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新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尖锐和人类环境保护活动的不断强化,一股环境外交热正在各国兴起,建立国际环境新秩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治家的重要议题。本文拟从国际环境法的角度就建立国际环境新秩序的问题作些探讨。 一、国际环境法在建立国际环境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环境新秩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指国际环境领域中各国共同协议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虽然仍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大国,但是由于其所面临的内部问题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使得俄罗斯在外交领域可回旋的空间有限。为了给国内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普京政府以一种实用主义风格的对外政策周旋于国际社会之中,力图争取到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阶段,为俄罗斯的复兴创造机会。但这种实用主义外交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国家信用的逐渐流失而无法深化与他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排斥"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西方社会政策的研究焦点,到目前"反社会排斥"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政策研究的共同话题.依循其兴起背景及概念演进,社会排斥理论在贫困、剥夺理路基础上释放出巨大的政策内涵,它与社会政策的内在契合性使之成为了这一语境中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4.
禁运与反禁运: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美国外交档案及其他中英文资料,论述了5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演变过程,阐释了新中国政府颇有成效的反禁运努力。文章认为,50年代两国的禁运与反禁运,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场严重斗争。  相似文献   

5.
60年代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 ,美国曾对中国实施过所谓“微开门 (keepthedoorajar)”的政策。这是一个被史学家忽视的问题。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华政策相比 ,肯尼迪政府的这一政策是相对中立的。其主要内容有 :认可中国的现实存在 ;主张降低敌对 ,尝试“接触” ;除了“遏制”外 ,还对中国施加“引导”策略。本文利用美国外交档案文件 ,对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特点、提出的原因以及实施情况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汤森运动是一场老年人争取自身经济保障的运动。经济环境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是这场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汤森运动历经三个阶段,最终未能达成其目标。经济的繁荣、汤森计划的过于激进、老年人群体的生理局限是导致汤森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它推动了美国老年保障制度的发展,引起了美国全社会对老年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人权外交"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里根政府时期,该政策有着理论的传承性、标准的双重性、手段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狭隘性四个明显的特征.里根时代是美国"人权外交"的成熟阶段,它既是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政策的继承与超越,并对冷战后该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晓春 《云梦学刊》2010,31(3):61-63
国内外学术界就美国新保守派外交思想的内容及其对当代美国外交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探讨,对新保守派崛起时的思想与主张却鲜有关注。新保守派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美国社会60、70年代动荡局势的产物。他们针对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美国的国际国内局势形成了独到的思想与主张。新保守派的崛起一方面是对自由主义的内省.它提出的现实可行的国内政策确实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是,其在外交领域极为简单化的、带有道德绝对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攻击和鼓吹是极为偏执和短见的。  相似文献   

9.
冯建勇 《学术月刊》2023,(2):186-198
民国时期的边疆治理呈现出明显的“外交化”特征。1930年代初,国民政府更是将边疆治理“外交化”理论化、政策化。边疆治理“外交化”主要采取搁置、妥协的边疆统合策略,在本质上是向列强让渡边疆地方的相关权益,因此,彼时从政府到舆论均将边疆治理“外交化”政策视作一项权宜之计,即在国家实力不足和地缘政治环境恶劣的情形下,通过边疆外交,最大限度地稳定边疆局势、维护边疆主权。从国民政府边疆治理“外交化”的实施过程来看,伴随着地缘政治因素和国家实力因素两个变量的分化、重组,在不同阶段、不同地方,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期待亦有所不同。当国民政府尝试将边疆治理“外交化”的时候,表明国民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边疆治理应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具体来说,在边疆地区,需要凝聚当地上层政治社会知识精英的人心,求得中央与地方对外政策、行动上的一致;在外交关系上,需要尽可能获得相关利益方的谅解,消解列强干涉中国边疆之可能,并在时机成熟的情形下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现代化理论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迅速兴起的一门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什么是现代化、衡量社会现代化的标准等,学者们还有不少争议.本文仅就社会现代化标准问题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及成果作一简要概述.一、主要观点较早着手研究现代化理论的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把  相似文献   

