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晚清思想文化界的一颗慧星。他不仅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取得较高成就,特别是他写的诗歌在中国近代诗坛占有显著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早期鲁迅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是很具代表性的。研究早期鲁迅思想,固然应该研究达尔文、尼采、厨川白村等外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他的影响,但从早期鲁迅“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反射和回声体现在鲁迅思想中,构成了早期鲁迅思想的特征,早期鲁迅才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占重要的一席。一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这个封建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同时,西方的物质文明(运用近代先进技术武装的坚船利炮和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品)猛烈地冲击着这东方古国的自大、愚昧。帝国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爱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师渠 《河北学刊》2005,25(4):174-183
中国与忠君相联系的传统的爱国思想,在甲午战争前后,因救亡图存的刺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戊戌维新运动为载体,以西方社会进化论为中介,最终实现了向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转换。梁启超作为维新运动的要角和敏锐的思想家,成为了实现三者融通和最早揭橥现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旗帜的代表性人物,也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主义的第一人。他的爱国论与政治论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富有实践意义的思想指导,充满着激情、创意与启迪。不论事实上存在有多少失误,其论说在不同的阶段上总是虎虎有生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惟如是,他的许多隽永和富有哲理的观点至今仍不失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近代社会开端的一位先进思想家。他的社会批判和社会改良思想,对晚清思想之解放,发生过重大影响。因此,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对他备为推崇,尊之为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5.
粗粗比较五四启蒙家与晚清维新派思想家对个体自由问题的论述,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陈独秀、胡适等人在五四时期倡导的个体自由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晚清维新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等有关主张的重提。两个时代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基于相同的出发点:寻找一条快捷的使民族走上富强的途径。然而,他们的主张在各自的时代产生的社会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晚清知识分子无保留地接受了严复介绍的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二千余年,作为封建文化主体的儒家经学,在社会上有着很深的影响,形成一种传统的力量.孔子成为偶象,非圣等于犯法.鸦片战争以后,一些封建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转化,但孔子迷信依然存在,即使是有影响的思想家,也摆脱不了儒学的羁绊.这里,可举康有为为例.康有为是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他要求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企图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模型来改变中国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法律思想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研究黄遵宪,认为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丰富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政治人物,他在引进西方民主、法律思想及在法律实践方面的活动,对促进中国封建法制向近代资产阶级法制的过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李大钊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兆辰 《河北学刊》2005,25(3):88-92
关于李大钊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有的人感到迷惑不解,更有的人据此认为李大钊的历史观是多元的、对唯物史观点持批判态度的。事实上,李大钊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教学研究与他对唯物史观的宣传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件事。他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意在说明,唯物史观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西方进步历史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进步的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前提。他在对史学思想史的教学中虽然没有更多地讲唯物史观,但他进行这种探索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他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亟待实现三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亟待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突破以 1 84 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西方—苏俄”话语模式 ,据实确认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已具有自己内发原生的近代性思想文化因素 ,以明清之际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 ;二是突破把近代思想史与社会史的“运动”相对应的话语模式 ,重新梳理近代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如实反映思想精英引导政治精英的先导作用 ;三是突破单纯地“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话语模式 ,如实反映中国本土固有的近代性思想文化资源在思想演变中的作用 ,展示思想界多元互动的生动格局。  相似文献   

10.
哈曼的伦敦之行及其思想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卫东 《河北学刊》2005,25(2):90-96
哈曼是最早对启蒙运动提出系统批判和深刻质疑的思想家之一,在德国思想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1757-1759年的伦敦之行是哈曼思想历程中的转折点,由此,他离开了德国主流的启蒙路线,转而皈依基督教,试 图开辟一条全新但却另类的启蒙路线。作为思想史事件,哈曼的伦敦之行对德国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与上世纪之交,在中学与西学的激烈斗争中衍生出两种文体的撞击,这两种文体就是内容上“载道”、形式上拟古的八股文和西方文化的载体梁启超的新文体。前者随着思想内容的腐朽渐次丧失活力,后者随着资产阶级文化的广泛传播日益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目前,全国流行的“文化热”已化作研究中西文化的动力,晚清中西文化的大撞中资产阶级文化产生过怎样的影响,曾给中国的古老文化以怎样的冲击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力,然而却意外地冷遇了资产阶级文化在晚清中国的载体之一“新文体”,笔者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因此,选取“论梁启超新文体的外来影响”这一题目,在横的比较中去接近新文体的研究客体,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在近代西方文化传入的条件下已注入了新的内容,它成了沟通“中学”与“西学”、“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的桥梁,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从古代迈向近代的思想动因。康有为就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转向“西学”寻求“经世”的途径,最后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思想史上,夷夏之辨的观念主要形成了两种逻辑。第一种逻辑认为文化先进的是华夏,而中国(大清)的文化先进,所以中国(大清)是华夏;第二种逻辑是因为华夏是文化先进的地方,而中国(大清)是华夏,所以中国(大清)的文化先进。由于中国长期在各方面领先,中国有文化既是前提也是结论,两种逻辑面目不清。而晚清之际,中国文化是先进文化已不再是必然。抱残守缺之士以第二种逻辑而抗拒西方文明,一些进步人士则以第一种逻辑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此外,清朝统治者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使得弥平华夷和强调华夷两种思想共存,均成为晚清士人的思想资源。我们回顾这段思想史,应还原其多重面相,而不应采用辉格史式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提摩太在中国近代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他的社会活动对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都有较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山西大学堂的建立和发展、外文科学教科书的翻译、科普知识的传播和推动都具有时代意义,对晚清中国科技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出现了一股“研究西方热”。它的出现 ,一方面是中国思想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所致。在这股热潮中 ,经世思想家们共刊刻了 2 2种有关研究西方的著作 ,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历史、现状以及当时的世界大势。鸦片战争前后的“研究西方热”充满了爱国激情 ,饱含着求索精神 ,具有拓荒意义。但是 ,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论钱江     
广东--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从鸦片战争时起,便有无数的爱国者,从全国各地纷纷前来这里,与广东人民一起,共同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钱江,就是这些爱国者当中的一个。他生平最为光辉的活动,就是与鸦片战后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投降斗争的掀起过程,紧密相连,特别是由他草拟的广东人民反侵略反投降的宣言--《全粤义士义民公檄》,更是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近代广东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7.
试论蔡元培早期国民教育思想之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从中国旧时代里走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早期国民教育思想是在同旧的封建教育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中、在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薰染下 ,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实践、探索而形成的 ,他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一扫旧时学界保守、封闭的陈习陋俗 ,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风 ,至今仍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前,他抨击时政,力主禁烟;鸦片战争爆发时,经林则徐推荐,曾协助两江总督裕谦办理浙江军务,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实际斗争,鸦片战争失败后,他努力探索清王朝衰弱和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于1842年底,完成了《海国图志》的巨著。在书中,魏源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善师夷者,能制四夷”的进步主张①。为了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他强调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情,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向资本主义国家寻找“制夷”的知识。魏源和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样,不愧是近代杰出的爱国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一位先驱者。  相似文献   

19.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11,(3):116-118
郑观应是近代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和实践影响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人。他所翻译的西书以及宣传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他所翻译和撰写的关于学校、女教、西学、考试等文章,形成其特有的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加速了他"西学"救国核心思想的形成.他通过著书、翻译来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反对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批判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力倡西学"愈愚".严复的西学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亦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