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是全国统一组织以省、市、自治区为范围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的第一年。据各地初步统计,这一年夏粮调查了216个县,4,487个生产队,34,861块地块,实测样本288,539个;早稻调查了131个县,3,334个 相似文献
2.
3.
鉴于现行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意见。一、逐步过渡到以县为抽样总体以省为抽样总体过渡到以县为抽样总体,即实行县县抽样,可以有以下一些好处:(一)满足各级政府对农产量资料的需要。县县抽样,能同时得到分县(市)、分地(市)和省级的农产量资料,从而同时满足各级政府的需要,使抽样调查资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二)可以大大减少抽样误差。以县为抽样总体,可以避免现有抽样方案中占主要地位的县级之间的抽样误差,从而大幅度降低总的抽样误差,有效地提高农…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统计》1980,(1)
广东省从一九五四年开始搞农产量抽样调查.先在南海县试点,同年推广到潮安、湛江.到一九六五年,全省90%以上的县、市,每年每季都进行这项工作,调查数字和实际产量比较,误差一般都在±3%以内.文化大革命中,全省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除潮安,澄海等部分县坚持外,大都中断.一九七四年省计委发出通知,决定恢复农产量抽样调查.到一九七九年,全省近70%的县、市都巳恢复这项工作.其中汕头、湛江,广州等地区,已经形成制度,不仅县县都搞,而且在一些县里发展到社社队队都搞(全省约30%的人民公社),准确程度也较高.根据汕头、湛江几个地区和一些县社的材料,一九七一年以来,水稻抽样调查测产数字和实产比较,误差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广泛采用按有关标志排列,以播种面积为辅助资料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的方法、这种抽样方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将总体单位按有关标志排列后等距样本“均匀”地分布在总体中,这种“均匀”是相对于累计播种面积而言,即相对于总播种面积是均匀的。当不同总体单位农产量差异显著时,这样的等距样本对于产量分布而言则是不均匀的,很可能在某一产量段样本量过大,而在另一产量段样本量过小。依此样本计算得到的样本均值作为平均由户的估计量#进而估计总产量必然产生较大的偏差,固而估计的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我国系统地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起始于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工作,全国已有845个县建立了农调队,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的方案开展调查。有的县虽然未被抽中为样本县,为了搞准本县农产量也参考统一方案开展农产量抽样调查。县是重要的一级行政区划,担负着繁重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任务,县级农产量统计数据对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县以下一般分为县抽乡、乡抽村、村抽农户(或地块)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按近三年粮食平均单产由低到高顺序排列,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辅助资料实施随机… 相似文献
12.
13.
今年是农产量抽样调查新网点的开启之年。为准确反映夏粮生产情况,客观评价农业生产形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扎实搞好夏季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工作是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中国农产量抽样调查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产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建国以后,为了准确获得农产量数据,我国较早在农产量调查中运用了抽样调查方法,并经历了起步、发展、恢复、全面推行四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在我国的权威地位。 20世纪50年代的起步阶段早在1957年农业合作化之前,我国就开始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当时,由于个体农业经济在农业生产中占优势,农产量调查主要是采用“划类选典,有意抽样”的方法,进行预计估产,层层汇总。1956年国家统计局制订了农作物收获量调查方案,推行“划类选典,实割实测… 相似文献
18.
19.
自1982年我国恢复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十几年来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抽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于1988年开始农产量抽样数据被国家统计局正式确定为国家和省级的定案数据,表明农产量抽样调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现行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也已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农产量抽样调查数据的质量。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抽样总体过大,抽样阶段过多…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