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社会分化日益呈现为一种不断加剧的态势。其中,广大农村社会的分化最突出地表现为农民的分化,而农民分化又主要表现为与经济收入紧密相连的职业分化。在中国农村业已发生较深层次的社会分化的前提下,谋求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必须得完成若干社会整合过程。从社会学视角看,必须在“分化—整合—再分化—再整合”的递进逻辑中把握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规民约:农村社会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分化,尤其是广大的农村社会成员分化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等的各个阶层,而不同于以往传统农村均质同构的社会。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分化给农村社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社会整合带来了挑战。在农村多元契约整合机制的构建中,村规民约当是其中受到重视的一种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组织结构缺位与农民自发组织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村的组织结构与农民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转型期农村组织的调整与建设问题,已成为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权益的表达、维护与保障,也影响到整个“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根本上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一、社会转型期农村组织结构的缺位  传统型农民组织主要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农村宗族组织。宗族组织作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和细胞,是国家与个体之间联系的中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传统型农民组织作为封建社会整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理论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背景下,其整合功能日益凸显出来。因此,要提高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力,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机制。本文认为,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发展态势以及社会文化的分化发展态势,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新的整合要求。为此,本文从分层整合方式、规范整合方式、强制整合方式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方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益分化日益扩大的问题。当代中国,在利益分化日益明显的背景下,要想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必须坚持社会公正的基本准则。因为社会公正准则在缩小利益差距,减少利益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上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具体而言,当代中国的社会整合应做到:以社会公正为指导畅通利益表达的途径,创造社会整合的前提;将社会公正的准则贯穿利益分配的过程,抓住社会整合的关键;以社会公正为指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整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社会整合战略,它为党的社会整合提供了方向和路径,也为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社会整合能力指明了着力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必须以利益分化为出发点,以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为归宿,建构起以利益整合为核心、以制度整合为保障、以价值整合为基础、以组织整合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社会整合机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对当代中国利益分化社会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社会分化的大背景下,因非农化方式和水平的不一,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村庄类型。以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尤家村为例,采用韦伯的多元分析法,从经济地位、声望地位和权力地位三个方面对农业型村庄的社会分层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村民自治的实施与国家对农村的社会控制放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背景下 ,把农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化为乡镇政权对村庄和农民控制的实践形态 ,就两者互动的内在关系和解决冲突的方式进行探讨。认为村民自治是农村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确定国家边界、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的体制安排 ,它意味着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传统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模式遭到瓦解 ,新的“乡村政治”模式在实践中造成了国家控制能力流失的可能 ,而自治条件下村庄内部非体制因素的出现增加了社会整合的难度。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改革乡镇政权、提高村庄整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控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左卫民 《学术研究》2001,4(12):124-130
司法职能分化于其他国家职能、社会职能的状况是区分现代型法院制度和传统型法院制度的重要分水岭.本文以两种类型法院制度为基本参照系,对司法职能分化的不同理念及不同形态作一简要论述,以期对建立我国现代型法院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席与断裂为农村高利贷的生成和盛行提供了社会土壤,而农村高利贷的存在必将加速社会分化、消解社会整合和挑战社会秩序,产生各种社会风险和危机。高利贷的治理需从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着手,改革社会制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民间组织和完善人际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鉴于此,中央提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时代命题。在此,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提出的背景与过程、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相关的几个概念及其关系、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分化问题日趋严重,挖掘乡村社会内部传统整合力成为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寺”与“坊”两个空间纬度说明了寺坊组织在回族乡村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并探析了回族寺坊组织作用及范围的延伸问题。由此刻画了当前回族乡村社会中传统社会整合实体的发展、变迁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都市化中的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法律多元论揭示了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国家法与民间法多元法律格局。文章运用乡村都市化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都市化的实质,指出乡村都市化侧重于村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家法制度和观念由此大幅度进入都市化的乡村;考察了乡村都市化背景下发生的典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分析了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文化背景,从而解释了这些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实质上是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的文化冲突;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在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通过文化整合来处理冲突,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农村走向城市,再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因此,在和谐城市化建设中,如何同步实现语言的和谐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国家的战略大事.本文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认同与城市语言和谐、语言生态与城市语言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语言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作为人类的基本聚落,其治理成效如何,直接攸关生产生活秩序能否有序、和谐、稳定。基于法治化框架来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与自治、德治有机对接,是确保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由于在当前的乡村社会场域之中,法治仍处于边缘化位置,“知情祛魅”现象又普遍存在,因此乡村治理的法治化虽有明显推进,但乡村治理系统的运转仍然不够顺畅。为此,需在继续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与“自治”“德治”两种治理范式之间的融合,由此驱动农村社会的稳定、协调、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青岛市坚持把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仍然是青岛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发展呈现的三大特点:现代因素的增多与民间传统文化的失传并存,历史连续性与文化断层并存,政治主导性与文化自觉精神缺失并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协调发展,乡村发展与文化传承同步,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尹业初 《北方论丛》2015,(2):153-157
传统社会以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平衡作为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社会伦理道德的产生即源于对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了解与重视。这使传统社会农民有着生态伦理的理性自觉意识,他们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确立人类与自然交往的态度和性质。现代农村建设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存在以资源与环境的损害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快速发展的价值取向,使农村生态受到了破坏。因此,应当从传统儒家智慧中汲取营养,认识到人最本质性的存在还是生态性存在,由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变,在生产生活中打破政经一体化机制,保持农村生态伦理的本位,才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政治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资本的理论构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资源,对提升当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效具有借鉴意义,信任社会资本能够提升农村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价值认同,规范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化,而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融资渠道。然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内,我国农村现代社会资本的分布还很不均衡,总体发育不够成熟,这其中,农村民众普遍社会信任的产生还面临许多困境,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制度规范存在不足,同时,农村公民社会不发达,农村文化类民间组织发育不良,农村民众参与意识较为薄弱,这些都构成了当下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社会根源,因此,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大力提升其现代社会资本存量,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地方官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农村民众的认识水平,积极转变地方政府的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过程的善治转变,并积极完善供给机制,大力培育农村民间组织,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中城乡一体化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重中之重。但我国长期以来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和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水平。为农民提供基本而又有保障的公共产品,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完善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