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闻一多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党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3)
闻一多是在中国 2 0世纪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汇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抉择 ,正反映了他的文化思想及其特点。闻一多的文化思想是开放的 ,而不是封闭的 ;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 ,他既不拒斥 ,也不盲从 ,而是认真吸取 ,使其中国化、现代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他与五四时期的众多先进知识分子有所不同 ,他不是彻底否定 ,而是主张兼取中西文化之长 ,后期认识有了发展与转变 ;在文化的伦理道德层面上 ,闻一多理智上趋新 ,行为上守旧 ,表现出矛盾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李凌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闻一多是新月派诗人,是古典文学的学者,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的民主斗士。爱国主义是闻一多思想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一位爱国主义者,他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确定,一方面是由内因,即他对祖国的炽热的爱所决定,这一点决定了他的留学、研究方向和投身社会活动;另一方面又由外因,即目睹中国的积贫积弱,民生多艰,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使他要为人民而激呼,为祖国而呐喊,希望祖国富强,民族昌盛。本文从闻一多的留学、学习,弃画学文、写诗,以及教学和研究各个方面,探讨了这一思想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3.
陈连璧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闻一多早期诗歌中的爱国思想与唯美倾向,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给他打下的烙印,“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不仅常常使诗人走入政治的歧路,而且又损坏了他的艺术追求。在爱国主义和现实生活的教育下,诗人自觉不自觉修正艺术上偏向,不断爆发思想和艺术的光彩。这一段经历为他下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晚年的闻一多,终于以他的生命写下一首壮丽的诗。 相似文献
4.
熊绍高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194-197
理念是旗帜,是先导。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是人才培养的灵魂,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石。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遵循和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全面开放理念、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优质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5.
陈学祖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闻一多是具有现代观念的传统知识分子。其性格特征和心智结构更偏重于传统,现代观念只是他解读和接受传统的一种独特方式。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融合,使得其爱国思想独具特色。“良心”观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格、气节等思想是其爱国思想的基础。其群体意识由“人群”观向“人民”观的巨大飞跃,以及爱群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其爱国思想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6.
朱寿桐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3)
闻一多在成为民主斗士之前,其人格风采更多地显现为有着丰厚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又受着浓郁的西方文化熏陶的现代文人的绅士风度。在成为一个怒目金刚式的斗士之后,闻一多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绅士心性;出于对自由、正义的热爱,也出于对自我人格完善的追求,闻一多牺牲得像一个斗士,更像一个绅士。 相似文献
7.
王文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62-64,80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读<死水>,只有纠当时人不重其思想内涵之偏(<死水>是一首愤激的爱国诗);也纠闻先生辩解自己"没有技巧"之偏(<死水>贯彻了诗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歌主张),才能真正领会<死水>的审美价值.在借鉴西方诗歌绘画理论的同时,闻先生又提倡恢复"对旧文学信仰"及中国古典诗画意境之传统,因而在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绩及局限(全盘西化而导致传统文化断裂的今天,闻先生的主张更见其卓越之处. 相似文献
8.
邓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面对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与方法,树立和谐、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平行渗透、全员参与教育的理念,不断推进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张建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现代爱国三诗人由于各自的出身、教养、生活经历不同 ,性情、气质、禀赋各异 ,因而在为祖国、民族和人民而奋斗中显示了很不相同的、鲜明的爱国主义特点 ,也决定了他们表现自己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和特点 ,如郭沫若是革命创造型 ,闻一多是文化建设型 ,艾青是人民解放型 相似文献
10.
胡绍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闻一多先生不仅是我国杰出的现代诗人、民主主义战士,而且是我国现代开拓学术研究新局面、建立新体系的先驱者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闻一多先生中西汇合的学术道路、主要学术研究成就以及鲜明的学术特点,尤其是学术研究上的时代品格更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诗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6):85-88
在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代诗人的功绩是打破传统,第二代诗人则希望有所建设。在第二代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与实践,有着特殊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从历史意义而言,他把20世纪初的现代汉语诗歌运动,从破坏引向到建设的道路,不仅从本体立场出发进行诗歌思潮的深入反思,而且提出了很有诗学意义的形式秩序的建设方案。从今天或现实的意义而言,在诗歌的美学意义和形式探索备受怀疑的语境中,重新回到闻一多提出问题,有利于中国诗歌克服长期以来只重视内容不重视形式规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张吉兵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4):34-38
所谓主体精神,是指相对于作为艺术表现对象即客体的意蕴而言的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意识。在闻一多的观念中,主体精神也几乎就是艺术本身。构成闻一多主体精神论的主要内容是其情感论和艺术形式论。闻一多尖锐批评主体精神贫弱的作者和作品。闻一多主体精神论存在若干空白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诗歌中的象征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3):117-120
闻一多深受象征艺术思潮的影响,运用“自然景物社会化”、“比喻意象人格化”、“虚拟故事人生化”、“丑陋形象审美化”等多种象征笔法,创作了许多充满艺术活力的象征诗,使其诗艺世界呈现出鲜明的象征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14.
徐希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6):89-92
闻一多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过去学术界对此缺乏深入认识和总结,文章在对新版<闻一多全集>及其他文本中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成果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其古代文学研究所显示出的几方面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程维新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85-88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诗坛新诗格律化的旗手。他以唯美的倾向和浓丽的风格创作格律化新诗 ,诗中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主精神 ,充满着乐观情绪和青春活力。他的诗熔中西文化于一炉 ,情感丰富 ,语言凝炼 ,格律严谨 ,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战斗性和时代性 ,富有深刻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惠余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39-45
闻一多曾接受过象征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其诗论中有关象征的论述和诗歌创作中的象征笔法,呈示出闻一多诗歌的象征艺术倾向。深入研究这一艺术倾向,对于把握闻一多诗歌艺术的丰富性及其对新诗艺术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东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闻一多的诗 ,因郁积了以忧国忧民的愤激和愁苦为主体的多味苦情 ,诗情苦热 ;因“禁止我的心跳”的节制抒情 ,抒情苦热 ,具有独特的苦茶品格。闻一多的苦茶诗 ,标示着郭沫若时代的诗学深度 相似文献
18.
方长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69-72
闻一多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反西方现代文化的产物 ,民族历史、传统文化是其民族身份认同的基础和民族主义情绪表达的最有效的场景 ,是其民族主义张扬的核心内容。这种民族主义思想 ,一方面因缺乏历史批判意识而无补于本土文化的良性循环与新生 ;但另一方面 ,它因致力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启蒙而获得历史的合法性与意义。到 194 0年代 ,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完成了由早期的以民族传统反抗西方现代文化向以西方现代文化透视、批判民族传统的转换 ,这种转换记录了特立独行的诗人痛苦的情感历程与思想探寻的真实轨迹。 相似文献
19.
姜国柱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23(1):30-35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他少有大志,立志救国。考中状元后,登上政治舞台,面对元军大举南侵,力主抗元,反对投降。他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富有智慧,才气纵横,文能治国,武能击敌,文而有武,儒而知兵,提兵入卫,胜气先见。他虽为元统治者杀害,但他的思想,行动,气节,品格,功业,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0.
温丹铭不仅是晚清至民国粤东地区有名的教育家、史学学者和诗人,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政论家。他"主持公论,开通风气"的办报新闻思想,以及对于新闻表现等许多同题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今天新闻出版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