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尚书》中的《君陈》、《君牙》两篇久已亡佚,今可得见者唯有见引于《礼记》的寥寥数语,故而君陈与君牙的身份难以得到确证.新出竹书《良臣》将君陈与君牙列于武王之世,且地位与周公、召公相匹.根据这一线索,或可判断君陈即曹叔振铎而君牙则是太公望.两位都是辅佐武王建功立业的重臣,基本上符合《良臣》与《礼记》引文的记载.至于《书序》对此二篇的说解,则可能并没有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度为实现其君主立宪政治主张,寄希望于袁世凯,视“洪宪帝制”为契机,向袁世凯进献《君宪救国论》,为其登基称帝提供理论依据和舆论准备,从而加速了帝制实施的进程。《君宪救国论》集中反映了杨度在“洪宪帝制”时期极其矛盾的思想,也突出体现了其帝王之学与君宪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元结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作家和政治家,他主张诗文为政治服务,并提出了一套君道理论:仁、慈、劳、正、理为治世之本;荒、乱、虐、惑、伤为败亡之始;君主应纳谏求谏,闻过补阙。元结从十六个方面阐述了君主的行为准则,认为君主的言行只有符合民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成为治世明君,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这部“剧中剧”中,男儿身的宋丽伶以歌剧优伶女扮男装的身份完美的掩饰了他的真实身份——中方间谍,宋丽伶在扮演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一角时,以其蝴蝶的曼妙舞姿,东方的神秘气息让伽俐玛这个不知情的外交官正中其怀的落入了他“蝴蝶夫人“的美丽圈套。当双方最终对峙法庭时,活在自己东方幻想中的伽俐玛被宋丽伶的真相彻底击垮,走投无路的他选择了自我了结。伽俐玛是西方世界的符号,原本为拥有权力和帝国话语的伽俐玛却被一个被其定义为赢弱和充满女性气质的东方“蝴蝶君”完败。  相似文献   

5.
黄哲伦的《蝴蝶君》讲述了一个中国男性化装成女性,骗取法国外交官情报的故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剧本中所反映的父权制思想,可以揭示出现代文学中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  相似文献   

6.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概念整合是指在已经建立的心理空间网络的基础之上,各空间之间相互映射并以不同的方式合成新的空间。文艺作品的创作同样包含着概念整合这一认知过程,黄哲伦便是通过概念整合构建出了名剧《蝴蝶君》。概念整合理论与文学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文学领域内的研究,也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  相似文献   

7.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这一观念,最初见于明代晚期。在随后的清代获得了广泛流传,多见于康熙至乾隆年间的小说和戏曲。“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这一观念,分别经历了“君虽不惠.臣不敢不事君”、“君为臣纲”、“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等观念的衍化历程。明清时期君权的无限膨胀,君主专制的绝对强化是此观念产生、流传的现实背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咏史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并且完成了其早期的发展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以颜延之《五君咏》为标志,班固《咏史》所开创的纪体咏史诗传统被打破,传体咏史诗作为一种全新的咏史诗类型登上诗坛,为咏史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五君咏》亦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深切的人生关怀,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前此咏史诗或以叙事细碎而致酷不入情,或以情思繁芜而致结构散乱的缺陷,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找出了两人的共同性:反抗封建道德,追求个性解放,寻求女性价值和自尊,寻求理想爱情和人生,以及两人不同的年龄、身份、性格、环境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的反抗形式和性格发展的不同轨迹,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1.
最早出现于南朝刘宋时期的改葬古人现象 ,在武则天定都洛阳以后再次重现。武则天在缑山修建升仙太子庙时发现古人的墓葬群 ,并令重新改葬。这一习俗是古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和同时代东方各大国相较,秦国君储的稳定是一重大政治特征。本文通过史料排比、分析,归纳总结出秦人稳定君储的七大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三君"     
东汉桓灵之际 ,窦武、刘淑和陈蕃被天下士人尊称为“三君”。在三君中 ,“不畏强御”的陈蕃是清流派士大夫官僚的代表 ,是党人集团的政治领袖 ;窦武则以外戚的身份成为政治权力的靠山 ;宗室刘淑则为党人集团精神信仰的依托。以“三君”为领袖的党人集团的形成 ,是延熹二年以后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在皇权已经异化 ,不能代表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的情况下 ,以“三君”为代表的党人集团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建构自己的政治权威和道德权威 ,以维护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如果说党人集团的政治权威在皇权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的话 ,那么他们所建构的道德权威却远远地超过了皇权 ,并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如何当好国君呢?管子认为君主应是贤人,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要承担起管理官吏方面的职责,掌握驾驭臣下的手段.本文从君主的个人修养、君主的职责及统治术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管子的"君道"思想,充分肯定了管子思想的价值,并深入分析了其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引起了诸多观念的变革。就君民关系而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的重民意识,重新对君民关系进行思考,提出了“民贵君轻”、“尊君爱民”等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表现出一种对于历史的检讨。这种检讨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一种较为原始的民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鲍敬言主要反对儒家的纲常名教,用无君反对尊君,也反对玄学。他由对道家思想的改造而走向唯物主义。他从天地本无尊卑的世界观出发,提出“无君论”;又从无君论出发,提出空想社会的蓝图。这种空想社会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7.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陶渊明唯一一篇明确的写人传记,该文写尽了孟嘉的魏晋名士风度;透过该文,预设出"孟嘉即我,我即孟嘉"的身份,借此表达陶渊明对先祖的怀念和对魏晋风流的高度认同;《世说新语》未记载名士陶渊明,是刘义庆对陶渊明为人的不认可,但这不妨碍陶渊明名士风流。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反省,在专制政治体制背景下,旧惟有以劝说来提醒君王,希翼君王勤政爱民。就此而言,明代的社会政治家建构了一套天人之际的思想体系,包括“天→君→臣→民”拾级而下的权威体系,以及由下而上的“民→臣→君→天”的顺命路线。  相似文献   

19.
虚君共和是辛亥革命期间康有为沟通帝制与共和的政治理论和方案,学界基本根据《与黎元洪、黄兴、汤化龙书》《救亡论》《共和政体论》等文的刊本研析其内涵,无法说清相关文本既区分又混同虚君共和与君主立宪的矛盾现象,对文章写作时间的认识也较为粗疏。通过仔细辨识《与黎元洪、黄兴、汤化龙书》《救亡论》《共和政体论》等文手稿的原生样态、修改痕迹及其与刊本的异同,可以发现康有为最初其实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共和的,后来为应对政局变化,才利用共和概念的模糊性扩充共和类型,将君主立宪改成虚君共和,结果导致虚君共和与君主立宪关系暧昧含混。还原康有为提出虚君共和论的来龙去脉,亦可在研究方法层面提示我们,解读康有为的思想观念应尽可能注意其因应时势变化而不断调整修改的一面,避免直接选取片段表述进行思想演绎,“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之弊。  相似文献   

20.
影片《蝴蝶君》所讲述的似乎只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然而对于观众来说却是一部新颖的作品。影片最大的意义在于解构了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定模式 ,并有助于人们重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