11.
新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史上孤立主义思潮的再发展,两者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新孤立主义的兴起与美国外交传统和冷战后的现实状况有关,它主张对美国外交重新定位,修改全球干涉主义的原有思路。但这与业已巩固的美国主流外交政策价值取向相背离,因此并未对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发展前景黯淡。但由于外交思维的惯性,它仍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主要发达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李洁80年代以后,针对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滞胀”问题,各发达国家政府都把反通贷膨胀、稳定物价作为政府的重要目标和长期政策,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反通货膨胀的机制来保证上述政策目标的实施。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前阶段的公平问题和政府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阶段的公平问题和政府的政策取向周毅之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了人们极为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格局也相应加速发生变化,公平问题在中国各类社会问题的构成及相互关系体系中令人注目地突显起来。这预示着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历届政府敌视中国,对中国实行不承认和孤立。封锁、贸易禁运以及支持各种反华势力推翻中国合法政府的政策。60年代末上台的尼克松政府一改此政策,实行了与中国对话、谈判,改善关系并力图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策。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是美国战后世界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中国、美国和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对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有关方面加以简要评述。一、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调整概况1969年1月,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鉴于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尼克松政府开始调整美国…  相似文献   

15.
拜登政府就职以来,提出“美国回来了”和“中产阶级外交”两个口号,力图在外恢复美国的软实力,对内更好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但其实际推行的政策仍带有“美国优先”的浓重痕迹。拜登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的手段与特朗普政府有很大不同,在侧重正面引导舆论的同时,低调谋取单边利益,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维持美国利益与国际利益的表面平衡。拜登政府此举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在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国内危机不断出现、大国竞争加剧和同盟内部分化,以及特朗普刻意制造了既成事实的背景下,继续坚持“美国优先”成为一种自然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追求“美国优先”是一种常态化行为,杰克逊主义的外交传统为其提供了政治文化根基。“美国优先”的背后也透射出复杂的政治内涵,体现了保守主义者的诉求,反映出对美国“过度”参与国际事务的不满,意味着美国梦的迷失,也因其对应政策的开放性而显现出典型的政治工具属性。但是,美国面临的大量问题是其制度因素所致,坚持“美国优先”在协调内外利益、远近利益、软硬实力等方面注定难以达成目标。鉴于“美国优先”理念已成为政治正确,两党均致力于以不同方式予以坚持,因此其影响还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失业是困扰各国政府的全球性社会问题。90年代,人们对再就业的关心程度已远远超过对通货膨胀的关注。日本从90年代初经济由低速增长转向衰退,从而出现经济萧条。从国际环境的变化来看,日本的经济萧条恰逢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之际;从日本国内环境来看,经济萧条与日本各种社会制度的变革息息相关。那么,日本各种社会变革对再就业的影响如何?解决日本社会再就业问题的出路何在?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一、经济萧条与就业形势恶化从二战后到90年代初,日本失业率仅为1%~12%。从1993年开始,日本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后,女性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地位显著提高,社会平等意识增强,女权主义者更加关注各种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而此时,由于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环保运动兴起,女权主义者及知识女性开始关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环境生态问题,并且把生态问题中对自然的破坏与女性受男性压迫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于是20世纪后期出现了生态女权主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政策发展的国际趋势及我国社会政策的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几十年中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社会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并且是导致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各国社会政策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我国的社会政策转型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本文在分析全球化时代社会政策发展国际趋势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在过去 2 0年 ,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政策转型的特点及原因。本文认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发生了重要的转型 ,在其价值目标、运行机制、体制特点和福利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化。导致这一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社会政策将更多地受到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 ,各国社会政策的困境只有通过各国在全球范围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末,受越南战争、经济衰退与核力量优势丧失的影响,美国的国际权势呈现出了下降态势,不仅盟友出现了离心倾向,对外政策的国内民意基础也急剧流失,陷入了严重的国际领导力危机。尼克松上台后开启了全球战略调整,试图在美国对外关系中引入环境议题,通过国际环境合作培育与盟友和对手的共同利益,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扩大国内青年群体对其外交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提升美国在盟友中的形象和声望,借此恢复和巩固美国的领导力。因此,尼克松政府发起环境外交,不仅是社会群体“自下而上”推动的结果,也有通过环境议题重塑国际权势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美国从国际主义“回撤”,对欧洲政策“回归”孤立主义。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综合国力与当时世界力量的中心欧洲相比还不占据优势,致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意图。美国在与欧洲“脱钩”的同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但是,美国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性促使美国以非官方的、经济外交的方式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欧洲事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了国际经贸关系,也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探讨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政策,对于理解二战后全面走向国际主义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中屡屡出现的“回撤”现象,即出现孤立主义的变种,诸如单干主义、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战略收缩乃至当今的“退群”“脱钩”行为与论调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