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庸小说中的鲁迅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庸小说中,存在着无可辩驳的深层次的鲁迅精神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对个性解放要求的追求和对“吃人”文化的批判方面.鲁迅对金庸的这一影响再次表明,通俗文学创作同样可能造就一些杰出的文学大师和巨匠.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和人的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人的权利、尊严、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我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人的现实和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我管理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彰显人的生命伦理精神,提升人的自我价值,创造人的社会价值,由此实现人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琳 《社会科学研究》2006,3(2):179-184
"英雄人物"创作模式从延安时期发端,经历了形成时期(1950年代初期)、成熟时期(1950年代中后期-1960年代中期)、极端时期(1960年代后期-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之后趋于消亡.1950年代初的<文艺报>,作为"发布文艺政策,推进文学运动,举荐优秀作品的‘阵地’",在建立"英雄人物"创作模式的批评实践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个时期的<文艺报>连续组织了几次关于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大讨论,并通过创作批评树立新的文艺范式.一些理论家和知名作家也在<文艺报>上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理论见解,都涉及到"英雄人物"的创造问题,如茅盾、丁玲、冯雪峰、韦君宜、王朝闻、邓友梅、陈涌、敏泽、王世德、周立波等.这些讨论和理论见解触及到了这一创作模式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看出,僵化的"英雄人物"形象并不是文革的特殊产物,其多种元素在建国之初便已定型,这些元素中也包括了一些致命的因子,预示了这一模式在将来夭折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张剑 《殷都学刊》2001,(4):72-75
本文以香港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为基点,对香港女作家黄碧云独特的个性心理进行了剖析;从而对其作品中所描绘的诸多丑恶意象、以及流露出来的飘离感和病态感给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的成败论,具体体现在对英雄人物功业成败分析、战争原因揭示,以及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汉朝和魏、蜀、吴兴亡的描写等方面。成败论的真谛在于,强调英雄人物自身品质、才能和个性条件的作用,汉末三国兴亡历史则是由政治演变、军事较量所决定的。注重法、术、势对劝业成败和国家兴亡的关键作用。而有关天命论的解释,只是其成败论的一层神秘外衣。成败论的主导倾向是唯物的,具有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巨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6.
建国前后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学术论坛》2004,(4):125-129
建国前后,中国文学里充斥着英雄意绪,英雄人物以其超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文学人物形象的主体。文章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考察,将其区分为战士型、农民型、工人型三个类别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雄人物的叙事模式作了举要描述。  相似文献   

