔族与土耳其是一家完全是扭曲历史事实的谬说。  相似文献   

7.
新疆各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疆不同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集中与分散程度以及各个民族在空间上积聚状况的变动等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指出了新疆大多数民族人口自90年代以来的空间分布呈现分散分布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释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的丰富内容、多样化表现形态、鲜明的自身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中热爱自然、与动植物平等共存的宽广情怀对培育新疆生态意识文明具有感召作用;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中规约权威、普遍约束的实际效果对新疆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具有借鉴作用;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中有效保护、节制利用自然的宝贵经验对新疆生态行为文明建设具有启迪作用。如能在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加以继承、吸收、借鉴和洗炼,才能实现其创造性的现代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同时离婚率也不断升高,尤其是2002年以来,增速加快,已经超过许多发达国家。文章基于中国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港澳台地区除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离婚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人均GDP对数、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失业率、15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住房价格对数都对离婚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和住房价格上升与近年来离婚率持续上升存在较大关联。降低离婚率,需要从培育健康婚育观、注重人性化城市建设、适当控制住房价格、加强青年夫妻就业服务保障、完善婚姻法五个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的装饰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域辽阔,维吾尔民居风格多样,其中尤以南疆维吾尔族民居最具代表性。维吾尔族民居装饰喜好绿、红、兰、白、黄色,而且喜好将上述色彩搭配,形成一种色彩对比强烈、艳丽,气氛热烈而浓郁的独特效果。对绿、红、白、黄色的崇尚以及运用,是由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及维吾尔族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论及《山海经》时,一般认为这本古典著作所描述的奇山、异草、怪物、神灵、神话等多属荒诞无稽之谈。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荒诞无稽”恰恰反映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些典型特征。今天,我们从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出发,对该书中这些宗教特性加以分析、探讨,并研究其与古代萨满教的异同问题,当会对中国古代宗教的形成、发展及对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认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20.
儒家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庸、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哲学范畴,集中体现儒家的世界观,更体现儒家的人生观、政治、伦理观.中庸的精义在执中、时中,体现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中庸中和,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儒家追求的人生与社会的理想目标.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儒家中庸中和思想有多方面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