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陈为智 《西北人口》2016,(3):100-10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典型的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型养老模式。结合青岛、上海等地的养老实践,在政府承担有限福利责任背景下,围绕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需求、运作机制四个关键要素,反思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问题,表现为:基层制度安排缺位、绩效导向、服务主体不明,服务权责不清、服务内容与服务需求不契合等关键问题,社区居家养老福利政策中心化、服务主体三位一体,需求导向、制度植入,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趋向等,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的着重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对于优化服务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德尔菲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评价模型遴选了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以衡量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并据此开展指标评价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整体偏低,在服务结构、服务过程和服务产出3个子系统中,服务结构(服务资源配置或服务能力)属于短板;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塌陷的空间分布格局。文章建议,提升中国健康老龄化服务效能要以优化服务结构为重心,并立足省际差异,在促进各省补齐短板的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资源投入和服务过程管理,推动各省健康老龄化服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石阡县积极引入"玛丽斯特普"国际理念,不断推进服务理念、服务阵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坚持把人性化服务贯穿于人口计生全程管理服务始终,赢得到了广大人口计生服务对象的认同,促进了全县人口计生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玉门市不断完善计生服务体系,以"六个拓展"全面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能力。围绕打造一支"能服务、会服务、服务好"的计生队伍,加强基层计生技术人员知识培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拓展服务理念。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到计生和生殖健康服务理念中,推进从便民服务到为民服务,再到科学化、人性化、个性化、贴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黄乾 《西北人口》2008,29(3):69-72,81
在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新形势下.满足农民工服务需要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农民工的服务需要意愿、服务需要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三个层面对当前农民工服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对服务需要存在较强烈的要求。收入水平、服务价格、教育水平和就业状态是影响服务需要的重要因素。农民工不能经常获得服务,服务效果总体偏差,个人、单位,雇主和营利机构是农民工满足服务需要的三大来源,而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走过30年的特殊历史阶段,面对政府要求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群众呼唤提供优质服务、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推动拓展服务领域等新任务,各级技术服务机构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能力,找准发扬"火力"的最佳位置,是当前各级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县(乡)技术服务机构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鉴此,从2012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从树行风、树作风人手,努力打造素质高、效率高、服务好、风气正的计生队伍。抓服务,树立真诚服务行风。制定"十点"服务工作要求、计生服务公约、计生服务公开承诺和"五心"温馨服务宗旨,切实为育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热线服务、代理服务和"一站式"等多种优质服务。抓素质,树立务实清廉作风。  相似文献   

8.
医养结合养老创新的逻辑、瓶颈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杰 《西北人口》2016,(1):105-111
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是创新养老模式,改变养老和医疗的双轨分离状态,整合资源,提供一体化的养护服务,这既符合健康养老需求,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供给改革和政策创新的普遍趋势.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创新在服务内容与体系、服务实施主体、服务费用支付模式和服务从业人员等方面亟待突破以下瓶颈:服务序列未形成、服务供给部门壁垒未打破、支付保障体系尚无统一规划、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匮乏等等.要突破上述瓶颈需以政策创新对医养结合改革进行支持、引导与监管,包括医养结合的梯度服务序列政策、跨部门协作策略、探索性的长期护理保险覆盖政策、所需人力资源储备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自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县人口计生局精心组织、科学实施,注重将主动服务、高效服务、文明服务三个服务贯穿工作之中,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及家庭结构逐渐弱化等多重背景下,中国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现象更加明显,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作为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已经得到了推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偏差,缓解养老服务供求均衡的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对养老服务供求失衡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测算了养老服务现行供求水平;其次实证分析了影响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制度原因;最后从缓解养老服务供求失衡的角度提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公民生殖健康权益的重要环节,计划生育药具服务和管理是技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药具服务精细化管理,对于构建和谐计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理论阐释和政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其中,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成为一个关键议题。文章认为,如果这一关键议题不搞清楚,势必会影响养老服务的路径选择,甚至影响所选择的养老服务的发展路线和发展道路是否顺畅。为此,文章结合已经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首先,从社会政策理论的角度阐明在什么情况下要建立基本养老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与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关系;其次,对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意识形态理据和中国养老服务模型的选择进行阐述,据此提出混合经济的养老服务模型,认为必须建立基本养老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再次,提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优质服务的最高标准,推动工作发展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高。一是把政策亮给群众。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了计生窗口,集政策咨询、技术服务、证件办理、行政审批为一体,做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大厅零缺位、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咨询零差错。  相似文献   

14.
孙晓明 《人口研究》2008,32(1):87-91
文章指出,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过程中,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系统实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型,计划生育服务内涵由单一的避孕节育服务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转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面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服务内涵已经开始启动第二次重大转型,即由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向综合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转变.其重要特征和定位是,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育龄人群退出育龄期后将继续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中老年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永修县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作用,着力把技术服务机构打造成育龄群众温馨的“家”,把服务人员锻造成育龄群众的“亲人”,让广大育龄群众愿意前来接受服务,不断满足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技术服务机构“人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救助困难家庭的老人、提升老人的养老质量,政府已为部分困难老人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然而受制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甚至部分城镇地区,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人员和队伍不足,绝大多数家庭尚未享受到政府购买服务,困难老人仍然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基于与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相匹配的理念,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家庭养老服务相关实践发现对提供服务的家庭予以部分经济补贴是可行之路,实际调研中也发现当下农村地区困难老人面临的养老责任扯皮推诿、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多为经济不足诱发。针对农村地区为老人提供家庭养老服务的困难家庭,本文从目标、原则、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为其构建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计生局抓氛围、促认识,抓制度、促精细,抓服务、促管理。探索多种途径,拓展服务领域,用细致周到的服务使管理更科学规范、更全面有效、更深入持久,不仅创新流动人口QQ群服务平台模式,而且推陈出新,力求服务管理多样化,服务人口广覆盖,建立流动人口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以来,江苏南京市白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人口计生工作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世代服务"体系的建设,拓展世代服务内涵和服务对象范围,着力关注家庭服务,提质提速,逐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实现了"世代服务"体系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南省津市针对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大、流动人口多、服务诉求高、技术服务难等问题,按照"扁平化"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合计生技术服务资源,创新建立了"三维一体"的组团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计生技术服务无法覆盖到社区、延伸到家庭的"短板"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范县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正规化、经常性、信息化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