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辨证法,是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在社会主义时期,自觉地运用这一辩证法,是实现民族大团结,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必要条件。为此,重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辩证法的研究,并在其指导下正确分析和处理民族关系,对社会主义事业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矛盾的特征和实质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实际上仍然是矛盾关系。我们说社会主义条件下各民族是团结的,这并不等于不存在矛盾。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机体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家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家庭关系是一种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或拟制血缘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父母孙子女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道德杠杆中的利益机制●魏立平近年来,伦理学界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命题:道德杠杆中的利益机制。但缺少充分的论证。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它的进一步讨论。从理论层面讲,道德与利益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昭示着道德杠杆中的利益机制。——道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利益协调有经济协调、政治协调、法律协调和道德协调等基本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道德建设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道德规范入手,通过探讨道德与利益关系背离的根源、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效性离不开道德这一“支持性资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等,来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利益矛盾的协调离不开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益与道德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伦理学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理论有片面性,必然导致实践的偏差.在现实中存在的道德虚无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道德至上论——离开甚至损害物质文明建设去搞精神文明建设等就是证明.显然研究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所进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利益与道德内在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道德中的利益关系问题,人们只是停留在一般利益关系问题上,而没有把它具体化为物质利益关系和精神利益关系。由于没有明确提出“精神利益”这个概念,因而往往又把道德中的利益关系仅仅理解为物质利益关系。这种状况,在理论上是不彻底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是要出丑的。道德也是如此,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过去我们进行道德建设,脱离现实条件,只讲共产主义道德,不讲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出现了曲高和寡的局面吗?以往我们认为“大锅饭”、平均主义是最公平最道德的,现在已被认为最不道德的,因为它牺牲了效率,导致了共同的贫穷。在现实上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抓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动辄搞形式主义,以损害物质文明和群众实际利益为代价,结果为群众所厌恶。为什么道德离开利益会出丑?因为道德与利益是有内在关系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下面结合我国道德建设的实…  相似文献   

8.
9.
市场经济与道德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级本规律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形式之一的道德运动,同样也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表现为道德运动的辩证法。如同自然运动的辩证法亦即自然辩证法,认识运动的辩证法亦即认识辩证法,历史运动的辩证法亦即历史辩证法一样,道德运动的辩证法亦即道德辩证法。从道德运动是历史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意义上讲,道德辩证法从属于历史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我们用对立统一规律来理解道德范畴,用质量互变规律来理解道德规范,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理…  相似文献   

10.
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利益整合与冲突的复杂情境.一方面,中国终于走上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动,激发了整个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无穷活力,人们在改革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有了追求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道德规范需要新闻舆论加以宣传和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新闻对道德的弘扬,这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可以开发和启动人们潜在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社会阶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属于工人阶级范畴的产业工人阶层、经营管理阶层、知识分子阶层 (包括广大干部队伍 )不断增强和壮大。全国职工人数从 1978年的 1.2 4亿人增加到1999年底的 3.6亿人。工人阶级队伍的组成向多样化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基本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两大部分职工构成 ,现在由多种经济成分的职工组成。其中 :国有、集体和其他公有制企业职工约 1.2亿人 ,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约 6 2 2 5万人 ,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约有 …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利益关系格局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格局就一直表现为一种典型的二元结构。一方面,随着工业、商业、贸易在沿海地区(后来伸延到内地)的发展,形成了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另一方面,广大的乡村依然大体上停留于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的巨大反差,铸造了一种对立鲜明的二元经济结构,并导致了城乡之间经济利益关系上的不平等性和冲突性。 1949年的历史性转折,为消除城乡之间具有冲突性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然而,建国初期发展大工业的迫切要求,历史传统的巨大惯性以及城乡之间极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状况,致使这种消除城乡利益冲突的政治上的可能性一时无法转化为经济上、政策上的现实性。众所周知,建国后我们即面临着实现工业化这一历史性任务,但这一任务的完成却受到资金短缺的严重制约。于是,农业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工业积累的唯一可靠的源  相似文献   

14.
利益关系调整与中国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与现实感受反差入手,论述了中国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的三大矛盾,指出利益失衡是诸种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收入分配关系的失衡和扭曲作了分析,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应以富民为核心,调节利益分配关系,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调整利益关系,确保净福利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做到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就必须发掘宗教道德中有益于社会的因素 ,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要积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几年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利用江若玫和靳云汇对Mitchell评分法的改进,对我国公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属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公用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认为现阶段应该重点调整政府与公用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一向是道德论的主要问题。为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加快我国四化建设,当前有必要弄清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一) 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从一定的利益道德观(利益和道德之间关系的理论)出发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利益道德观,是我们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集  相似文献   

18.
道德意识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在利益格局、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与某些不合理的利益关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总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自己所处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与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法治化的进程中,警检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已成为提高侦查程序法治化水平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的控诉力量.因此,急需根据法律实效性原则、警检两元制侦查原则和保证侦查效率与实现法律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调整警检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和实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道德。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道德还不可能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准则。但它奉行的道德原则,应该是同共产主义道德相一致的。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作为人类主体的价值观,思想信念和行为规范。道德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力的义务。”道德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人们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就是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