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冗官不是宋代独有的现象,但在宋代表现尤为突出。宋代冗官问题集中表现于机构设置(以县为例)太多和户口数与官员数对比值太小两个方面。在两宋时期,冗官问题发展过程是,始现于太宗朝,蔓延于真宗朝,而恶化于仁、英两朝,缓和于神宗朝,泛滥于哲、徽宗,造极于南宋之时。在宋朝各路,北方地区冗官问题比南方地区普遍严重,而经济落后地区(如利州路、梓州路)往往是冗官问题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2.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曾一度以积贫积弱所著称,形成这种积贫积弱形势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宋代的冗官滥吏则是造成这种积贫积弱形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宋代冗官滥吏产生的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对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由于入仕门径的扩大,官僚机构的重叠等原因,官员数大大增加,成为国家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虽然宋代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都获得极大地发展,但是另外一面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而且宋代一直没有解决三冗问题。因此有关官员人数的研究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4.
宋代县制改良与积困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县制演变中,隋唐是其成熟时期,宋代则是其优化期。宋王朝通过推广知县制度、细化职能体系要求、限定县尉权力等措施,实现了县级主官体制的人事组织优化。但与之紧密相关,北宋后期县级出现冗官强吏问题,南宋县官评价体系的片面突出又导致了其职能偏失,宋代县制因此发生转折并最终形成困境层积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宋代"以儒立国"、"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方略,使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从根本上取得了一致,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入仕参政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角色意识。然而由于宋代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冗官闲官增多,加之有宋一代反复起落的党争,所以在宋代,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士大夫并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为政的同时,又对学术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许多人是亦政亦文亦学术,人生实践与社会角色呈现出多维的态势。宋代之所以能成为"郁郁乎文哉"的文化繁盛时代,与宋代士大夫这种多维的社会角色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文人士大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却处处凝聚着一股归田、退隐、出世的思想,凸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隐逸思潮。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的盛行,不仅与宋代冗官、闲官政治紧密相联,也与宋政权对文人士大夫的牵制以及朋党之争息息相关;宋代意识形态领域中儒、佛、道三教融合的社会思潮,则使他们能够在当世之志遭受挫折之际,退而出入佛道,用佛道出世远世和遁隐的精神解脱自己;宋代文人士大夫自省、内敛的心态和审美趣味,使他们在审美意象上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和对平淡闲适生活的追求,并由此将退隐作为体验自由、寻求心灵解脱和淡泊澄静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北宋冗官形成的原因、途径和危害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文章认为,北宋冗官之所以严重存在,乃是北宋统治者为防止重新出现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君权闇弱以至被取代的危险,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指出: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冗官问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唐后期冗官问题及改革者对冗官之斗争,治唐史者迄今未有专文论述。然此事关系唐后期政情至巨。《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概述唐世官僚机构情况,说是: 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贤材,足矣。”然是时已有员外置,其后又有特置,同正员。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本制。  相似文献   

