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庄子逍遥之旨是通过“小大之辩”的寓言揭示的,但历代学者对“小大之辩”的注解各异。郭象从庄子万物自足其性的思想出发,认为小大虽殊,但其逍遥是一样的。钟泰、支道林等则从人的境界处立论,但二者又有不同,钟泰认为“赞大而斥小”,支道林则认为小大皆未适逍遥。各家都企图立足庄子思想,揭示逍遥之旨。庄子之进路在于通过“小大之辩”,进而超越“小大之辩”,进入逍遥之境。  相似文献   

2.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本文首先对"逍遥"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阐释,从"逍遥"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理解。其次论述了"小大之辩",只有理解了"小大之辩"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庄子"逍遥"的境界,因此,小大之辩可谓"逍遥游"的前提。最后进入"无己"、"无功"、"无名"三境界,达到这三境界,就最终达到了"逍遥"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孟子志在救治功利主义横行的整个战国时代,以“人禽之辨”拔本塞源,以“义利之辨”崇本息末,以“王霸之辨”治乱救弊,旨在开显一种不仅可为当世开太平亦可为万世开太平的修身治世之道。这是平议孟子“三辨之学”,澄清后人误解或创造性诠释,避免厚责古人或厚诬古人的重要线索与研究基础。由此出发,可以清晰判断古今学者有关《孟子》“三辨之学”的代表性观点哪些分别与孟子的“本有之意”“当有之意”与“未有之意”相对应,从而有助于在对孟子尽可能平实了解的基础之上,还原《孟子》义理架构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唐人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了“味外之旨”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对中国诗学理论是一大贡献,而且从阅读欣赏角度指出文学作品的高妙境界在“味外之旨”,也就是说,在解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时,读者借助自己的想像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这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从自由视角观照生命本体,追求一种具有个性解放与形而上内在超越意蕴的自由,是贯穿庄子与尼采生命哲学的主线。在通向“逍遥无待”与“酒神狂欢”的自由之境中,庄子强调个体应通过“心斋”、“坐忘”的方式,祛除一切违背本性的外在束缚,返归与道为一的澄明之境;尼采则强调个体要历经从骆驼、狮子到小孩的三种精神变形,持守生命本真,成为具有强力意志、充满激情与创造活力的强者。两者的自由思想对启示人们关注生命、塑造独立人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中的小大之辩的观念,呈现出复杂的状态,不同学者对此看法时常出现矛盾,即使是同学者,有时态度也模糊不清.只有统观全书,经过不同篇章不同角度的深入解释,才能形成统一而清晰的认识.无论是打破相对,还是要还归自我,都是要进入那个无需人管理,无需人解释,没有人为理论的完全是自生,自化的整体的自然生命世界,这个世界就是逍遥之境,达到逍遥的门径则是辨"小"、"大",由"小"入"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清"华夏"与"中国"的概念开始,引伸到中国人的中国观.中国人的中国观形成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叫做"华夏之辨",另一个阶段叫做"华夏大防".本文重点阐述了华夏之辨的产生、流布及其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强调了"华夏之辨"转为"华夏大防"的必然性.本文分析了儒家思想对"华夏之辨"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了"华夏之辨"毁灭性危害,当然也涉及到"华夏之辨"与"华夏大防"对中国人国民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深层思想文化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人禽之辨”是儒家的重要话题。儒家讨论这个问题,旨在强调人有道德,禽兽没有。以我多年来坚持的三分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新的思考,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不是人必须讲道德,否则便与禽兽无异,而是人如果不讲道德,连禽兽都不如。  相似文献   

9.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表述了庄子的自由思想,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精神解放与超脱。综观《逍遥游》通篇,我们可发现,在庄子文字的回环曲折中,随着以“大小之辩”为始,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展开,层层递进进行例证分析,通过神奇的寓言而隐喻出何为逍遥的主题,再以“有用无用之辩”对此概括总结,得出如何逍遥这一结论。由这一基本的逻辑框架,我们可以得出庄子逍遥思想的主线:“大小之辩”——逍遥有待、“无已无功无名”——逍遥无待、“有用无用之辩”——超越之途。  相似文献   

10.
“和”之源与“和同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和”文化最初源于人们对于“声音之和”、“饮食之和”、“嘉禾之和”等日常经验事物的感知,然后通过在历史实践中创造性地构建礼义之和而进入“和”的本质视域,最后在“和同之辨”中获得对“和”的本体升华和人本把握。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从源头上探寻“和”的产生以及“和同之辨”的源流,并对其进行现代的阐释,乃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话语基调为言语参与者提供说话的根基。在表达请求言语行为时,双方都要遵守与之相关的社会基调和交际风格的约定,求得请求言语的表达不会损伤别人的"面子"观。作者通过对话语基调和言语策略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说话双方如何委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文章初步探讨了休闲的本质 ,考察了西方人与中国人的休闲传统 ,介绍了休闲学缘起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男高音难的特征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歌唱中,要科学地解决男高音难的问题,首先应正确地认识其声音特征、发声技术特征和心理特征;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长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并掌握其发声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还要会巧妙地"喊叫".  相似文献   

14.
休闲文学在我国“悄然勃兴”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其特征的概括以及对其意义的认识却不尽一致。休闲文学是神圣文学家族中的一员 ,它不是伪文学 ,能使读者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领悟 ;它不以带给人感官刺激为目的 ,而以怡情养性为旨归 ,是一种具有高度能动性、自觉性的文学 ,具有建设性 ,和低级趣味没有必然联系 ,是一种培养人文精神、净化人类心灵 ,告诉人们用审美的态度看世界的文学  相似文献   

15.
李白在诗中使用的"兴"及与"兴"相关的词汇如"逸兴"、"游兴"等,有突出的表现特点和深刻的内涵,由此可以了解和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状态、作品风格、性情个性等.李白不仅是浪漫的主观诗人,同时还是一个生活在日常中且为世俗的规则和生活目标所影响的诗人.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前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确立精品意识,创立品牌期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报要创立品牌期刊,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确立精品意识,争创品牌期刊;三要坚持学报的特色化;四要在学报编排上坚持国际化与规范化;五要全面实现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建设楚辞学术文化,离不开对楚辞研究传统的承继,但承继的应该是传统的优点而非短处。发展楚辞学术文化,尤其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须靠坚忍不拔的实践努力,而不是标新立异的叫卖,或是对西方新说毫无鉴别眼光和扬弃精神的套用。有志气、有自信的楚辞研究者,完全不必理会学术界风来风去的变幻,宜将研究的根系深深布展在地底,靠坚毅的探索之芽顶破厚土,长成风雨难撼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9.
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斐伏尔考察了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异化现象,提出要消除人类的异化,必须实现走向“总体的人”的目标、进行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异化观的锋芒指向现代西方社会、实现人的主体性和解放,这是应该肯定的。列斐伏尔对社会主义异化的大胆预言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警醒作用。但列斐伏尔过于夸大异化的性质和作用,认为只能消除异化的某种形式,而异化本身是无法消除的。我们要认识到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现象,不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20.
对闲暇教育的紧迫性与课程内容构成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大发展 ,当代中国中小学闲暇教育已刻不容缓。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现状的强烈要求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闲暇教育在现阶段应以独立的课程形式出现。课程内容有这样几方面 :认识闲暇价值 ,培养闲暇技能 ,个性化地安排闲暇生活 ,不断提高闲暇生活质量。它们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