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庄子故里何在,史籍不祥。全国一些高校和社科机构专家两次聚会山东东明,进行考察、研讨、比较和论证。认为:古代东明地域位于古黄河、濮水、漆水之滨;古漆国位于东明境内;东明在唐玄宗时被诏改为"南华县",南华县、南华山、南华观与"南华真人"、《南华真经》构成了东明特有的"系列南华";有关地方志及出土碑刻记载明确;东明有庄子嫡系后裔集中居住。因此,确认庄子故里在东明有多方面的直接的、间接的、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全国庄子研讨会综述王萍全国庄子研讨会于1995年11月8日至10日在山东省东明县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庄子故里、庄子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一、庄子故里庄子是我...  相似文献   

3.
再论庄子与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贵 《东岳论丛》2003,24(6):77-83
庄子是齐海洋文化的产儿,庄子的故里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在今山东境内。庄子的思想充分显示了海洋文化的特征,庄子的自由主义更是与齐国的商业文化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庄子在我国文化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反响,具有重要意义。"(庄子)宋之蒙人"是屡见于两汉至唐文献的古说,当指庄子的里籍。把东明定为庄子故里,为考索庄子生平提出了新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庄子故里新探鲍大雪,王守义,李济仁编者按;由菏泽地区社联、东明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全国庄子研讨会”,于1995年11月8日至10日,在山东省东明县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河南、山东等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庄子故里、生平、思想及时代意义,进行了认真研讨,...  相似文献   

6.
庄子故里在东明──全国庄子故里问题考察论证会综述南华生庄子是我国先秦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与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学术界对庄子思想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对庄子生平里籍问题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庄子故里问题,各种著述所载简略...  相似文献   

7.
刘晓林 《云梦学刊》2012,33(5):34-36,67
屈原故里是研究屈原的诸多学术争执中一个常见的话题。关于屈原的故里,最早记载屈原生平事件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没有文字的记载,后人普遍认为秭归是屈原的故里,及后又有江陵说、奉节说、临湘说、汉寿说等诸多说法。如果从屈原代表作《离骚》中所描写的本草来考察其故里,则会发现,在人们对屈原故里的诸多判断中,秭归说应该是最为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庄子故里的考察与论证王守义,李济仁,朱峰,赵存昌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故里在何处?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我们不断接触到一些与庄子生平活动有关的文献资料,看到庄子为吏、退隐著述、终老墓葬遗址的史...  相似文献   

9.
孙膑是战国时代伟大的军事家。其所著《孙膑兵法》,古代文献中早有著录,惜中古以后渐不流传,前几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文物中有该书竹简,虽有残缺,但全书体制及主要内容基本保存下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如果说孙武是我国古代的武圣的话,那么孙膑可以说是武亚圣了。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故里作一考辨是有意义的。关于孙膑的故里,司马迁《史记》仅有“膑生阿、鄄之间”的简单记载。“阿”是古阿泽,在山东郓城东  相似文献   

10.
渊明故里之争,由来已久,主要有宜丰、九江、星子三说,而于九江、星子二说中,又有诸多说法。本文对各种有代表性观点作了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海岱龙山文化与尧舜之乡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关于尧舜的传说、记载不胜枚举,至于他们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更是迷雾重重,迄无定论。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相结合,可对尧舜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区域进行初步定位。可以推断,山东省菏泽地区才是真正的尧舜之乡。  相似文献   

12.
严春友 《河北学刊》2005,25(3):20-26
以某种“主义”或“论”来给庄子思想定性的做法是很不恰当的。这种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来套中国哲学的做法,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造成了概念和思想的混乱。庄子的思想是不能用任何一种“主义”来概括的。因为没有一个思想家的思想纯而又纯,只是一种“主义”。思想是复杂的,而这种给思想定性的做法把思想简单化了。同时,这也是一种僵化的、机械的研究方法;一旦定性,被研究的思想就被框定在一个僵硬的模式中,必然会失去原有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陈如碧 《云梦学刊》2007,28(4):45-48
《庄子》和屈骚都以繁多的意象著称,大量的意象形成意象群。总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一者不避恶俗,一者尊崇高贵;一者以天然为美,通过“道”连结在一起;一者以修饰为“美”,通过情感联系在一起;一者以主观创造者居多,一者多是楚文化的产物。这些区别是由于各自的出身经历、价值体系和创作心态等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王邦直是明朝具有一定成就的音乐家与政论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与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定位置。但是,对王邦直的生平情况目前还知之甚少。借助方志与族谱等资料,对王邦直的里籍进行深入考证,根据翔实的资料提出王邦直祖籍即墨王乾,但他主要生活在即墨县城很可能就是即墨东关,并在此完成了《律吕正声》的著述。  相似文献   

15.
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城镇化道路是当前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没有走一般意义上“离土又离乡”的城镇化之路,而是借助文化旅游业的特色发展,“离土不离乡”地带动全县超过50亿元的大产业。村民们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完成“不离本土的城镇化”,这给中国探索新的城镇化之路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后赵皇帝石勒(274-333)故里,有今"武乡说"、今"榆社说"、今"和顺说",所以引发争论。史学界一些同仁把晋置的武乡县(在榆社北)与今日的武乡县(在榆社南)的区域方位混为一谈,故今"武乡说"是不能成立的。晋时所治的武乡县治所,虽在今榆社县北二三十里的地方,但毁于战火,今遗址不存,况且榆社境内无石勒村庄,故今"榆社说"也是站不住脚的。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别置武乡郡,郡治所随晋武乡县城,辖沾(今和顺县与昔阳县一部分)、涅(今武乡故城一带)、武乡(今榆社县北)和轑阳(今左权县)四县。和顺汉时属上党,后赵时属武乡郡地区,至今县北十多公里处尚有千年以上历史的石勒村和李阳村(镇)。李阳村(镇)即是当年与石勒争沤麻池的武乡名士李阳的故居,且留有古阁建筑、石碑等文物佐证。史称"石勒上党武乡人"确切地点,就是现在的和顺县石勒村。  相似文献   

17.
陈勇 《文史哲》2007,(4):63-71
汉唐之间,汝南汝阳袁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籍贯更迭:一次是由陈国扶乐变为汝南汝阳,另一次是由汝南汝阳变为陈郡阳夏。东汉一朝,汝南汝阳袁氏四代在政治上持续发展,并超越陈国扶乐袁氏,成为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汉末袁曹相争,袁绍、袁术兄弟落败,汝南汝阳袁氏迅速沉沦。与此同时,陈郡阳夏袁氏则与新皇权建立起特殊的关系。魏晋南朝频繁易代,他们的政治地位得以蝉联,并最终压倒汝南汝阳袁氏,成为袁氏的正宗所在。南朝后期与王、谢、萧三家并列侨姓之首的袁氏,正是陈郡阳夏的一支。此例说明:中古士族身份的变化,也会反映在谱牒之中,甚至造成他们籍贯的移动。  相似文献   

18.
晁福林 《河北学刊》2003,23(1):91-95
庄子后学对于庄子思想中的悲剧意识有所发展,它更多地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人性自身和社会因素中寻找悲剧产生的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向社会抗争的精神.<让王>篇是庄子后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篇除了以道家特有的幽默与深刻叙述伯夷、叔齐之事以外,还塑造了更为狷介的两位隐士形象,即为表示坚拒商汤让王于己而投水自尽的卞随和务光.<让王>篇所描述的隐士,其人生悲剧的基本表现是在贫困潦倒中结束残生.他们所坚守的经不起推敲的"原则",是其悲剧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