7.
在文艺创作中,有的人把其他英雄人物与主要英雄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喻作“水涨船高”,这有一定的道理。把其他英雄人物比作“水”,把主要英雄人物喻作“船”,“水涨船高”,就是:“水涨”是“船高”的基础和条件,“船高”是“水涨”的根本目的,二者是烘托与被烘托、陪衬与被陪衬的关系,前者必须服从后者。其他英雄人物当然也要作为一个艺术典型来塑造,其起点愈高,愈能烘托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壮美;而主要英雄人物壮美,群英才能够相互生辉,体现出革命的、战斗的集体力量来。因此,“水涨”与“船高”即群象与英雄,二者互相联系,相得益彰,在作品中是辩证地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对版画问题的关注和论述集中体现了鲁迅的美术思想,同时也是鲁迅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艺术观不同于"直接"的反映论模式,其深刻性在于从新兴版画特有的形式意味中体味、张扬了人的生命力度,并渗透在文学创作的基调之中,共同构成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维度.本文拟从反叛因袭、张扬个性,新兴版画形式意味的战斗性,对人的本性的"驯顺"、"奴化"的批判,以及鲁迅不可调和的极端性格四个角度,论述鲁迅艺术观念中体现出生命力度与历史理性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文革”中的文学创作思想和理论,已经作过认真地批判,这种批判也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但当时主要着眼于政治路线及文艺思潮问题,对形成这种路线与思潮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涉及的比较少.最近偶然在笔记本上看到当年的一些记录,觉得很有意思.现将这段旧文摘引于下:/前面一页是姚文元的指示,是当时报社传达的,未注明时间/创作无产阶级对走资派作斗争的文艺作品,很重要.和走资派的斗争,要塑造英雄人物,这是很重要的.革命样板戏的基本经验,就是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不写好正面英雄人物,对走资派的批判也批不深.《春苗》所以写得好,就是正面英雄人物写得好.还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样板戏的经验,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才能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姚文元电话)/后面可能是从当时的内部材料摘录的,共三部分,未注明时间//第一部分:/上海市文化局举办创作员第三期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学习班,讨论文艺作品如何刻画走资派的间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战线》2007,(6):116-118
汉末以后,强烈的生命意识成为文人作品的主题,《文选》中便有7篇哀伤类赋,展示了一幅幅凄婉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11.
邵荃麟等同志主张“写中間人物”,反对創造工农兵英雄人物,他一再指摘写英雄人物的作品“現实性不足”,或者“現实主义不够”。他的理由說来說去,无非就是:英雄人物是“少数”,是“萌芽”,而“中间人物”是“大多数”,写英雄人物的大公无私、共产主义风格,沒有写矛盾錯綜复杂的“阴暗心理”,人物的“现实性”就不足。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看我們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洁的小说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这使张洁的小说一面指向生存的现实问题,一面指向精神世界的叩问.心理描写的恰当运用形成了张洁小说特有的心理化叙述风格,摇曳多姿的结构特点,水墨画和音乐抒情曲般的阅读效果,造就了张洁小说特有的人性内涵和精神深度.张洁的艺术选择与新时期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是受外国小说影响的结果,也是与她独特的精神个性相适应的.张洁以丰富的心理描写,让我们见证了生命书写的力量感.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现代作家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其标志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张扬.生命意识的觉醒,使现代作家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和个性解放,提倡“人的文学”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出现了富有现代生命意识的五四新人形象;理性精神的张扬,使现代作家肩负起启蒙与救国的双重历史使命,追求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考察五四现代作家独立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升学率、考试成绩仍作为横量教师教学的标尺。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自我感觉也差不多成为同一模子了。最近,看了几篇谈教师个性的文章,对自己感触比较深,也由此更深切明白在教学共性中追求个性发展是从事教育工作者应终身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具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善于培养具有个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简·爱》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女性主义研究者视为一篇女性独立宣言。简.爱也成了女性个性解放的典范。但20世纪美籍印裔的著名女学者佳亚特里.斯皮瓦克却将其置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对其进行审视,发现了其背后所隐含的种族问题,并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式阅读。  相似文献   

16.
“四人帮”给革命文艺所设置的种种关卡中,有一种叫做“不能写英雄人物的牺牲”。江青公然胡说描写英雄人物的牺牲,就是“人为地制造一个悲剧的结局”。从这个荒谬的命题出发,他们给我国许多反映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扣上渲染战争恐怖、颂扬革命苦难等大帽子,并为“文艺黑线”制造了一个莫须有的根据。在“四人帮”主宰文坛期间,这个谬论被奉为文艺创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写英雄人物的牺牲,写他们的“悲剧结局”成了一大禁区。在这种谬论影响下,不少作品表面上轰轰烈  相似文献   

17.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问世后,它生发出的两个问题引起了争议:梁生宝形象和新英雄人物创造问题;柳青设置和塑造徐改霞形象的意图.前者主要发生于研究者之间,规模宏大,成果丰硕.后者除了发生于研究者之间,还发生于受众之间,不成气候,迄无成说.……  相似文献   

18.
在“个体性”意义上理解的哲学个性 ,其真正根据在于人类生命的本性和本质 ,超越“抽象的人性论”的人的个性化内涵在当代被人们在主体性意义上理解为“自我”、“生命力”和“创造性”。哲学的个性极其各种哲学的个性化 ,是哲学具有的真实性和永恒价值 ,体现着哲学的生命力。我们关注哲学的个性源于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时代精神的探索。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大潮中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重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实现中国哲学在民族性与人类性相统一中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必将为解决中国和世界性问题贡献独特的智慧。创造有个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关键是在理解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个性化实质的基础上 ,在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独特反思中 ,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因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情感方式在南方小说家中独树一帜。基于自身生命体验和对生命本质属性的深入思考,她的小说创作延续了对孤独主题的不断挖掘,这使卡森·麦卡勒斯成为当之无愧的"心灵猎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超稳定的结构,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观念,为怪诞文学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和思想基础.巫的观念、民间信仰和道教、佛教等追求神异性和神秘主义,直接催生了怪诞文学艺术的产生.中国文学艺未以生命为美,促成了将不同的生命形式拼凑于一体的怪诞文学艺术.怪诞的文学艺术为生活在黑暗社会和异化世界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精神痛苦的假想性渠道.人类为表现个性、追求独创和免除审美疲劳,不断以陌生化的手法创造出怪诞的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