9.
在武则天的评价问题上,许多学者对其用人政策作了充分肯定。认为武则天有识人之鉴,善于选拔人才,务取真才实贤。笔者则认为,武则天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广开仕路,放手招官,这不仅给她统治的王朝造成了混乱,同时破坏了唐朝初期的选举制度,开启了有唐一代的冗官政治。兹就武则天推行冗官政治的背景、表现及其造成的影响略陈管见,以期指正。一武则天时期冗官政治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其发展过程的。武德年间,天下初定,百事待举,官员不充。官吏的选举没有固定制度,存在着较为混乱的状况。对此,杜佑曾有记载: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人在观赏山水画图时,常常会表现出强烈的画中有我的意境参与意识,产生如入画境的出位之思和欲入画境之想望。如果说前者还只是暂时置身其间的艺术幻觉,后者则由艺术的审美活动,深入到人生的理想追求。宋代诗人在题山水画诗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画中有我的自寓性,是宋代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士人心态所致,亦与当时山水画创作的实际情形密切相关。从审美主体而言,眼观画图、神游山水,是宋代士人身居庙堂之中而获得山林野逸之趣的重要途径,是他们化解仕隐矛盾的一剂良方。就审美客体来说,是宋代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景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直接导引出诗人自寓其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添差官制度,是宋朝冗官弊政的特殊表现。添差官一般担任三省之外各级军政官府的掾属或场务监临官。少数能参与公务者,称“添差仍釐务×官”;绝大多数则居闲终日,不准参政,称“添差不(釐)务××官”。其政治经济待遇,与正任官略有差别。但一经差遣,便可立即上任,任职时间,又能计入升迁资历,因此,成为宋代官僚机构中的一种美差。宋朝添差官冗滥之弊,严重存在达二百余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所仅见的。因此,剖析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词人之诗是指词风属于本色当行、诗风受词风影响、一般词名高过诗名的作家之 诗,这类诗,学术界没有作过历史的、系统的阐述,只对其中个别词人如秦观、姜夔的诗作 过孤立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宋代词人之诗的简略叙写,以证明词人之诗在宋代始终存在, 秦观、姜夔的诗并不孤立,引起人们对这一类诗的关注,进而探讨宋词对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太祖誓碑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叶梦得《避署漫抄》、王明清《挥麈后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的记载,宋太祖即位后不久,曾立秘密“誓碑”藏之于太庙,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杀大臣及言事之人。王曾瑜在《岳飞之死》一文中据此论证宋高宗违背“誓碑”之约,残杀岳飞。覃延欢又在《浅谈北宋的冗官》一文中,把北宋冗官的产生和“誓碑”联系起来,认为由于北宋统治者对官员采取“大度宽容”的政策,无论官员怎样为非作歹(反叛除外),极少处死或籍  相似文献   

14.
倡导“三教合一”是宋代思想界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宋代儒、释、道各家“三教合一”思想的考察,分析了每家的理论特色,指出:宋代的“三教合一”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唱,佛、道为伴唱而共谱的时代之曲。宋代“三教合一”思潮不仅完成了三教之间的理论整合,推动了理学的形成,而且造就了以“和合”为特征的深层民族心理结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论和词论中的雅俗观之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就发展趋势而言,偏重于“会通雅俗”与“重构雅俗”之别。二是就内在结构而言,是“文”“质”之异。三是就情感倾向而言,侧重于“褒扬”与“贬抑”之不同。四是就审美理想而言,主要是“枯澹”与“清空”之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承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辨析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厘清宋代诗论与词论雅俗观中的复杂内涵和其内在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有助于重构雅词词统。对“永依声”和“声依永”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恢复传统的歌诗传统,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宋代理学家认为医学是"小道",但他们也承认医学有"一物之理"。"理"正是宋代理学与宋代中医学互通的基础。从宋代物理之学这一崭新视角,论述宋代理学与宋代中医学对天人关系、对人体、对药物的各自认识,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剔除附加在中医学之上的道德伦理、谶纬迷信因素。把中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这是宋代理学相对于宋代中医学而言,可以提供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宋代中医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前者对后者的启发上。  相似文献   

17.
论宋代隐士     
宋代隐士人数之多超过前代,也为后代所不及,这与宋代内忧外患的现实密切相关。宋代隐士可分为真隐士、无可奈何的隐士、假隐士三种类型。隐士主观上不直接参与政治,客观上却挣脱不掉与现实政治的联系,同时,假隐士以终南为仕宦捷径,这是对退隐者原始目的的背叛与嘲弄,昭示着隐士这一社会现象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8.
“杯酒释兵权”是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杯酒释兵权”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皇权制度,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中国再次形成大一统王朝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军事保障,也为宋代文化科学事业的发达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但同时也产生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国家财政开支增加,行政缺乏效率,军队缺乏战斗力,为以后的政治改革添加了阻力,最终使宋王朝陷于积贫积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孙崇政 《中华魂》2000,(3):38-39
所谓官冗,就是机构重叠臃肿,官员数量超过实际需要,致使职任闲散,人浮于事。其结果必然是虚耗国家财富,加重百姓负担,而且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说,官冗,实为蠹国耗民之大患。纵观我国几千年封建历史,官冗之患,莫过于两宋,两宋之所以'积贫、积弱',主要症结在于300多年来始终被冗官、冗兵、冗费三大弊政所困扰。  相似文献   

20.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