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与当代工程技术人才所需能力培养不匹配的问题,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提出全过程考核、开展综合设计型和研究探索型实验、设计答辩环节和工程情境下命题等改革措施,同时建议采用团队教学、线上线下融合、实验与理论融合的教学方式,并应用于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程仿生研究为优势,进行“仿生设计学”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把握工科人才的核心素养,培养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在“新工科”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工程仿生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用创新、系统、融合的方式解决具体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个个网络红人的迅速走红,一些学者认为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网民们的追捧是造成这些网络红人人气飙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认为网络红人给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价值判断等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网络红人并没有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太大的道德冲击,大学生们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性思考与健康的价值判断,即使是那些学者们所认定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完全归罪于网络红人现象,而是应当在更广泛的社会价值与伦理道德层面,去探究其复杂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成败直接相关。剑桥现象的案例表明,认知型社会资本是创新集群内创新、创业文化的核心,建立一个共同目的社区是创新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关系型社会资本对新企业的建立至关重要,而结构型社会资本则直接关系到创新集群的有效运作。在创新集群形成的过程中,企业家的社会资本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该文从工程管理信息化导论课程的特点出发,研究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分析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开设的相关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之间相对零散、内容缺乏逻辑关系。同时,对该课程分别从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体系等多维度提出课程改革措施。针对教学过程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教学体系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 《青岛画报》2013,(8):60-61
所谓现象级电影是指一段时间内被很多人观看、谈论,形成热门话题,其规模之大几乎形成一种社会现象。6月27日《小时代》上映首日便席卷7300万票房,创下国内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之后两周票房过4亿,但票房一路飘红的背后却是骂声猛烈,使之成为2013年中国电影乱象中最大的现象级影片。4月底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又一部票房爆炸、引起广泛讨论的现  相似文献   

7.
2017年,教育部推行“新工科”建设,以支持和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1-2]。秉承“新工科”建设内涵,武汉工程大学于2017年探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途径。该文通过分析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近五年来教学改革后的现状和仍然存在的问题,确立培养“新时代复合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通过遴选优质教学资源、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有效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政出台】 弃婴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社会现象。及时发现和妥善照顾弃婴,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由于弃婴行为的隐蔽性,导致弃婴不易被及时发现,被遗弃的婴儿受到二次伤害甚至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针对弃婴权益保护问题,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经过近4年的深入调研,今年4月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论证了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婴儿安全岛"的做法和取得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2011,(12):65
在党中央不断强调和推进社会管理的今天,构建与社会服务功能相协同的现代民政理论、方法和运行机制的迫切性日益彰显。为顺应新形势发展和新课题要求,《社会工作》杂志2012年推出"江西民政"版,以关注、思考民政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主要栏目和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面临若干困惑:在理论上,个人“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否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实践中,如何构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制度体系?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正确区分“私有制”与“私有财产”,明确劳动者应当实现对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的真正占有,并提出一系列增收实践策略,如健全财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推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创新,拓展财产性投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1.
“小泉现象”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及文化背景。经济的长期萧条正演化为全面危机 ,人心思变。冷战后 ,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日本政治异常混乱与疲软 ,激发了民众对权威政治的渴望 ,导致权威政治的迅猛崛起。权威政治在日本演变成了“怪 (狂 )人政治”,是一种政治变异。“小泉现象”有其正面效应 ,但负面效应亦值得关注与警惕。  相似文献   

12.
小泉纯一郎上台之后的执政风格是高喊改革口号,对内攻击慎重改革派;对外不惜恶化与近邻国家的关系,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这种黑白分明,专攻一点的执政风格赢得了对现状不满的日本国民的高支持率,使得小泉内阁的政客们争相仿效,日本政界俨然出现了一种"小泉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帮助小泉内阁顺利地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还使后小泉的继承者需要按照小泉的政治路线走下去.因此小泉的对内右倾保守主义改革、对外强硬外交路线势必还会继续.就中日关系来说,我们需要警惕日本政治家借机煽动反华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3.
"人"属于哲学关注的中心,在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为本"的解读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表现出诠释的差异性.时空差异、哲学前提、理论框架及价值取向的异质性是不同哲学流派对"以人为本"给出不同答案的成因.总体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以人为本"是对以往相关理论的"扬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内在的对接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解读"网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梅 《社会》2001,(9):35-38
背景及概念界定现在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电脑的频率越来越高 ,电脑联网加强了这种以电脑为中介展开交往和“接触”的趋势。互联网以其独特优势诱惑人们把大部分人类生活搬上互联网 ,“数字化生存”这一新名词的产生明确地告诉我们 ,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开始了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存状态。性爱主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进入互联网 ,并且成为人们登陆互联网 ,在互联网上“留连忘返”的重要诱因。不管社会文化再怎么否认 ,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虚拟性行为的最大场所。特别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族群 ,网络性活动更是具有无可抗拒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15.
卢现祥 《创新》2009,3(9):5-10
斯蒂格勒"领导人法则"是指中高收入集团是公共支出计划的主要受益者,而低收入者从中收益甚微。国外学者根据不同国家的数据证实或证伪了斯蒂格勒"领导人法则"。我国斯蒂格勒"领导人法则"现象有三个特征,一是越是接近权力的群体其收入就越高;二是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非均等性比较严重,尤其表现为城乡巨大的差距;三是财政支出中,富人受益多于穷人。我国斯蒂格勒"领导人法则"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体制和制度上的。因此,我国首先要实现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其次,要完善我国的公共支出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良进 《社会》2002,(5):31-33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 ,一种被称为“过劳死”的现象正向中国蔓延。据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 ,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 ;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 ;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 ;脾气暴躁、焦虑的占48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维分析框架与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研究相结合,探讨日本大三主流报纸中"爆买"现象的话语构建方式。研究发现:2015年初以来,"爆买"现象的话语建构方式呈现"积极推进"到"消极评价"的阶段性差异;其行为主体的"中国赴日游客"呈现为"积极服务的对象""不理智的购物者""社会秩序的挑战者""中国经济表现的缩影"等多元化、渐变式的形象特征。此外,"爆买"一词的语义范围扩展至"双11"、海外采购、科技界的人才竞争等领域,标签化和污名化的消极语义韵特征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杨雅丽 《唐都学刊》2002,18(4):106-109
郑玄、孔颖达等训诂大师皆将《礼记·礼器》篇名及篇首“礼器”之语诠释为“礼能使人成器”。这种解释与孔子“君子不器”的哲学命题相悖 ;孔子和儒家认为人乃“天地之心” ,礼是人治国、修身之器 ,故“礼器”不得解释为“礼能使人成器” ;儒家坚信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能仅有一器之用 ,而应该成为博学通才。“礼器”当为古汉语判断句式 ,意思是“礼是器具” ,可以理解为“礼是人修身之器”。  相似文献   

19.
“红色经典”现象与大众文化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娜 《唐都学刊》2005,21(3):103-107
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化转型进程中的"红色经典"改编热,除折射出了国人对信仰缺失、人心不古、道德淡化的消费主义时代的失望和不满,以及为解除精神困顿和信仰焦虑而产生的对英雄、崇高、理想的精神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透过政治话语的参与和大众审美文化对红色改编的关注,发现国人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显现出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