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还是否认资本剥削现象存在,批判还是粉饰资本剥削行为,永远是一个事关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的原则问题。本文在“雇佣劳动未必导致剥削”立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市场经济中消除剥削的必要性与正义性.指出,消除资本剥削“合目的”“合规律”“合规范”。这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姓“社”的问题。消除剥削.将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名副其实。本文对当下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剥削问题,也做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条件下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是万富之源,也是万恶之源。由资本剥削所产生的严重人道灾难,早在马克思理论诞生之前就已存在,且延续至今。我们反思并重释马克思剥削理论丝毫不会改变这一历史事实。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缺陷,是把资本剥削视为资本私有制、雇佣劳动及市场经济的本质产物,把资本家的正当盈利也归于剥削范畴。本文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指出资本剥削是市场经济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并重新阐述和界定了绝对、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其目的是建立新的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以便更彻底地消除资本剥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4.
剥削是基于无产阶级立场对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它在当前社会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正当性。有些学者为了化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存在剥削的对立,提出资本剥削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得出市场经济可以消除剥削的结论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到相应份额就不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存在剥削的事实,但不能承认剥削合法,消灭剥削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理论,已不能全面解释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所发生的一些现象。中国改革实践的发展,成功造就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还是剥削者,已成为消除思想混乱、明辨前进方向而必须回答的问题,它客观上要求从基础理论层面说明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显然,经典作家原创的剩余价值理论不能对之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应根据当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剥削现象作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罗默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的"一般剥削理论",既是对马克思经典剥削理论的一个挑战,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个问题作出的新思考,但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既有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视,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上升式有限回归".刘少奇"天津谈话"是建立在其"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历史背景之上的,符合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四面八方"政策.再认识刘少奇"天津谈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借鉴意义,就要始终把握住现阶段"剥削"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积极地位和作用,对此应坚持反"左"的一贯性.另外国家政权在消除"左"倾忧虑症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私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用劳动制为基础,因而必然带有剥削性质."至于"剥削"一词,也被定义为"凭借私有财产无偿地攫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有经济成分的逐步增加,上述"经典"说法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剥削?如果存在,它在什么范围内存在?这种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这种剥削?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正确理解,关系到正确坚持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关系到对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评价。因此,需要好好研究。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量。剥削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其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它自身规律性。同时,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客观存在的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充分发挥剥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是消灭剥削,但并不等于消灭了剥削,而是存在着需要消灭的剥削,其中某些剥削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罗默提出了社会必要剥削理论,其理论尽管有不妥之处,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问题,科学确立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不必要剥削的界限,最终消灭一切剥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西欧北美早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盘剥童工就是其发财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剥削童工仍是西方国家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开展很深入的研究。本文特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著作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的资料,试将西方资本剥削童工的原因、历史及现状作一简扼论叙。 (一)资本需要剥削童工的原因 少年儿童是增加资本的最好的人身材料,这就是资本家乐意剥削童工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制度以前确立各阶级社会,就已出现童工,许多少年儿童遭受剥削阶级的沉重剥削、压迫,但必须看到,童工制度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产业革命过程中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5.
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是一种事实存在,但也是作为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平台资本主义利用数据生产资料进行资本增殖,数据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核心。资本的平台化,使生产主体逐渐完全依赖平台生产,同时依赖平台生活,从而造成主体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的相互交织。平台的资本化,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突破了固有的时间结构,造成资本对主体闲暇时间的剥削,无酬的数据生产劳动充斥主体的日常生活全过程;另一方面,在产业转型与行业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平台资本主义加速了新的生产劳动形式生成,主体为维护在平台中的声誉,必须被迫从事“情绪劳动”,接受资本的情绪剥削,并逐渐成为“情绪怪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台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并未改变其服务于资本剥削的本性,反而使这种剥削愈发强烈。在资本的宰制下,平台成为资本控制、监视、剥削主体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本质是消灭剥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基本原理,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消灭剥削”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依法允许合法剥削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消灭剥削问题上具有不同于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严重的犯罪活动,这是新的剥削分子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破坏行为。从一些人的犯罪活动中,我们看到,在我国剥削制度已被推翻,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被消灭的情况下,新的剥削行为,新剥削分子仍然存在。本文想就此谈点意见。 一、如何判定新剥削行为和新剥削分子  相似文献   

19.
段吉群 《东岳论丛》2003,24(5):138-139
剥削与两极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的存在与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与两极分化所赖以存在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还依然存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不相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剥削”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丹 《理论界》2006,2(2):97-98
本文通过对“剥削”这一概念的界定、“剥削”的历史定位以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阐述,来论证“剥削”这一现象的存在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主观意识、道德观念所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剥削。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科学的、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