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创新的典范--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方法的基础上 ,对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他的出发点是探索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使社会主义能够发挥出它固有的优越性 ;他一开始就把市场经济仅仅作为一种组织经济的方法和手段 ,把计划、计划经济、计划调节 ,市场、市场经济、市场调节看作是同义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破除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到西方经济学一致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 ,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使我们在计划和市场关系上的认识有了创造性的重大突破 ,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解决了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关键问题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已经作出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是偶然的,这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马恩原来曾经设想,生产资料是由全社会共同占有,商品和货币将会自行消亡,社会总劳动将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分配于各个部门,产品也是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我国治理整顿和金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坚持和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的市场取向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分歧.因此,理论上的统一和认识上的一致,便成为坚持和深化金融市场取向改革的关键,我认为:第一,深化金融市场取向改革,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它不仅充分肯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属性,而且明确了它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指出,无产阶级一旦剥夺了剥夺者,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社会生产就能得到有计划的发展。斯大林根据三十余年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这对我们认识计划经济的规律性和指导国民经济计划的实践具有很重大的意义。然而我们还不能说对这方面规律性的认识已经近于完满。随着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和更加细致。  相似文献   

5.
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因此它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也就是实现社会主经济现代化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大力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能保证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大力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必须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发展,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建立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研究有计划商品经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因此,如何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商品关系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搞清楚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属性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率济”。这个深刻概括,不但对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简单回顾一下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理论的由来和发展,对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正确论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地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它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就如何正确认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要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从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对我国13年经济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人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次认识上的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新经济运行方式,是用市场机制来代替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它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必然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深刻的影响,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转换其经营机制。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坚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用计划指导整个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不断巩固和发展,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计划经济,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能认识和利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我们知道,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着复杂的分工,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为了使社会生产能够不断地顺利进行,客观上要求根据整个社会的需要,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使国民经济各个  相似文献   

11.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探索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基本经验主要是: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并不具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属性;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在理论和实践上区分计划体制和计划本身的区别,同时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防止陷入对市场的迷信;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有效干预社会发展的机制,构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性思想。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体。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促进,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两个内在的、本质的、不可缺少的属性。有计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意义,认识更为深刻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生产资料是商品,全民所有制经济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等一系列问题上,已经没有很多争议了。但是有些同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之外的东西,认为充分利用价值规律会导致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是与计划经济相矛盾的。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必须突破,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明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相容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贡献,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现特点,对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已实行公共所有,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同生产资料在公有制基础上直接结合在一起,整个生产过程由劳动者支配,社会产品也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样,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此外,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三个阶段:1、1978年前的"计划经济"理论与行政性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相适应,有它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2、80年代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与"双轨制"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在理论上有突破,改革亦有成效,但本身带有不彻底的局限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大发展,它必将推进我国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有权明确的不完全竞争型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两者要结合。邓小平"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突破了计划与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相互排斥不能结合的传统认识,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理论支撑,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科学发展和实现执政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党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上所作出的明智选择.本文仅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计划经济之间的关系谈些浅显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经济活动靠什么来进行调节呢?过去,传统的看法和做法是靠计划来调节,即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计划机关制定统一的、包罗万象的计划,整个社会所有经济单位,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单位都得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市场只起一点补充的作用。这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为或基本上看成为产品经济的结果。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发表以后,有重大突破,承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发生作用,承认了计划要反映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但是,由于斯大林同志认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只在商品流通中有调节作用,在生产中只有影响作用,因而对市场的作用还是重视不够的。一句话,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理论是不彻底的,还没有摆脱产品经济的框框。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调节理论,就必然是靠计划来调节,而计划同市场的关系也只能是某种程度的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仅要求物质资料生产有计划地进行,而且要求人类自身的生产也有计划地进行,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平衡。在人口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局部的不平衡现象是经常出现的,这就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只有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划分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以及关于两个方面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